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介绍了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取实时传输拟进行不动产登记宗地现场实景视频和地理位置信息,运用专业建模软件对视频进行解析并构建实景三维模型,通过实景三维模型和已有不动产地籍基础数据对比判断拟登记宗地是否发生界址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充分运用构建的实景三维模型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的方法。
关键词: 不动产登记 权籍调查 三维模型 视频帧 “互联网+” python photoscan
引言:
当前“放管服”改革工作在全国各地正深入的推进,不少地方实施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不动产登记效率,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民生效应。根据不动产登记条例要求,未发生变化的宗地不需要进行权籍调查,直接引用原权籍调查成果进行不动产登记;但实地工作时往往会进行权调前置,所有独用宗地都进行实地踏勘,如果宗地未发生变化则直接进入不动产登记环节,如果宗地界址发生了变化,则先进行不动产权籍调查,再进行不动产登记工作。目前的权调前置工作仍然是纯粹靠人工逐宗地实地调查、踏勘,并且受天气因素影响,项目进度无法与“放管服”改革相适应。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方法,高效、高速、准确的实施不动产登记权调前置工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5G”时代的来临、室内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突破以及“三维”建模算法的不断优化、精度的不断提升,如果能将三者有机的进行结合,运用到日常不动产登记权调前置中去,将会极大的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和质量,切实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此,本文将阐述基于“互联网+”的三维模型在不动产登记权调前置中的应用。
一、解决方案浅析
首先老百姓在前端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交不动产登记相关申请材料、带调查宗地实地地理位置信息的实地视频影像等数据。然后调查人员在后端运用专业对上传的视频进行关键帧读取存储为图像,并通过专业的三维建模软件将存储的关键帧图像进行解析、处理构建起实景三维模型,并根据传输的视频资料经纬度信息解算出调查宗地的地理位置信息。接着运用高精度三维模型和基础地籍图形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该宗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进入不动产登记流程,如果发生了变化则通过三维模型构建情况分成两种情况进行处理,一是:如果该模型能够完全的反应该宗地的实地现状,则运用模型图解法对该宗地界址成果进行解析生成权籍调查表,并将成果传输给申请老百姓,老百姓通过系统进行本宗地和邻宗地核实确认工作。二是:如果模型不能全部的反应调查宗地的全貌,则将资料转入人工权籍调查流程,由调查单位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实地测绘调查,生成相关权籍调查成果,走完权籍调查工作流程。最后调查人员在后端生成宗地图、界址点坐标册、权籍调查表等不动产权籍调查材料,并转送给不动产登记部门,进入登记环节。
二、数据获取和三维模型构建
1 数据获取:
目前的建模软件一本都是根据照片获取同名像点构建立体像对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其对照片拍摄的角度、重叠度等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完成,不动产申请者都是一般的老百姓,拍摄的照片很难满足要求。由于目前的智能手机的分辨率很高和自媒体的技术都非常成熟,拍摄视频相对于拍摄专业的照片对于老百姓来说应该简单很多。为此,我们采用pyhton软件对视频进行读取,按设定时间间隔获取特定视频帧并存储为构建模型的照片。
视频拍摄时要尽量保持运功轨迹平缓,焦距不发生变化,清晰度高且不变化,拍摄顺序按照由左至右,由下而上进行,视频拍摄物体重叠度在80%以上。为便于进行宗地定位,拍摄视频时尽量将相邻宗地未发生变化房屋纳入视频范围内。
2三维模型构建:
利用“photoScan”等专业建模软件进行建模,?PhotoScan软件为俄罗斯开发的软件,它功能非常的强大,不需要设置初始值也不需要相机检校,它根据最新的多视图三维重建技术,可对任意照片进行处理,无需控制点,而通过控制点则可以生成真实坐标的三维模型。
照片的拍摄位置是任意的,无论是航摄照片还是高分辨率数码相机拍摄的影像都可以使用。整个工作流程无论是影像定向还是三维模型重建过程都是完全自动化的。处理流程:“新建工程”—“导入照片”—“对齐照片”—“建立密集点云”—“生成网络”—“生成纹理”—“拼接成果输出”—“导出成果”。
三、地理位置确定:
目前智能手机拍摄的视频和照片都带有经纬度地理信息,我们利用python软件读取视频的经纬度并转换为不动产权籍图形坐标系,由于目前手机定位未进行过差分计算,定位精度很差,只能实现调查宗地的初步定位。再根据上传的申请资料在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库中查询该宗地的图形信息,将两者进行结合实现三维模型的定位。
四、人机交互分析
将三维模型和基础权籍图形数据进行叠加,通过对比模型和原始图形以及边长测量等方法判断调查宗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未发生变法则进入第七步将数据传输给不动产登记系统,如果发生变化则根据情况开展实地地籍测量或者图解地籍测量。
五、权籍调查
根据模型建设情况,选择合适的权籍调查方式,如果模型清楚,覆盖区域全面,宗地所有点、边都能体现的话则可以采用图解的方法进行宗地测绘,如果质量不高,部分边、点没能反应则就采用人工实地权籍测量的模式进行,进入权籍调查流程。对于图解的方法,采用eps软件对模型进行矢量化,按照不动产权籍调查规程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生成宗地草图、权籍调查表等资料并通过系统将需要本宗、邻宗签字确认的成果发送给申请人。邻宗地和本宗地使用者对成果实地复核后通过系统视频认证的方式进行签字确认。对于实地测量的方式,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实地测绘时对该宗地及其周边地物进行视频采集,以便建立三维模型),权调表签字盖章也采用视频认证的方式进行。
六、平台的实现
前端采用Google Chromium核心浏览器,接入谷歌地图API接口;数据管理采用oracal数据库形式;三维图形采用面向三维地球和地图的JavaScript产品cesium进行WBEGIS开发。平台建设采用B/S架构,开发出pc端和手机端,老百姓在手机端上报不动产登记所需资料、申请人视频认证、调查宗地实景视频和影像资料,以及对调查的成果进行符合确认;工作人员用在pc端通过python软件读取视频关键帧生成图形以及读取视频地理位置信息并将其转为于权籍图形数据坐标系;运用“photoScan”构建三维模型并实现其与基础地籍图形的对比,进行图解地籍测量,生成调查成果等工作。
七、总结
本文阐述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时获取拟调查宗地实地视频并构建三维模型从而对照基础权籍图形数据判断调查宗地是否发生变化的不动产登记权调前置工作的新模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动产权籍调查与不动产登记工作进行完全的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放管服”改革工作,极大的提升权籍调查工作的效率,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目前存在的最大瓶颈就是定位精度的问题,但随着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的正式应用以及“5G”网络技术的运用,室内定位技术正在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本文所阐述的模式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运用到测绘的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沈丽丽 浅谈基于三维地籍的不动产登记 《中国经贸》1009-9972.2016.11.057
2、吴超清 张振华 陶小明 基于Agisoft Photoscan 的图像与三维激光扫描三维重建精度对比 《建材与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