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造价其实质就是一个工程项目需要投入的或者是预期投入的全部费用的总和。工程造价具有多次性计价的特点,很多因素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巨大的影响。施工阶段是投入资金最大的阶段,施工阶段是检验建设单位前期工作的阶段,其受前面各个阶段的影响十分严重。而施工阶段,人工费和材料费是施工阶段占比较大的费用。此外施工人员的技术、施工组织管理、设施设备故障率等都会影响施工进度,进而影响工程造价。本文具体就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引言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但在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尽理想,产生该情况的原因在于施工团队没有认识到工程造价控制对于建筑项目施工利益的重要影响,习惯性地从结果进行分析,而忽略了过程观察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建筑行业理应实现进步和蜕变。因此,对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意义重大,只有从根源出发,找到工程造价浮动的影响因素,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方法。
1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1.1合同条款易出现某些漏洞
在进入项目施工前,必须签订施工合同。合同中规定了施工方在施工期间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业主方在此次交易合作中的各项权利,合同条款是施工方与业主方愿意交换某种条件并达成密切合作的标志。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施工方与业主方在签订相关合同时,往往会忽略某些细节,如施工期间出现问题后责任的划分原则、出现工程变更后的经济损失承担原则,责任双方普遍缺乏对合同细节较为全面的思考。而合同条款中的这些漏洞将对整个施工过程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无法有效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施工方和业主方损失较大。合同条款作为合作双方履行条约的重要依据,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都应该反复斟酌;同时合作双方也应强化权利保障意识,减少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成本支出。
1.2施工环节的材料因素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袤,各种施工环境相差较大,且全国各地的运输能力和材料价格不同,这也导致了各建筑施工企业在具体施工阶段无法对所需要的材料成本进行有效统计和核算。另外,各地材料的价格也会出现相应的浮动变化,这就造成了该环节工程造价管理造成了难以把控的情况。尤其是在建筑施工环节所必须要用到的沙土、水泥、钢筋等原材料,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价格浮动,同时在我国不同地区,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各地施工周期和施工季节性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各地区之间设备和材料价格差异极大的情况。同时由于我国针对材料市场,还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很多劣质材料,甚至黑心材料流入施工工地。在此过程中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就是供应商以次充好,在竞标过程中用优质材料签下供应合同,而材料进场过程中质量明显下降。第二就是,施工单位的采购人员和供应商之间进行了权钱交易,通过各种回扣的方式来选择质量较差的供应商。第三则是在施工过程中供应商将质量参差不齐的材料同时拉到施工地点,意图滥竽充数、鱼目混珠。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就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下降。不仅会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可能对国民人身安全形成隐患,这是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环节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1.3缺乏明确的签证管理规定
项目工程施工的工期较长、施工过程繁杂。笔者经过大量的文献调查和实地研究,发现施工阶段常出现图纸变更状况,原因是施工团队只能尽可能满足甲方客户的要求,因此,在对项目工程进行改进的过程中,施工成本大幅提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情况,项目施工团队必须从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入手,对项目工程签证进行良好的管理。
签证管理人员的决定将间接影响建筑项目施工的成本,其缺乏责任心的行为将对施工团队的信誉带来影响。专业素质较低的签证管理人员在进行签证前,往往不能有效、准确地计算图纸的可变更情况,在签证过程中忽略施工风险,盲目地进行签证,不能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地对客户提交的工程资料进行认真的审核,缺乏对相关材料认定的取证,这种缺乏客观思想、带有主观情绪的签证行为,会给施工团队带来较大影响,直接导致了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浮动。
2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的探讨
2.1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实现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是在施工方内部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体系中应明确规定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管理团队最终应达到的项目管理目标和管理效果。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在建立的起步阶段可能出现较多问题,但随着企业的发展,施工方工作经验逐渐丰富,相关管理人员应不断对这一体系进行完善。各部门工作人员应各司其职、尽其所能,防止出现人员冗杂及责任主体模糊的情况。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是保障工程项目质量、确保工程如期完工的关键举措。同时,在建立起这一体系后,在项目施工阶段,如果出现了人为操作失误或机械设备故障问题,能够按照管理细则有序地进行妥善处理,避免“无章可循”。此外,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确保其人身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2提高施工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来胜任,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施工单位必须适时的开展法律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也可以进行同行业之间的工作交流,提高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把控,使得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施工现场的正常工作以及各种突发情况,以便做出合理有效的反馈。对于那些难以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有机地结合,把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成有序递阶层次机构,然后运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解出最优解。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处理许多用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决策问题,极大地方便了管理者决策,达到节约管理成本的目的。同时,施工造价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进行不定时的检查,以求达到合适的施工进度与最优的施工质量的目的。
2.3严格遵循现场签证管理
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做到的工作就是现场签证,若该工作出现管理不恰当,很大程度上会使工程出现过多损耗。施工时,驻施工地的监督管理以及建设单位管理者要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施工现场的记录工作做到细化,其次,还要经常到工地,做好工地现场签到的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复杂工作,既需要能够贯穿施工阶段的每一个环节,对涉及到的材料、设备、人力成本进行统计和核算,同时也需要能够随时掌握市场变化,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购置费进行把控。为了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国建筑企业的相应管理人员,造价人员能够深入每一个具体项目,并通过协调、合作共同打造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提高控制效果,为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晓霞,郑皎.工程造价管理在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0(17):106+109.
[2]曹继军.工程造价管理在施工阶段中的控制策略分析[J].居舍,2020(17):121-122.
[3]闫海涛.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方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34.
[4]杨泽江.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中的工程造价控制要点研究[J].居舍,2019(36):158.
[5]许坚.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要点分析[J].门窗,2019(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