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调度实施控制策略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0期   作者:靳潇凯
[导读] 在南北水调输水调度中,最基础的就是科学合理的输水控制策略

         摘要:在南北水调输水调度中,最基础的就是科学合理的输水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策略实现向各分水口门供水计划的目标。在总结现有输水调度控制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结合调度运行实际,综合考虑目标水位控制的鲁棒性、水位降幅的约束性、渠道上下游水情的统筹性因素,对输水调度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调度控制策略。根据流量变化对渠段进行水量平衡分析,实施宏观控制,同时根据水位及其变幅实施微观调控。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调度

1、南水北调中线基本情况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全长1432km,沿线设97座分水口,64座节制闸。64座节制闸把渠道分隔为相当于63个串联运行的小型水库,各渠池蓄量2×106m,~10×10sm,之间。输水以明渠自流输水为主、局部采用管涵。沿线暂无调蓄水库,需利用自身调蓄能力,调度控制难度大。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中线水量统一调度,下达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水量应急调度。长江水利委员会统筹丹江口水库来水预测、水库蓄水量和本流域水资源情况提出陶岔(中线干线入渠)年度可调水量。受水区各省(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陶岔可调水量及本省用水情况,提出南水北调中线本省年度用水计划需求;当需水计划小于等于年度可调水量时按需水计划供水。当需水计划大于年度可调水量时,按照年度可调水量分配供水。各省(直辖市)按比例分水准则:以多年平均分水量为依据,各省市分水量执行“丰增枯减”。尽量使受水区各省(直辖市)的分水量不小于基本水量。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逐月优化输水调度。总干渠渠首闸多年平均调水量为95.0亿m3(其中含河南省刁河灌区6.0亿m),受水区各省(直辖市)多年平均分水量及比例。

2、南水北调中线当前输水调度控制策略分析
         2.1中线输水调度控制策略
         在输水调度过程中,采用闸前常水位控制模式,保持各节制闸的闸前水位在既定目标水位附近。在供水流量需求发生变化时,通过前馈加反馈的混合控制方式实施调度,使输水状态由原稳定状态过渡到新的稳定状态。在中线输水调度控制策略中,反馈的控制实现实时调度。采用三点控制策略,当水位超出上限或下限时,对闸门进行调整,使得闸前水位在目标水位附近,对于某一节制闸,当末状态稳定流量小于初状态稳定流量时,称为“关闭”工况;当末状态稳定流量大于初状态稳定流量时,称为“开启”工况。中线当前实时调度控制规则具体如下:(1)由前馈模型得出的该时段预期过闸流量以及实时获得的水位计算闸门开度;(2)判断本时段闸门开度调整量是否达到或超过一个步进量,若是则进行调整,否则不进行调整。步进量指闸门一次调整的最小值,取0.02m;(3)一次闸门调整的幅度大小不超过3倍步进量,即0.06m;(4)闸门开度位于初始状态稳定开度和末状态稳定开度之间;(5)对于关闭工况,若闸前水位超过预设的报警水位时,则过闸流量不进行减少;(6)对于关闭工况,闸前水位超过预设的高水位时,当前闸的过闸流量不小于上游端闸的流量;(7)对于开启工况下,闸前水位已低于目标水位0.1m时,则过闸流量不进行增加;(8)对于开启工况下,闸前水位已低于目标水位0.2m时,反而要减少一个步进量。
         2.2中线工程水源-受水区预报技术
         在中线输水的掉调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满足综合调度需求,需要建立集成气象、水文、径流预报还有用水预测模型的预报/预测平台。

实现此项目标,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入开展以下四方面的研究:(1)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研发汉江流域长-中-短期多层嵌套的降水集合预报模型;(2)统计分析前期径流、降水等数值关系,并考虑气候变化对未来降雨径流影响,研究建立变化条件下的汉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和丹江口水库来水长中短预报模型;(3)研究建立中线工程沿线受水区的气象预报模型,为中线工程的调度运行提供气温、水温等信息输入;(4)研究建立受水区大中型水库来水长中短预报模型。
         2.3科学计算用水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用水量虽然没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但是随着地下水资源渐趋枯竭、自然水体污染后难以净化、海水淡化困难、北方工业发达的基本情况,未来中线工程很可能会在水力资源调配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科学计算用水量,是进行输水调度实时控制的要求和基础支持。包括用水量现状和用水量变化情况两个方面。用水量现状是指中线工程沿线各地目前的用水状况,考虑到接近3年时间相关地区用水量一直是相对固定的,可以通过收集现有数据和进行实时用水量数据收集生成数据库,作为基本资料。用水变化量是计算的核心内容,首先要收集的是各地用水情况,并以年、半年、季度、重点月份为划分标准,进行分别的计算工作,获知沿线各地用水变化情况,包括年度增加量、半年度增加量、季度变化量和重点月份变化量,以作为输水量调节的基础,并总结其总体规律,结合现有水资源使用状况,判断下一步增长变化,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2.4中线工程常态与应急调度云服务平台
         中线工程的云服务平台就是将前述的先进技术进行集成,以支撑中线工程全自动化运行与智能调控。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开展如下四方面研究:(1)分析提取云服务平台所集成模型的通用、共性功能,对这些功能进行抽象封装后形成应用组件,建立可以相互调用的模型或应用组件库;(2)研究中线工程现用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交互方式,针对中线业务系统的需求以及闸控系统的需求,设计数据库关联关系和范式;(3)研究构建满足用水户和控制中心双向信息交互的云服务平台,满足既能在云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展示,又能通过云服务平台收集水厂、用水户需求;(4)研究闸泵群控制系统与云服务平台的接入方式,研究云服务平台下信息隔离和共享技术,通过对不同的用水户设置不同的权限来达到平台的信息安全和信息共享。
         2.5应用智能化手段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智能化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各行业均在设法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在输水调度实时控制方面,也可以通过智能化建设进行加强。智能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控制系统方面。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其基本依据是大量的数据收集、汇总、整理、分析工作,尤其是用水量方面的数据,相关人员应根据数据情况设定智能化系统的各项程序。比如阶段水流量,假如某地7月份用水量较大,可以根据其具体用水量设定7月份的节制闸闸门开度,并通过智能设备加以控制,防止过流或水流不足等问题。同时,智能化设备方便于工作人员随时调整节制闸闸门开度,当下游出现水量过多的情况时,可以减小节制闸闸门开度,反之如果上游水流压力过大,也可以适当增加节制闸闸门开度,缓解上游压力。节制闸需通过设备与中央控制室相连接,并随时监测两侧水流情况,在设定程序的要求下发出水流过高或者过低等方面的警报。

结语:现阶段,南水北调已经全线通水,对输水调度进行有效实时控制,是使工程能够正常发挥效益的关键。通过试验表明,利用调整节制闸闸门开度的方式,可以进行输水调度实时控制,但需进行必要的智能控制系统建设,并科学计算用水量、建设相关设施设备等,使调控在不影响沿线供水的情况下更好的发挥作用,保障中线工程输水平稳、安全。

参考文献:
         [1]曹玉升,畅建霞,陈晓楠,等.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调度控制模型改进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6,(06):95-101.
         [2]赵慧,张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调度实时控制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36):2695.
         [3]曹艳峰.南水北调中线输水调度实时控制策略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30):3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