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陈述
柴湖镇是全国最大的移民乡镇,耕地少,人口多,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照管孩子时,因为知识层次不够,年龄差距大,无法沟通等原因,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成长。
可喜的是在党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柴湖镇小学建立了“李官桥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在学校的艺术楼里设置了五个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受到公平、全面、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小伙伴们一样健康和谐地成长。
主题故事
留守儿童之家学艺
“走,上留守儿童之家去!”午餐结束之后,那些留守的娃,纷纷来到了设置在柴湖镇小学西边旧教学楼的“留守儿童之家”。他们有的在美术老师赵松、王晓丽的带领下学习绘画,有的在音乐老师任大燕、丁梅的指挥下拉小提琴、弹古筝,有的在英语老师张佳佳的指导下进行口语训练,还有的则是来到了三楼的阅览室静静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知心姐姐信箱解忧
“知心姐姐信箱真好!”这是钟祥市柴湖镇小学留守儿童的共同心声。有了它,留守的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想说的话,要提的意见和建议写在纸上投入信箱,诉说自己的快乐与忧伤,参与学校的监督与管理,营造出了一个“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她”的育人氛围。
电话QQ亲情沟通
“爸爸,你们在广州还好吧呀!”“在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晚上我们一点都不寂寞,打乒乓球,看书,绘画,跳绳……”“最开心的是,这次呼啦圈比赛,我得了第一名。”周三晚上开放的李官桥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星星知我心”亲情沟通室里。留守儿童正在通过视频与爸爸妈妈聊天。每周三次的免费亲情电话,视听兼备的QQ让万水千山也隔阻不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融。
创新感悟
为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平安、和谐成长,钟祥市柴湖镇小学三心并举,促进留守儿童和谐发展。
一、优化环境“安心”
我校除了与政府沟通做好校园周边网吧、娱乐场所的整治和监管活动外还从内部下大气力来优化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
①管理上,我们建章立制促规范。
学校组建了“留守儿童之家”领导小组,健全了相关的保障机制。有效落实了留守儿童管理“五有”、 “三落实”、“二汇报”的管理措施。
“五有”即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总结、有专人负责;“三落实”即活动保障落实、管理评价落实、发展目标落实
②条件上,我们艰苦创业自更生。
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教师们牺牲了所有的课余时间。留守儿童之家里,处处闪现着他们的影子:讲授绘画技巧,传授弹奏技法,以身示范舞姿……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里,时时有他们辛勤的背影:身体力行搭乒乓球台,量体裁衣做游戏道具,无微不至做洗刷陪护……我们以建设自己的家的热情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③师资上,我们内挖潜力提素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留守儿童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为此,我校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系列尝试:一是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地位;二是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三是在评优评选中,适当向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出色的教师倾斜。
二、教育引导“用心”
柴湖镇小学作为柴湖镇留守儿童的学习的组织者、思想的引领者和行为的教育者,对待留守学生这个新时代的特殊学生群体,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做到了爱心是基础,细心是前提,耐心是延续。每位教师都是“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成了对子,在思想上开导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填补孩子的亲情饥渴,使孩子感到老师就是他最可信赖的人。
三、帮扶关爱“暖心”
钟祥市柴湖镇小学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与社会各界精诚团结,扎实开展了 “暖心工程”。
心理上优先抚教。定期聘请法律顾问,镇交警队、派出所等相关人员来校举办安全法制讲座,安排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对个别心理有障碍的留守儿童,采取“点对点”监护,定期与学校及家长联系、沟通。
?学习上优先辅导。针对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主题活动;学科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这部分留守儿童“开小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为每3至5名留守儿童指定了一名生活指导老师,要求指导教师在留守儿童交流过程中务必做到“三多”,即“多一些赏识、多一些问候、多一些援手”,使学生舒心、家长放心。
活动上优先参与。开展“师爱助你成长”“老师同学一家亲”“你幸福我快乐”等活动,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幸福生活。巧借“母亲节”“父亲节”等契机,开展“跟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主题书信竞赛活动,并以班级为单位为留守儿童举行生日晚会,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总之,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站在对留守儿童负责的高度,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一定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