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道桥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部分企业为了谋取更多利益,偷工减料,使工程质量受到不良影响。对此,应把握和利用好施工关键技术,使施工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关键词:市政道桥;施工关键技术;应用;质量控制;
引言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道桥工程是各行各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关单位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在具体开展道桥施工时,开裂现象,伸缩缝病害,路面麻面等各种路面病害的存在对我国运输行业的有效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必须对其加强重视,有效应用维护技术,为了对其相关工作具有更为明确的认知,特此展开本次研究,希望能够推进我国现代道桥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1现阶段我国市政道桥工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问题
1.1裂缝问题
现阶段,裂缝问题是我国市政道桥工程中最常见的事故问题,主要原因有:(1)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放线的环节出现问题,进而对实际放置的管道造成影响,管道在形变的影响下,预应力和承受能力降低,使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抗压性能降低,不符合相关的工程标准,容易造成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隐患,从而引发裂缝问题。(2)市政道桥工程的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不符合相关的建筑要求与标准,混凝土在搅拌时无法达到使用要求,在应用后会出现混凝土下部不紧实的问题,使整体市政道桥工程的强度降低,出现裂缝。(3)温度问题也会导致市政道桥工程出现裂缝。
1.2路面麻面
路桥工程路面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蜂窝状或麻面病害,通常情况下,出现这种病害主要原因是其相关人员没有严格基于设计方案使用施工技术,某些程序和细节与设计人员规划存在偏差,对于部分注意事项缺乏重视。现场施工人员为了进一步保障施工周期,将其中部分施工环节省略掉,对道路工程没有进行科学有效地养护作业。在此过程中,使用材料是路面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在我国现阶段,沥青路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而沥青是混合多种材料拌制形成的,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状态出现异常情况。在具体进行设计工作时,相关人员需要对其配比比例进行科学设置,有效落实科学有效地检测和调查,确保混合料配比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在完成初步施工作业之后,还需要对道路进行科学有效地保养,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具体施工过程中,维护保养力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管理人员也没有承担相应职责,进而导致出现蜂窝和麻面现象。
1.3沉降问题
破路回填土沉降问题也是导致道桥公用工程出现施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中很多的水管、电线、管道等都是在地下进行连接使用,在对这些管道进行填埋时,会导致填埋位置的土质与未开工之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后期进行填埋时,会出现填土沉降,导致市政道桥公用工程的地基出现问题,无法保证其稳定性与牢固性。当路面出现沉降时,就会产生裂缝,从而降低市政道桥公用工程的质量,阻碍市政道桥公用工程的顺利开展,还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不利于城市化的建设与发展。
2市政道桥施工的关键技术
2.1基坑支护与挖方
1)基坑支护.对于软土地基的地段,由于土质较差,搅拌桩强度增长较慢,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可采用钢支撑支护方法,钢板桩的桩长不超过10??m,桩底入硬塑土层的深度超过3.0??m,钢支撑采用φ350??mm的钢管,间距低于4.0??m,桩顶邻近通车道内侧坡面处涂抹厚度为5.0cm的水泥,避免雨水冲刷。
对于该工程中的(K8+920)—(K9+920)挖方段,开挖深度为5.3??m,采用密排钢板支护法,桩长为12.0??m,在桩顶下方1.2??m的位置设置至少一道支撑,可采用φ350??mm的钢管,水平间距不超过4.0??m。2)围堰基坑开挖.在道桥工程中,一旦井点降水失败,很容易导致基坑内泥浆翻出,此时需要立即回填,抑制泥浆喷出,再向基底注浆止水。为了防止出现渗水情况,还可采用压密注浆法,可使已经出现渗漏之处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在围护桩施工中,遇到地下坚硬物体阻挡,难以将围护桩顺利插入,导致围护桩无法与其他桩体统一,并对其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土体进行加固,以此提高围护桩的稳固性。采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填方路段的挖掘深度为2.0~2.5??m,路堑段的挖深范围为4.7~5.4??m.
2.2市政道桥过渡段施工技术
(1)科学选择填料。在选择填料时,工作人员需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对填料进行试验对比,选择渗水性较好且砂土容量较大的填料,这样,不仅能有效地保证施工效果,减少施工问题发生,更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2)加强压实施工环节技术控制。在对不同的填料进行压实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及时调整与控制压实系数和填料的铺设厚度,保证两者之间的相互匹配,进而实现良好的压实效果。同时,施工人员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分段填筑的方法,严格控制压实时间和厚度,保证市政道桥供应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3市政道桥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3.1强化施工质量监管
通常情况下,道桥施工通常选择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铺设和碾压过程会对齐平整度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在具体铺设碾压沥青路面时,需要严格基于现场温度对其进行科学调整,在选择铺设用料量和铺设长度时,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计算和系统规划,严格基于不同碾压时间进行碾压机器的科学选择,并对其进行反复碾压,保证公路具有更高的稳固性和整体性。在铺设碾压混凝土路面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分析铺设和碾压过程中初凝时间的作用,有效开展具体作业。
3.2确保防水材料质量
在道桥施工中,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混凝土材料。因此,不管是处理道桥的基础框架还是处理软土路基,都要确保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道桥工程中,防水路基的防水机理主要是利用建筑材料来阻断流水通道,降低路基的渗透性。在道桥路基建设过程中,将其分为混凝土层、防水层和沥青混凝土层。防水层材料一定要具备防渗透、抗侵蚀等能力,在选择混凝土材料和配比的时候,施工人员要避免其出现裂缝,确保混凝土材料的防渗透性。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要重点关注所在施工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施工条件,以保障路基的防水性能。在施工材料进场之前,要有专业的材料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检查材料,只有各项标准都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之下,我国道桥施工技术也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诞生和应用,使路桥工程寿命得以延长,质量得以提升。在日后路桥工程建设中,仍要坚持安全性原则,通过加强过渡段控制、做好路面防水与排水施工等措施,充分利用关键技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勇.浅析市政道桥公用工程的施工问题与施工技术应用[J].散装水泥,2020(02):17-18.
[2]郑志峰.市政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面的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218-219.
[3]冯越.道桥施工中的防水路基的施工技术解析[J].冶金与材料,2019,39(06):97-98.
[4]刘金庆.影响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因素及应对策略[J].居舍,2019(10):18.
[5]杨金忠.道桥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科学技术创新,2018(26):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