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测绘技术得以全面发展,并逐渐向着信息化及数字化趋势发展。土地资源作为我国尤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现如今,我国的基建工程对于土地资源应用需求日益提高的条件下,怎样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地籍测绘
前言: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属于新兴的地籍测量技术,是三维地籍管理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终端,在三维建模与工程测量领域中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因为以往测量技术效率非常低,不能满足迅速成图和经济需求,所以,本文提出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地籍测绘技术,让此技术的灵活性、成本性、高效性得以全面发挥,为我国地籍测量技术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1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简述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属于一种新兴的地籍测绘技术。以往的地籍测绘技术中使用的摄影技术以及正射影像都是属于垂直角度的拍摄技术,限制性非常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改变了以往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同一个飞行平面上,创建多个传感器,在垂直拍摄的条件下,还可从四个角度有效采集影像。倾斜摄影技术的应用,更好的满足了人眼的特点,具备更强的直观性。在具体的测量中,一些人员通过无人机的利用顺利完成航拍,操控具备较强的灵活性,最大程度的节省了测量成本。通过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取得地籍测绘的原始数据,有关人员针对数据实施建模,推动其利用模型的方式体现,进而满足大比例尺地图的基本要求。以往的地籍测绘三维模型利用平面矢量图、正射影像图等为主。利用以上方式创建模型,难度很大。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运用,能够让大场景的建模成为可能,而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够针对图像数据进行自动处理。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讲,可有效提升地籍测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意义深远。
2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特性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特征,通常表现在下列几方面:其一,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背景下,相关人员能够利用测绘结果,对地物之间的互相联系进行充分了解,有助于对周边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提高测绘结果的参考价值,意义重大。其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具备较强的单张影像量测功能。换而言之,相关人员通过此技术的利用,获取某个地域之间的测量数据。在此背景下,通过此技术的应用,及时处理成果影像,针对此区域的某个地物的高程、面积、角度、坡度等相关信息实施测量。此特征推动技术优势得以全面呈现。其三,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可及时采集建筑物的侧面纹理,为相关人员带来重要指导,推动建筑物基本情况的全面了解,有效节省城市三维建模成本投入,具备较强的价值。其四,通过倾斜摄影技术的利用,相关人员受众的三维数据量不断减少,进而缓解工作难度,对于长远的发展而言,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特征的全免发挥,有利地籍测绘效率的提高。
3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实际应用
3.1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的应用
在应用倾斜测量摄影技术以前,相关工作人员势必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环境条件、地势情况与具体的影响因素及时进行明确,为之后采集活动与建模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十分可靠的数据参考。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工程中加强坐标系统控制点、高程基准参数、地形图成果的明确,为倾斜测量摄影技术具有科学合理的方案提供保障,对飞行路线进行科学规划,并重视选择比例尺、拍摄影像与地面距离的分辨率、影像的重叠程度、飞行航高、航架次数、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等进行控制,加强无人机与数码相机的检查和校正工作,确保处理软件性能良好。进而科学调控每一个对地籍测绘数据精准性造成影像的参数,为地籍测绘工作后续开展的科学合理性及可行性保驾护航。
3.2倾斜摄影测量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相关工作者应尽量在天清气爽的气候条件下开展航空摄影工作,确保能见度符合摄影标准,才可有效提升图片的质量,防止在航空摄影过程中因为风速太大对信息采集的精准性造成影响,严格遵照我国有关行业规范和标准开展,为数据采集的精准性及科学性提供保障。
在进行无人机低空航拍时,还应该对摄像的控制点进行明确,为摄像位置地势的平缓带来保障,防止因为地势起伏太大对摄影精准性和摄影质量造成影响。在进行摄像点的控制过程中,应确保控制点周围的交通系统保持畅通,并重视和强电磁符合源头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防止强电磁辐射源影像无人机摄像点。除此之外,在乡镇试验点的周围,还应该设置适合的区域网实施摄影辅助,进而在航拍区域中合理落实控制点。工作人员还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为空间测绘工作的明确落实到具体位置提供保障,针对不同测绘点摄像的像素点进行反复测量,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有效提升数据的经济性与可靠性。
3.3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影像获取和预处理工作中的应用
充分结合测量区域功能的具体具体情况和基本现状,按照无人机的实际性能科学建立此区域适宜的飞行时间,为外业倾斜影像拍摄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充分结合地籍测绘的实践要求,及时明确相机类型,需要选择的相机可符合工程项目测绘所需的精准性和像素要求。航线的飞行应严格遵循设计与规划进行开展,在具体的拍摄中,相关工作人员应从多角度拍摄影像,在适当的加密点与影像控制点开展自动拍摄,及时取得相对应的倾斜影像材料。在取得清晰的影像资料以后,相关干工作人员针对其实施预处理,选择拍摄区域中的倾斜影像并将其进行反投影,创建虚拟影像,为突出地面竖直物体出现重影情况的减少提供保障,有效提升拍摄工作效率质量。
3.4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集成多视影像中的应用
在进行倾斜摄影的过程中,其涵盖多个视觉影像。主要是因为倾斜摄影不但可取得垂直数据,而且可获得倾斜的数据。原来的三角测量无法采用有序的方法配置一些倾斜信息。在背景下,多视影像还需要照顾彼此的遮挡关系和几何变化。在新式测量中,POS在外方位上增加了更多的影像要素,金字塔匹配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自动进行测量。对于所有级别的影像,都能够用在自动匹配中。在此过程中,就获得了更高级别的平差影像,以有序方式匹配了相同名称的图像点。结合多视影像的新方法还能构建自动的连接线,对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描绘。做出平方差的方程,根据联合操作为调整结果的精准性提供保障。
3.5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表面模型生成中的应用
密集的多视点影像匹配需要分辨率进行有效改善并创建数字模型。DSM作为表面的模型,能够表现出某一个场景的起伏状态。对于空间数据而言,表面模型被认为是基础。经过初步测量,确定了连续地面目标的特征,提取了几何轮廓,重建屋顶等。与此同时,对于已经获取的多视点影像,还可以重置原始语义信息,包括边缘提取,聚类的纹理分析,分割图像等。结合这种对应关系,有效优化综合抽样,及时纠正隐含的摄影出现的偏差。
结语:
概而言之,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到地籍测绘中,可充分提升测量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时,测绘工作难度很大,加强测绘结果误差的控制,为测量数据的精准性及真实性提供保障,为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马银,郑国强,姚国标,史同广.基于倾斜摄影的大比例尺地籍测量及精度验证[J].测绘工程,2019,28(01):67-72.
[2]李威,李国柱.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测绘地籍图的可行性研究[J].软件,2018,39(12):181-186.
[3]练栩,严海峰.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农村地籍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8(06):25-28.
[4]杨焱山.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及精度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4):269-270.
[5]刘宜灼.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方法实现高精度测绘的应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42(10):222-224+228+232.
[6]马明,钱伟.无人机倾斜摄影在农村地籍调查中的应用[J].居舍,2020(0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