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大格局的不断调整和变化,现代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市镇正在蓬勃发展,旧城区已破败老化,通过对旧厂房的重新设计和创新,即保留了城市高速发展的历史见证,同时也赋予它新的生命力,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不断挑战和赋予老工业建筑新生命的自我追求。只有合理改造和利用废弃工厂,建筑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适应城市不断变化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了废旧工厂景观改造的背景、意义及目的,分析了废旧工厂景观改造原则,最后研究了废旧工厂景观改造的具体方式,保护城市废旧工厂,发展城市废旧工厂。
关键词:城市;废旧工厂;景观改造
前言: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很多废旧工厂都被包裹于城镇中心地段,影响了城镇整体景观效果,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以改善城镇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从处理成本的角度来看,对废旧工厂进行改造相对于重建而言,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可以重复利用废旧工厂的空间及格局,赋予建筑物新的造型和功能,成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创新空间。通过精心设计创建别具一格的城镇景观,同时进一步挖掘其商业价值。调查研究表明,在文化创新和创造力的高涨中,废旧工厂的改造已成为主要趋势。这种趋势已经扩展到二三线城市。最后,对废旧工厂的保护性改造和再利用也保留了城镇高速发展进程的历史见证。
1城市中废旧工厂景观改造的背景、意义及目的
1.1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前,侧重发展如钢厂、机械厂等重工业。伴随着产业结构与格局的不断调整,我国工业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建国初期那些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的重工业工厂被逐步淘汰,大量工厂车间被废弃。这些废弃的旧工厂既占用了城镇用地,又破坏了城镇景观,因此处理遗留下来的工业废弃地,成为了城镇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最初对于工业废弃地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拆除,并在原址上实施地产、商业开发或其他建设项目。这种处理方式完全改变了该地段的面貌,剥夺了城市的记忆,还会浪费及消耗大量资源。在该背景下,我们应思考怎样才能高效率、低成本地利用这些工业废弃地,变废为宝,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1.2意义及目的
废旧工厂景观的改造,不但要降低物资及能源的消耗,还要重新利用废弃的物质,要具备新的功能,在新的地方呈现出新的生命力。同时在改造中全面呈现出再利用的设计理念。
二次利用工业废弃地,对其进行景观改造。其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把工业废弃地改造成为工业文化的纪念地。在基础工业中,重钢作为支柱型产业,历经百年风霜。工业废弃地中的诸多机械设备均是工业历史的见证物,如粗钢的生产设备、旧的高温冶铁炉等。它们本应被送至博物馆,但经过对他们的改造后,将它们留在本来位置,让后人对它们的工艺流程等进行了解,使它们成为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二,将工业废弃地改造成公园,供市民休闲及娱乐。转变人们前期对工厂污染环境的印象,为人们营造一个环境清新的公园。
2废旧工厂景观改造的原则
废旧工厂景观改造的原则有:依据厂区周边原有的结构,对现有的周边建筑中遗留下来的工业设备进行保留,保存历史遗留物,呈现出历史工业的辉煌记忆。例如,公园里的精神雕塑,它们通常会给人们带来一股历史文化的艺术气息。废旧工厂已丧失自身原有的功能,站在规划改造的层面来看,改造应赋予废旧工厂新的功能,并呈现出时代相符的新风貌,这样在城市中废旧工厂景观的改造才具有真正的意义。还应遵循美观性,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提升,美化改造废旧工厂景观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可全面满足人们对都市美的追求。此外,还需遵循生态规划原则,在城市中存在着废旧工厂,应侧重于绿化等生态环境复苏。工厂周边用地的生态环境势必会受到破坏,所以,对于城市中的废旧工厂景观的改造而言,生态环境复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城市中废旧工厂景观改造中,还应遵循与周边环境相统一的原则。在保持特定风格及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应与周边环境相辉映、融合及协调。还应以本质为目的进行传承,以满足现代生活的各种需求。
3废旧工厂景观改造方式
3.1基于对原有区位的保留,创建新的概念
在改造废旧工厂景观时,需与时代发展的概念相呼应,唯有有了概念,才可以让接下来的改造设计工作有着清晰地思路。同时还应与原有区位特征及遗留物进行紧密结合,以便确保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例如,位于上海南外滩16铺码头的水舍,它是一栋设计旅馆,主要是将当代与仿旧风格融于一体,是三十年代上海老厂房升级改造的产物,历史上,它曾是日本军队的特殊武装部。历史背景独特,与普通概念旅馆文化不同,它的文化历史遗留感比较沧桑,它的具体位置在黄浦江岸边的四层楼高处。站在外观角度看,与普通老建筑是一样的,如果路过那里,则不会发现隐藏在这粗糙灰色水泥外墙下别有洞天。它的改造集原有用地特征与遗留物于一体,确保了废旧工厂文化与历史内涵的传承。
3.2基于原有特色与历史文化,重建典型性物件
在建筑领域,典型性建筑一直是最具历史魅力的建筑。然而,人们通常不能接受工业模式下建筑的特殊美。对旧厂房进行合理改造,使人们喜欢它,是一项首要任务。同时,对周围典型性建筑进行改造,创造一些软环境的景观素描,可以保留原有的历史特征,对品味历史也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3.3生态环境复苏与土壤改良
废弃工业用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园区内植被无法正常生长,导致正常的生态系统无法形成,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公园内的土壤长时间受到污染物的侵蚀。原工业用地土壤具有剖面结构多样、pH值高、土壤硬化结构差等特点,常伴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污染,如果不加以改造,将对植物的生长和绿化景观的形成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改善园林土壤已成为废旧工厂周边用地生态环境复苏、良好绿化景观营造的第一要务。
例如,我们经常用到的土壤改良方式,换土法。挖出地基中一定范围内的土后,换以砂、石等材料、并分层夯实(或压实、振实),以作为基础的持力层的地基处理方法,是传统的浅层处理地基的方法,即换土法。换土法有三种:一种为翻土、一种为换土、另一种为客土。翻土法是指将土壤深翻,使表层污染物扩散到深层土壤,以达到稀释和自我处理的目的。换土就是取走污染土壤后,换入新的干净土壤。在小面积污染严峻土壤治理中比较适用,可有效治理换出的土壤。在土壤置换作业中,工人将与受污染的土壤直接接触,并且人工成本很高,因此通常用来修复小面积的污染土壤。客土法是指在受污染的土壤中添加干净的土壤,混合或覆盖表面,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或防止植物根系直接接触污染物。在此过程中,必须选择新鲜的高有机质土壤作为新添加的土壤,因为这可以增加被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的自净能力,并减少客体土壤的数量。
结束语:
废旧工厂由废旧工厂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是当今时代城市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对废旧工厂景观的合理规划,同时对废旧工厂景观的改造,可以满足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促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废旧工厂景观的改造进行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邱锐,黄华明.废旧工业建筑景观改造设计初探[J].天津建筑科技,2010(2):12-14.
[2]刘晶晶.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问题探讨[J].2015(8):37-39.
[3]邸锐,黄华明.废旧工业建筑景观改造设计初探[J].天津建筑科技,2010,11(74):33-35.
[4]文娇,吉文丽,杨思琪,葛佩琳.城市工业遗产景观改造浅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05).
[5]高磊.大冶铁矿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钢铁文化,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