摘要:亲子阅读中需要家长适当的引导孩子进行阅读输出,让孩子的阅读更富成效。
关键词:亲子阅读 阅读输出 模仿 理解 迁移运用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亲子阅读,为孩子购置了大量种类繁杂的图书与孩子共读,期望孩子能够“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不少家长也在抱怨:明明买了满屋的书,怎么还是没有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呢?只要不陪着读,书放那就是摆设。
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与孩子只有大量的阅读输入而缺乏阅读输出有着直接关系。简单来讲,阅读输入是通过阅读获得信息并存储在大脑中的过程,如通过读书,听语音等形式获得的信息,就是阅读输入的范畴;阅读输出则是将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信息转化为自身知识并能运用到生活中的过程,如阅读对孩子语言表达、品行性格、逻辑思维等的影响。孩子受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对获取的信息并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家长若不能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输出信息,单纯靠孩子自己去理解内化,孩子的阅读体验将大打折扣,会造记忆和理解的不牢靠,思考力低下的状况,甚至会出现“厌烦”的逆反情绪。
在亲子阅读中,家长可以试着从三个方面去引导孩子领会阅读内容,让孩子以自己的视角读懂书本,有所思、有所悟,激发阅读热情。
第一方面是模仿式的阅读输出。即书里说什么,就重复什么。儿童读物通常语言简洁明了,内容充满趣味,这便于孩子模仿书中的语言。一天我给三岁半的女儿讲《恐龙公交车》的绘本,说漏了一句话,女儿立刻打断我,说:你还没有说‘你是谁呀’。我很吃惊,女儿发现了我漏讲的地方。接下来,我有意识讲错几处,女儿都一一给我指出,我猜女儿对这本书应该很熟悉了,于是便试着说上句,鼓励女儿接下句。后来女儿能讲的越来越多,最后居然能绘声绘色地讲完整个故事。
三岁多的女儿总是喜欢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起初女儿总是扮演幼儿园的生活场景,久而久之她自己也觉得无趣。于是我从女儿喜欢读的《幸福的小土豆》入手,扮演其中的“小土豆”和“小白菜”的角色,女儿竟能将书中的对话演绎得八九不离十。
我也如获至宝,将更多的绘本故事融入到情景游戏中,女儿玩得更是不亦乐乎,也更愿意通过读书获得更多的游戏情景。在模仿的过程中,孩子将书本中的词、短语运用于生活日常中,提升了语言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从中习得使用恰当的语言与人交往的能力。
第二方面是理解式阅读输出。即对知识进行包装,使其变得生动形象。在给女儿读古诗时,女儿总是一边读一边动来动去,起初我认为这是不认真的表现。仔细观察发现她也并非随意而为。读王维的《竹里馆》时,读到“独坐幽篁里”女儿就慢慢地盘腿坐下;读到“弹琴复长啸”时,就摆出弹琴的姿势;读到“深林人不知”时,就摆手表示不知道;读到“明月来相照”时,就用手比划出一轮圆月慢慢地升起来的样子,原来诗意女儿大概能明白!在日后古诗诵读中,每读完一首诗,我就按着诗意结合插图编成小故事讲给女儿听,女儿也喜欢用自己的动作去解读。这种将书本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理解式阅读,让难懂的古诗也不再那么遥远而单调。
第三方面是迁移运用式阅读输出。即能把学到的知识关联起来,融汇贯通,灵活运用。春暖花开之际,看到路旁杨柳吐青。四岁的女儿顺口吟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让人甚是惊讶。看到爷爷家墙角的杏花,女儿又念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看来还需要给她讲讲杏花和梅花的区别),我又试着让女儿去想其他写花的诗句,女儿念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关于花的诗句。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女儿学会了触类旁通,归纳整理。
亲子阅读的目的无非就是通过与孩子的共读,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最终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恰逢其会地运用阅读输出,让孩子爱上故事里的云朵、星河,畅游古人荡漾过的碧波、山河,与书中的友人促膝长谈……潜移默化中“要我读”早已变成了“我要读”,何愁孩子不喜欢读书呢?
参考文献:
【1】王娜,亲子阅读中的功利性误区及对策研究[J]. 李朋.课程教育研究. 2015(15)
【2】施纳.引导家长走入亲子阅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企业家天地.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