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混凝土裂缝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危害较大,所以要对于裂缝产生的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并且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此保证整体工程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防控措施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数量持续增多,在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常见的一项技术,其可以应用在多数的建筑工程当中,例如:楼房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大坝工程等,通过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使工程在投入使用期间拥有更加优良的耐久度。不过在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期间,会存在一项问题,那就是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从而对于整体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给工程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基于此,需要对于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作出细致的分析与探讨,且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此来保证整体建筑工程达到高质量竣工的效果。
一、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在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极为常见,同时也是在建筑施工中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不过在施工过程阶段混凝土却极为容易产生裂缝,从而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具体来说,混凝土裂缝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影响建筑物的结构承载力以及安全性:在建筑工程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产生裂缝,会导致在建筑物内部应力发生改变,所以会致使建筑物当中的构件承力发生改变,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弯曲的情况,从而导致建筑物的承载力受到影响,而这会给建筑物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第二,影响建筑物的防水性: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防水性是建筑物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同时也是建筑物的重要功能模块,不过若是其中的混凝土产生裂缝,除了会对于建筑物的安全结构造成影响,所带来的间接性危害便是容易出现建筑物漏水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于建筑物并未做防水的部位,漏水问题表现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性能[1]。
第三,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以及使用寿命:针对于混凝土产生的裂缝来说,其会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以及耐久性等方面性能造成影响,在建筑工程使用的过程中,如化学侵蚀、冻纵容循环、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等方面因素都会对于混凝土的结构产生破坏,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而一旦这些问题出现便会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下降,从而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严重影响到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的综合性能。
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一)荷载因素
荷载因素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成因之一,同时对于建筑物的危害性也比较大,在应用期间不同荷载状态以及应力的作用下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平衡不同,一旦其中的应力平衡被打破,便有可能导致混凝土产生直接应力裂缝以及次应力裂缝,这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在混凝土结构受到拉力、剪力、振动比较严重的部位,直接应力裂缝以及次应力裂缝产生的几率更大,导致建筑物出现脆性破坏[2]。
(二)温度因素
温度因素也会对于混凝土产生影响,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由于在混凝土当中的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在混凝土强度提高的过程中,会导致水泥当中的水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导致发生水化热的物理反应,如果混凝土的内部与外部温度相差比较大,便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如果水化热现象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超过其本身的抗拉强度,便会致使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而由于温度因素所产生的裂缝种类也不尽相同,大体包含三种,即表面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等三种。
(三)收缩因素
在混凝土使用的过程中也会由于收缩因素导致其中产生裂缝,该因素所产生的混凝土裂缝通常存在于混凝土的表面,裂缝细且长,呈现出皲裂分布的状态,同时裂缝分布也并没有任何规律可言。而在实际当中,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便是由于在混凝土成型之后,其在表面以及混凝土的内部水分逐渐蒸发,不过外部以及内部的水分蒸发速率不同,从而导致出现收缩现象,而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收缩程度不同,便会导致混凝土的结构应力发生改变,一旦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便有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影响到混凝土的综合使用性能。
三、混凝土裂缝的防控措施
(一)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配比
为了充分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确保整体工程达到高质量竣工的目的,首先需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设计配比。在实际当中,需要严格选用材料,确保符合工程选用标准,同时在混凝土设计配比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性的加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膨胀剂以及减水剂,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水分对于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措施也强化了混凝土的抗腐蚀性,降低了混凝土水分的蒸发速度,优化了混凝土在投入使用期间的综合性能,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3]。在施工期间,由于水化热现象对于混凝土质量影响较大,所以在其中加入一定的粉煤灰可以有效降低在混凝土当中水泥的用量,防止其中水分蒸发过快,而这样可以规避水化热现象所造成的混凝土裂缝。在以上设计配比当中,加入膨胀剂可以在混凝土干燥期间中使混凝土发生膨胀,而这也有效抵消了由于水分蒸发而出现的混凝土体积减小现象,使工程中材料得到充分的应用,提高了材料的利用效率,确保了工程的节能降效,同时也有效防止在混凝土凝固期间发生裂缝。
(二)高质量完成混凝土浇筑工艺
保证混凝土浇筑工艺的质量也可以有效防止在混凝土当中裂缝的产生,基于此,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注意到控制各项数据指标[4]。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控制浇筑的倾斜角度,同时按照分层浇筑的方法进行施工,与此同时保证每次浇筑混凝土的量适当,在通常情况下需要将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50毫米左右,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表面对于之前的浇筑面儿进行覆盖,两者之间完全贴合,从而防止混凝土发生开裂现象,不过在以上工序当中,需要注意的便是分层浇筑期间需要在下层混凝土并未凝固之前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在每一层的浇筑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振捣,保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抹平,针对于已经浇筑的混凝土来说,若是其强度并未达到1.2N/mm2,不能在其上施加压力,例如:安放模板、人为踩踏、堆放重物等,这样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发生改变,从而出现裂缝。
(三)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养护
还需要对于混凝土进行科学的养护,以此防止在混凝土当中出现裂缝。在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养护在浇筑完毕的12个小时之后开始,养活的时间要在7天以上,在其中还需要进行抗渗透养护,时间需要超过14天,这样才能充分保护混凝土的综合性能,确保其在投入使用期间更好的发挥其本身职能。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充分注意到养护材料的应用,选用绿色无污染材料,并且注意到材料使用量要适当,避免材料的浪费,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若是在施工期间为高温季节,需要适当性延长养护时间,并且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水膜,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过快,要严禁阳光直射混凝土表面,这样会导致其中水分蒸发不均,从而出现混凝土开裂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其中的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是一项极为重要的问题,该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为工程埋下安全隐患,甚至在严重的时候还有可能出现建筑物坍塌的问题。基于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充分端正态度,防止其中裂缝的产生,从而使整体工程达到高质量竣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欣, 陈琦. 港口码头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 河南建材, 2018, 000(003):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