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很多道路桥梁已经投入到了运营之中,而在对这些道路桥梁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出现,其中就包括桥头跳车、台后沉降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大幅度降低了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出现。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面;施工技术
引言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建设是推动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现代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迎合城市的发展需求以及人民的生活需求,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数量激增的同时,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例如,搭板断裂、跳车问题、沉降问题等都是直接影响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要问题。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同时也为了车辆和行人的出行安全,这些工程质量问题必须得到解决。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是工程质量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关键。
1道路桥梁工程沉降路段路基路面施工概述
道路桥梁出现沉降问题的产生因素有很多,如果不及时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可能会由于道路桥梁承压过大导致桥梁使用年限减少的情况发生。其中桥梁路基路面发生沉降的现象中,桥头跳车问题是普遍发生的现象,因此,要在桥头搭板上下功夫,路基路面出现沉降的现象时几乎都是桥梁支柱的问题,因为桥梁的桥台与路基的土层部分距离较近,无法完全受力,发挥其应有的承载作用。当桥头跳车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会持续的造成对路基压力的不均衡,而在垂直力上因道路桥梁的车辆载荷过大等因素的影响,会对道路桥梁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力,一个作用力作用在道路本身,另一个作用力作用在搭板支持路基。每当汽车在搭板上行驶时,搭板所受到的力将会造成路基路面的沉降。
2导致市政道桥工程路基面沉降的原因
2.1设计合理性较差
市政道桥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桥头引道沉降段位置,为了更好地解决桥头引道路基问题,通常会采用粗颗粒填筑或钢筋混凝土过渡板等方式。利用这些方式可以控制道桥间的刚度及沉降变化情况,确保桥头段路基的强度,保证路面的平整度,避免桥头跳车现象。
2.2压实度不够
台背填土作为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时的一项主要施工步骤,其压实度是影响道路桥梁出现沉降现象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进行台背填土的施工作业中,由于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台背填土的压实度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经常因上述原因造成压实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发生。最终导致路桥的地基出现沉降的现象发生。另外,由于路基路面的载重负荷不断增加,其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填土压实度不够,再加上其他气候因素影响,导致填土的整体性被破坏,路桥间沉降度不同,从而造成整个路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发生。
2.3地基处理未达标
在对市政道桥桥头跳车现象进行调研后可知,若软土路段导致桥头跳车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基有沉降,那么地基沉降现象主要是由于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时相关人员所设置的地质钻孔数量不足,沉降深度未达到标准深度,所以没有在最初就发现软土地基的存在,亦或勘探过程中没有探测出软基的实际深度与具体范围,在处理桥头路堤软土地基的过程中针对性相对较差,给整体工程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应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时,计算参数与软基情况不符,所设计出的软基处理方案无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也会导致桥头软土路基出现沉降现象。再加之雨水的长期侵蚀,路堤位置会出现流失现象,无法保证其强度,最终导致沉降现象。
3市政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要点
3.1道路桥梁桥台软基处理
道路桥梁桥台软基施工技术经常采用水泥粉喷桩地基法,使用水泥粉喷桩地基法的工程更有利于地基的加固效果,施工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工期短等特点都是水泥粉喷桩地基法的优势。但相较于其他技术手段而言,水泥粉喷桩地基法的工程造价更高,沉降量更大。所以在选择道路桥梁软基施工方案时,也要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和客观环境状况而定,尽量选择综合条件更适宜的施工方案。以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现象为出发点,以提高地基的负载力和稳定性为目标,充分解决道路桥梁的沉降问题。
3.2对搭板进行合理设置
针对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工作,对搭板进行的设置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施工单位在对搭板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由于行驶车辆具备较大的负荷量,这也使得道路桥梁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裂缝问题出现,所以在进行施工设计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保证路基路面的顶面设计与挡板的设置保持在相同的水平上,这样搭板的顶面与桥梁的底层才能保持一致。其次,对于路基顶面的标高而言,施工单位必须要保证搭板顶面与其保持在水平方向上,这样路基与桥梁在施工期间存在的过渡现象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3.3 确保道桥下沉地段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施工设计方案是保证道桥施工质量的重点,因此应保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进行具体设计工作时应重点关注下沉地段结构设计。分析沉降段路基面情况后可知,其主要包括基床表层、底层和路基本体。实际施工时,应保证这三部分的夯实度与牢固性。在设计时,应将重点放在基层结构加固方面,施工过程中将施工方案落实到其中,同时做好回填工作以此来改善填土性能,提升路基面的承载力。回填作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回填方式,通常采用逐层回填方式,这样可以控制土体厚度,同时保证土体间衔接的连续性,并对施工缝进行控制,保证基础建设质量。回填作业结束后,应做好压实、加固处理。此外,检测人员还应对回填层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满足相关标准,只有检测人员确认回填层性能满足标准后才可进行下一施工环节。
3.4路基路面排水设施优化
道路积水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路基的结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道路桥梁路基的结构稳固,在道路桥梁的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必须对路基的排水系统进行优化,从而增加路基的稳固性。其中主要的排水措施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两种形式,其中在进行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边沟、挡水槽、地面排水管等措施的具体要求调整管道的长度,减少因管道过长造成排水不畅的现象发生,并且要充分利用引流装置进行分流设置。而在进行排水优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环境,以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优化排水系统等措施将积水排出,减轻积水对路基的损坏。
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选择要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施工要求和施工的环境而定。在道路桥梁沉降段经常会发生一些不稳定地跳车现象和不均匀沉降的现象,这些情况会对道路桥梁的结构造成破坏,甚至会直接威胁到行人的生命安全与车辆的出行安全。所以,面对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处理不仅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充分保障道路桥梁建设过后的使用年限和使用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志平.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17):282-283.
[2]金江涛.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209.
[3]李甲贤.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6):100.
[4]陈莉莉.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解析[J].居舍,2018(21):44.
[5]陈法铃.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解析[J].低碳世界,2017(35):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