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泥和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原材料,对其检测非常重要。它不仅是筛选劣质建筑材料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水泥和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理论分析了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影响因素,强调水泥检验和混凝土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提供一些帮助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人员的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方法
引言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逐渐加快,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水泥与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检测方法的合理性、规范性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质量,为防止和预防施工中低质水泥和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应用,延长建筑工程使用寿命,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经常会因为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而受到影响。因此,建设单位需要对混凝土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测,从而保障后期使用稳定性。
一、影响水泥和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温度、所处自然条件以及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等均对水泥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可见,影响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气泡和裂缝,这就为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制备混凝土施工材料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因为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而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进而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得到保障。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施工材料对混泥土的质量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材料质量对混凝土的使用功能产生决定性作用[1]。所以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科学检测,从而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对混凝土材料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定的裂缝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使用或者外力作用导致的,同时和施工所处环境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此外,对材料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检测不到位也是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水泥混凝土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测,从而保障工程质量。
二、水泥施工材料检测
2.1主要检测内容
重点为水泥强度检测,强度大小主要受到水泥所含矿物质成分所决定,其次熟料细度也会对水泥强度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加强水泥材料强度检测,不仅能够衡量水泥材质,按照检测数据推断水泥等级,为评价水泥质量提供标准,同时还能为合理配置混凝土提供理论依据。2.2检测方法
一是试验准备。首先要保障所使用检测设备的精度设置符合规范要求,如模具、抗压试验机等,在所需仪器安装的过程中,为保障测量精度满足要求,提高测量准确性,安装应符合操作规范。检测开始之前,要将水泥、标准砂及水等材料至少提前24h置于检测室内,在初始检测阶段,要控制室内温度一致,并及时做好检测试验前的资料准备和记录工作。二是检测过程中参数设计。加强对变量的控制,重点观察水泥材料随温度变化会呈现何种变化状态,并详细准确记录水泥凝结过程需要的时间,实验室内部环境每提高10℃,对于水泥材料试件进行破型检测的抗折强度都会降低5%,因此应严格控制实验检测空间环境温度,保障在实验检测前达到最佳环境。三是水泥材料施工现场输送过程也会影响材料检测结果,如可将水泥原件进行编号,并由相关内业记录人员,将水泥存放的位置、数量、存放时间等进行准确记录。
三、混凝土材料检测
3.1 骨料检测技术
要优先选用细度模数为2.3~3.0的中砂,粗骨料选用级配合理、强度高的石子。粗细骨料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根据标准规范规定,符合对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抗冻、抗渗、高性能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及砂石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的控制值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用砂的控制值。在使用机制砂石时,选用的混合砂石不得超过掺加单一种砂石含泥量和泥块含量限制值,除了要控制泥块含量、级配等检测项目外,还要重视石粉含量。
3.2 砂材料的合理检测
混凝土原材料中砂一般为中砂或是粗砂,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成分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像是硫化物成分、硫酸盐成分、有机物成分等,均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受到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严格开展砂材料的检测工作,对砂材料中的各种物质成分严格的分析,一旦发现有问题或是缺陷,就要采用合理的措施处理,从根本上规避问题的发生,有效的增强整体材料的检测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3.3 水的检测处理
混凝土搅拌制作的过程中,水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饮用水或者是自来水,如果不具备条件,也可以使用其他来源的水,但是,不可以将没有处理的工业废水或是生活污水应用其中,以免出现硫酸盐超标的现象,在确保水质量的情况下,才能严格进行混凝土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规避出现质量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材料质量检测与分析的工作中,必须要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一旦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就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以免对钢筋造成腐蚀性影响。
四、提高建筑材料检测质量要点
4.1人为因素的合理管理
首先,应该制定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制度,并确保制度的人性化。每个团队均应该具有一定凝聚力,可促使企业的良好发展。其次,应制定完善的教育培训计划方案,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对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教育,使其可以掌握各种工作技能,在自身的工作领域中游刃有余的完成任务,不再受到传统工作的局限性。
4.2 材料因素的合理管理
一方面,应该健全材料进场检验的制度,在进场的环节中针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分析。另一方面,要求选择质量符合标准的材料,供应商的资质与材料生产质量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只有保证生产质量,才能预防因为材料因素的影响出现问题。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需强化施工影响因素的管理力度,开展混凝土强度与稳定性的检测活动,详细了解其中是否存在缺陷或是问题,如果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或是强度存在缺陷,就应该严格的进行更换与处理,以免影响整体结构施工效果或是质量水平,通过有效的措施提升材料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结束语
上所述,在所有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水泥和混凝土等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还可以使建筑工程可以有效地开展下去。在现阶段工程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必须要积极的引进一些优质的施工材料,同时这些施工材料也要有专门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团队去管理,注意到施工原材料的保存工作。另外在建筑项目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也需要实时的对施工场地进行检查和监督,同时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和天气情况,最大程度上保证水泥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工作可以顺利的完成,避免出现材料老化等现象威胁到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几点看法[A].孙传微.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7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7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初探[A].吕希军.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
[3]建筑工程质量治理再下“军令状”[A].防水工程与材料《会讯》第3期(总146)[C].2015
[4]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A].王跃.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
[5]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高丽翔.河南省金属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6]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模式探讨[A].李娜敖.“决策论坛——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
[7]高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A].王胜.2015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