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风险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0期   作者:石圣
[导读] 我国人口众多,对水资源的需求非常发展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对水资源的需求非常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现代工业的规模得到了稳步提升,但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城市水环境正承受着巨大压力,城市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越来越弱,水环境与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为此,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就现阶段水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自身的经验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希望对水环境综合整治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引言
         步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由80年代不到200个增加到现在600余个,城镇人口发生井喷式增长。城市化发展程度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城市发展对于污水处理能力的要求日渐提升,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9月,全国范围内建设而成的污水处理厂总共达到了4000余座,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处理污水的能力实现了每天1.7亿立方米。多方面因素都可以影响水环境治理,有生活污水、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水等污染水源,甚至雨水和工业生产中的污水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应该清醒认识到,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多方面参与、系统化工作,不能局限于单个方面,提升治理污水技术,保证污水治理质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这里污水当中单方面依靠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治理标准以取得治污胜利是不现实的,必须推进水环境全局全方位治理,综合治理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在新形势下,水环境综合形势非常严峻,但也迎来了新发展机遇。
         1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与“水”的关系密切。在人体内进行的生化反应中,水是主要介质,水也是新陈代谢反应的参与者,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水才有生命。地球上大部分面积都被海水覆盖,大自然界有水的循环系统:海水蒸发到大气中冷却为云及雨,雨水降到地面供人类及万物使用,人类社会生活、农业或工业使用后的污水经污水处理后又回到河川或海洋。在以往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将重心置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上,闷头朝“经济效益”跑,经济水平提升了,但是,环境质量却降低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我国早就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必须重新定义“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并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它是“经济水平”与“环境质量”的代名词。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站在新时代的起点,面向崭新的社会形势,我们必须始终牢记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不要掉进“唯金钱论”的陷阱里,不要舍本逐末。
         2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风险因素
         2.1 缺少综合整治考核与评价
         在水环境整治的规划与运营方面,地方主管部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近些年开展了诸多工作,但因为缺少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致使各地区行业主管部门的大部分工作人员缺少工作积极性。另外,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方法,导致部分污水处理厂在盲目的建设,如规模较大引起的浪费问题。
         2.2规划不够系统
         (1)在实际规划工作中,水环境规划没有满足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对污染进行控制时,没有意识到水环境和社会、当地经济之间的联系,没有意识到水环境的效益和功能。

在此情况下,该地区为了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忽略经济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现阶段,我国诸多城市都存在上述问题,特别是基于工业生产为中心的城市。(2)在技术规划中,部分城市的规划指标不够完善。水环境系统规划还未形成系统化理论,在指标规划上也没有展现出水环境的系统性。并且,在实施规划时,由于缺少监管技术支撑,缺少合理的评价手段,各政府部门很难实现良好的监管,进而致使水污染控制手段得不到充分落实。
         3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议
         3.1完善环境综合整治机制
         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应像环境保护结构一样垂直管理,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责,重视属地管理,建立环境保护工作各部门协同合作,保障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高效运行,并使责任制度化和法律化。建立环境保护工作多部门联动机制,同时做好环境监督工作,将环境综合整治更加细致。
         3.2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
         水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分为五方面,其中包含水系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以及水安全;综合整治为流域治理的重心,主要有生态降污、管理防污、源头控污、内源清污、工程截污方式;而五水共建基于流域治理为中心,为景观美水、安全供水、提质净水、生态蓄水以及完善配水。通俗的讲,水资源为水环境的关键,提高水资源应用效率对建设流域整体环境具有积极作用。首先需做好保证水资源的工作。水安全为治理流域的主要问题,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对防洪排涝提出了更多要求,水安全问题也越发显著。基于此,需加强相关风向评价工作、预警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减小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环境的需求不断升高,水环境变成了当前水环境综合整治亟待优化的问题。因此,不但要持续加强建设,还需保证水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水域功能众多,需从系统的层面进行分析,基于共治为中心协调开展,进而实现协调治理水环境的目标。水环境治理为系统性较强的工程,需要遵守相关顺序。前期需制定相关规划,把整治的目标分为各个小目标,逐一治理;期间对工程效果进行评估,对其是否满足相关目标进行判断,以确定下一步实行方案,并且需要配套对应资金。河流自身具有较强的亲水属性,在目标导向的要求下,需高度重视水体某方面性能,若想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加强水环境整治势在必行。
         3.3创新环境污染治理模式
         垃圾治理应遵循以下原则: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模式,逐步创新垃圾分类回收机制,并依据地形、人口、乡镇规模、距离等情况来科学划分垃圾处理辐射范围,因地制宜的提高垃圾处理,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对于污水治理模式的创新,首先要注重污水的源头控制,对污水排放进行全过程的监测控制,大力推广高效回用水,还可以创新生态循环模式,如:生态河道和人工湿地等。针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是农业面源污染,其中畜禽养殖场的污染贡献率最大,应格外重视畜禽污染治理,引导畜禽养殖企业将污染物转化为有机肥料。
         结语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国家面临着一系列水环境治理难题。近些年来,我国各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把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作为生态环境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使国家水环境得到初步改变。但是,总体水环境综合治理还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棘手问题需要解决。水环境综合治理需要人人参与,共同建设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1]王夏晖,陆军.编制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J].环境保护,2015(23):18-20.
         [2]刘翔,李淼,周方,王慧,管运涛,王继华.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原理与系统方法[J].环境工程,2019(10):1-5+15.
作者简介:石圣(1988-03)、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中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工结构设计,水环境整治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