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0期   作者:黄凯
[导读]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安全管理目前的整体形势较为平稳,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安全管理目前的整体形势较为平稳,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作为管理人员,要形成清楚认识,理解到目前安全管理的缺陷,然后通过加强安全监督、开展安全教育以及引导基层人员参与等策略,推动安全管理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问题;有效策略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贯穿始终的艰巨任务,只要我们每一个施工人员切实提高自己的安全施工意识,健全对应的安全施工制度,完善安全施工管理机制,再根据工程自身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使全员有防患未然、高瞻远瞩的思想意识,并把安全施工落到实处,那么我们工程施工过程事故就会大大减少,每一个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人员都应该有主人翁意识,时时刻刻把安全记心中,让安全事故离我们更远,我想这种情况是每一个人共同的心愿。
         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施工技术的革新加之人们对建筑外观提出了新的需求,新环境下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求作为施工主体的施工人员具有适应新形势的极大的积极性。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能更好的促进新型材料的应用,能更好的的促进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能更好的的满足人们对新型建筑样式的要求,从而提高施工者的劳动积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过程材料、设备损耗,降低整个施工成本。
         1.2 提升施工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整个建设周期比较长,涉及工种复杂多样、高空露天作业危险系数较高,这些原因造成了工程建设项目的诸多不确定性,也是造成建筑工程施工中事故多发的原因。施工安全责任大于天,工地要施工,必须确保所有的不安全因素排除在外,这是保障施工质量最大的前提。只有保障整个施工安全,才能长期稳定的施工,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管理就是把安全第一的铁律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力。
         1.3 提升企业竞争力
         众所周知安全管理是每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故而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想实现安全生产的难度颇大。这是因为建筑施工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一是高空露天作业多,根据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 规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占比高达 85%以上;露天作业占到 75%以上,而且特别容易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二是涉及的体力劳动工种繁多,且绝大多数无法进行机械化操作,只能靠人为操作。繁重的体力劳动很容易使人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从而会引发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三是各工种之间交叉作业种类繁多,建筑施工因为本身具有结构复杂,工期时间紧的特点,这就更需要各单位衔接得当,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施工效率。因此,在建筑行业的大跨步式发展环境下,就特别要求企业在施工现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了企业的业务承接量,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完成对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施工单位作为施工的主体,要根据施工项目的技术要求,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定各级的安全管理责任人,构建科学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这种安全管理体系缺失,或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导致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造成建筑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
         2.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内容多样,施工技术复杂,所需要的安全管理措施类目繁多。在施工现场严格进行安全制度和管理的落实,不仅会增加施工的时间,同时还会产生额外的费用。

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时间和财力,对现场的施工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这是现场施工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财物的毁坏和人员的伤亡,严重的事故还可能要追究施工人员及相关监管人员的刑事责任。
         2.3现场管理及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的负责人作为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往往缺乏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施工负责人不仅需要管理现场的项目施工,还要考虑到施工成本和工期进度,综合多方考虑,很容易忽略不会产生任何效益的安全管理内容。由此,思想上的缺失导致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和基层的施工人员,完全以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为准来进行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意识。
         3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建议
         3.1创建安全管理机制
         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执行期间,首要工作应该是持续优化安全管理机制,针对安全管理规划与指标实施完善或细化处理,确保施工操作能够具备指导方向,由此来达到控制安全事故发生风险的效果。安全管理机制的约束性以及指导性较强。其中约束性具体为,优化相应的奖惩制度与责任制度,经由合理的奖惩手段以及责任落实方式可对参与施工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发挥出激励或约束作用,促使其能够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效能。指导性具体为,经由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设计出与其匹配的安全管理任务。基于安全管理制度要求以及规程完成日常任务,指导管理人员具体工作的落实,控制安全管理混乱或缺位等情况的出现。
         3.2完善现场管理方案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期间,关键点在于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同时也属于核心管理内容,此种安全管理制度的持续优化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制度指导性以及约束性。在指导性方面来讲,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应该要做到的是清晰的规定安全管理的任务,在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执行下形成科学合理的责任制度,从而指导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在建筑项目建设期间,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需要管理工作以及相应管理方案具备精细化特征。为此,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全面的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其中重点项目为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方面,由此来控制各种类型安全隐患影响机制,有针对性的加以控制,确保现场安全管理的可靠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需要确保施工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危险应对能力,还应该展现出较强的预防效果,尽量实现将风险预防到事前。
         3.3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意识
         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意识的支配,为此,认为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先决条件应该是提升相关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识。为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各单位需要树立其从上到下的安全管理意识。其中,领导者需要更为关注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发挥出自身的带头作用,积极组织与开展安全意识宣传活动,强化施工人员与施工管理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促使工作人员在实际施工期间也能够遵循相关要求开展生产与施工任务,以便于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落实,建议请相关专家对现阶段建筑工程建设现象与企业管理规模进行分析,设计出更具有科学性的管理制度,为施工人员提供规范模板,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风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不管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必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使得建筑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潘春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浅析[J].居舍,2019,07(09):126-128.
         [2]郝朝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5(008):216.
         [3]靳慧强.剖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9,17(5):241-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