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械制造业的安全管理可以及时消除生产期间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次数,对机械制造业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安全管理的发展,合理控制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因素,从而促进生产工作有序开展。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
1.1基础管理评价
基础管理评价内容涵盖很多,不仅包括安全生产年度计划和指标、特种设备管理,而且还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确定、员工培训以及事故管理,同时还包括班组的安全培训以及危险源识别和设施检查等多个方面。企业需要在基础管理评估基础上,顺利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将以作为重要评估依据。
1.2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评价
作业环境评估主要工作内容是考察工作区域环境、工厂整体环境和危险化学品场所应用情况。职业健康状况评估具体工作职责是详细检查职业危害工作点的成就指标以及职业危害工作健康档案人员。
1.3认真评估设备设施安全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设备设施安全评估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比如,触及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气体,木材生产厂等。值得注意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应重点检查机械制造业现场、运输机械区域的设备设施,尤其是这些部位的安全装置,因为这些设备在上述高风险区域是安全的。所以,机械制造企业对设备设施的安全评估将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2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现状分析
2.1企业自身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机械制造企业往往在具体工作中出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差异,特别是很容易将安全标准化与其他一些安全系统要求结合起来考虑,但实际上,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认为,基本安全系统通过,就可以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根据我国目前安全生产和部署的要求,机械制造企业加工作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不系统,导致理解存在偏差。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足,基本被忽视。机械制造企业在社会竞争中的发展前景只侧重于表面工作,管理不能立足现实。因此,这项工作的目的无法得到保证。
2.2缺少良好的安全工作安排
在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方面,由于产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偏差,导致机械制造企业未能形成内部统一完整的工作安排,甚至无法实施安全工作。公司安全监察部门安全监督工作得不到协助,企业整体管理的目标性,管理相对混乱。
2.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础条件不充分
目前,中国大部分机械制造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规模发展和经济效益都受到一定制约。 同时,机械制造企业忽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管理人员规模难以量化,缺乏专职安全监督人员。安全管理部门职能相对缺乏,基础管理条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
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开展的对策分析
3.1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政策指导
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自身的生产和我国的社会安全形势要求上的作用和意义都很深刻,因此首先要提高企业在思想上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目前我国对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还有所欠缺,因此政府可以充分的结合当地的机械制造企业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要求政策,用企业的发展前景的规划上来吸引企业进行安全标准化开展,特别提高民营机械制造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开展的。
3.2不断提升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因此,要从根本上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现其生产的价值,而机械制造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善于总结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明确实际操作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提高整个工作的可操作性,确保机械制造企业快速发展。
3.3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公司员工的培训,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机械制造业的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工艺技术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当然,在企业管理培训过程中,培训课程可以结合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专题培训,培训工作要点必须结合具体的工作环境、设备、加工材料等具体情况,在培训技术人员时,要注意节奏的落实情况并运用考核制度来验证培训的目的。
3.4搞好企业组织管理,引进先进专家组
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标准化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因此,在安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有计划的部署。在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高层管理人员可以组织为整个活动的领导者。团队和角色的分配会影响整个团队进度。因此,有必要积极组织和引进先进的专家队伍,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4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的优化策略
4.1强调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
增加资金投入是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最有效手段之一,机械制造公司需要切实增强安全管理人力、财力投入,并设置一定的投资比例。举个简单例子,不断引进安全管理部门的专职人员,切实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并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为其详细讲解安全管理任务。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在行业中不断引入先进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模式,此外,还可以合理运用安全系数较高的设备设施。
4.2重视安全教育培训
第一,对机械制造企业领导层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因为只有相关领导安全意识得到有效提升,才能时刻监督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范,可见,领导重视安全管理,员工才能自然而然的加以重视,时刻提高警惕。二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安全意识培训完成后,有必要对各个工种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例如,要解决管理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如何操作,如何在安全管理中落实“层级管理分支机构责任”等问题。三是全面教育。安全生产不仅需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关注,还要求公司全体员工负责安全生产。对于一线生产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具体生产经营情况直接关系到事故风险发生概率。因此,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点,一定要重视一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大宣传的同时,还是结合员工实际安全技术操作流程情况,给予相应奖惩。
4.3有效协调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有必要大大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因此,必须制定并实施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这也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标准要求。但是,并不是所有工作人员都具有专业安全管理素养和专业技能,管理者必须熟悉管理知识,熟悉生产和生产技术的各个方面。他们还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来防止问题发生。防患于未然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中。把一些安全管理人员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公司安全管理网络。其次,机械制造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安全标准化和环境职业健康两大体系。这两大体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在离散型制造企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属于一项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将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法》执行,一步步建立现代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收益,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和苗兰.安全生产标准化对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J]. 煤 ,2017,26(09):99-100.
[2]彭德坡.安全生产管理策略在农业机械上的运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16,36(24):67.
[3] 韩俊伟.加强农业机械检验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工作[J]. 民营科技 ,2015(12):188.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