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当中,基础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这关系到主体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进行基础施工时,灌注桩是一类常用技术,在很多工程项目中都有使用。在进行灌注桩技术施工的时候,需要对其中的技术要点予以把控,并且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确保灌注桩施工的整体水平。本文首先针对灌注桩施工技术展开探讨,然后立足钻孔灌注桩技术,探讨其施工技术,最后提出做好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希望可以给有关人士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这带动人口向城镇流动,增加了城镇的住房需求,进而带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快速发展。房屋建筑施工,基础是关键环节质疑,基础的稳固性,关系到建筑整体的安全和稳定。在进行基础施工的时候,采用灌注桩技术比较常见,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就要对灌注桩技术予以有效落实,合理控制,让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能够达到质量标准。
一、灌注桩技术
灌注桩,是一种就位成孔、灌注混凝土成桩的一种桩施工技术。根据成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不同的类别。比如钻孔灌注桩,就是通过钻机设备,进行钻孔,之后对孔进行清理之后,便可以进行后续的成桩施工。人工挖坑桩,成孔方式是用过人工挖掘而成。一般来说,人工挖孔,主要使用在一些尺寸很小的灌注桩施工中,因为尺寸过小导致机械操作困难,不得不进行人工挖孔。除此以外,还有选择旋挖成孔、冲击钻孔、爆破开孔等多种不同形式,各自使用的范围有所差异。而从最为常规的房屋建筑基础施工来讲,钻孔灌注桩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灌注桩技术。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优势。第一,施工过程带来的震动和噪音都比较小,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符合当前的环保大趋势。第二,能够施工的桩体直径很大,和预制桩相比,灌注桩可以施工直径超过1000mm的桩体,在超大型建筑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第三,灌注桩的使用范围广泛,能够在多种不同的地质环境中使用,这也是灌注桩目前在很多工程中得到使用的根本原因。
二、灌注桩施工的具体技术
灌注桩因为成孔原理差异有多个不同分类,而钻孔灌注桩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具有很高的实用度。因此,下文针对钻孔灌注桩的具体技术展开论述。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采取泥浆护壁,是一种常见手段,在钻孔过程中通过泥浆护壁,可以对孔壁形成保护,避免破坏孔壁影响成孔质量。在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整体规模是52150平方米,建筑的高度是80米,涵盖了局部裙房一层与地下一层,地下室开挖深度设置在4米左右。通过有关地质勘查,发觉该工程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故而需要使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开展施工工作,而钻孔深度是49-54m左右。具体来说,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流程,主要如下:
(一)技术准备
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先做好一些具体的准备工作,为钻孔灌注桩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一,平整场地。施工开始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为后期钻孔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二,清理场地,对施工场地上的各类杂物、来及进行清理。第三,确定钻孔点位。在场地清理之后,要根据钻孔灌注桩的方案设计,在施工现场对各个桩体的点位予以确定,并且做好标记。第四,选择钻机、钻具。根据具体的灌注桩方案设计,以及场地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机、钻头等设备。第五,制备泥浆。在钻孔中,需要使用泥浆护壁,因此也需要提前最泥浆做好制备。泥浆由水、粘土和添加剂组成,要根据钻孔方法和地层情况,确定泥浆稠度,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护壁效果。第六,制作钢筋笼。钻孔灌注桩的桩体核心钢筋笼,是事先在场外进行制作的,在加工厂制作好之后,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在制作钢筋笼的时候,需要根据桩体设计的尺寸和性能参数,确定主筋、配筋的数量与性能,做好绑扎,保证钢筋笼的质量达标。
(二)安装钻机
一系列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需要安装钻机。钻机的安装,需要在实现确定好的点位正上方进行,确保转投和点位中心保持竖直。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结合水准仪和铅垂仪对钻机安装的水平度与钻头的垂直度进行测量检验。在钻机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埋设护筒。本工程钻孔深度达到了49-54米,当钻孔深度较深时,受到地下水静水压力的作用,可能出现内壁坍塌的问题。因此,需要埋设护筒,平衡静水压力,保护钻孔。
(三)钻孔与清孔
钻孔是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一个关键性工序,要依照技术规范合规操作,确保成功质量。在进行钻孔的时候,需要不断添加泥浆,对孔壁进行保护。在钻进过程中,需要对垂直度进行检测,要将倾斜度控制在5%以内,避免后期桩体偏斜。钻孔完成之后,需要先测孔。测孔就是对孔的各项基本数据进行测量,主要包括了孔深、孔径、孔位、孔形等。测孔合格之后,进行清孔处理,也就是要孔内的泥渣、泥浆等其他杂物予以清除,保持孔内干净。
(四)灌注混凝土
成孔之后,需要进行最后的成桩施工。首先,要将事先制作好的钢筋笼运输到施工现场,并且沉放到孔内。在运输钢筋笼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磕碰。在将钢筋笼沉放到桩孔内的时候,要注意竖直、缓慢下放,避免对桩孔内壁造成破坏。钢筋笼下放到底之后,还需要进行固定,避免在后期灌注混凝土时出现上浮。其次,钢筋笼放置完毕以后,就需要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在灌注混凝土的时候,要注意保持灌注过程的持续性,也就是要一气呵成,中途不能中断,要尽量避免二次灌注的情况出现。因为二次灌注,容易导致断桩的问题产生。同时,在灌注的时候,要保持速度均匀,不能过快,避免造成钢筋笼上浮,导致成桩质量不佳。
三、建筑基础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在建筑基础施工中的运用,需要对质量加强控制。从施工活动来讲,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需要特别关注。第一,控制泥浆质量。泥浆的根本作用是护壁,也就是对孔壁进行保护。但是,如果泥浆稠度过低,会丧失护壁效果;而稠度过高,反而会对孔壁形成破坏。所以,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计算泥浆稠度,然后对各类成分进行配置。第二,钻孔过程质量控制。钻孔施工环节,容易出现塌孔、缩孔以及钻孔偏斜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在钻孔过程中,就要对质量加强管控,要严格依照钻孔灌注桩的技术流程,合理操作钻孔施工过程。而在出现一些问题之后,也要及时合理予以处置,确保成孔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第三,混凝土灌注过程,质量管控的重点,在于固定钢筋笼和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速度。不仅如此,施工活动还需要注意对天气的关注,选择晴好天气施工,避开降雨天气。第四,桩体灌注之后,需要做好后续的质量检测工作。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对成桩质量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个别桩体的成桩质量不佳,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就要及时予以处理,提高成桩质量,确保基础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当中,灌注桩施工是基础施工中的常见技术。在具体的工程当中,有关人士应当对灌注桩技术形成有效认识,尤其是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切实把握具体的施工流程,还需要对施工过程的一些关键环节加强控制,确保整体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铁锋.有关高层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的应用研究[J].居舍, 2019(10):81.
[2]林久.关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的探讨[J].福建建材, 2019(05):63-64.
[3]王建安,任猛涛.房屋建筑桩基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J].中外建筑, 2019(02):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