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城市化发展的全过程都是由建筑工程来担当起其中的重要角色。因此,这就显得建筑物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尤为重要。因为,从整体结构上看,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就可以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居住在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这就需要相应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统筹规划,保证在施工过程当中掌握施工的重点内容,细化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能够符合和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就应根据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具体的施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才能确保在正常的施工周期内完成建设目标。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成本。
1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不仅影响建筑的整体稳定性,还与建筑后期使用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人们要求建筑必须具有丰富的功能性,以及建筑的实用性必须要高。因此,建筑主体结构结合人们的需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以及建筑工程后期使用的安全性,施工单位必须重视施工的细节工作。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要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科学合理的选择施工用的材料以及仪器设备。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使用合适的施工技术,从而确保施工质量的可靠。建筑的主体结构需要承载建筑所有的负荷,因此,主体结构的质量必须要得到可靠的保证。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建筑的使用情况,合理检验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确保建筑地基能够支撑整体的建设工作。整体的建筑项目由建筑的地基和建筑的主体两部分组成。因此,保证建筑物地基和建筑物主体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
2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的步骤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然后通过有效的设计和计算来保证其施工的位置的准确性。当进行标记工作结束之后,就需要开展钢筋与钢筋柱的绑扎作业,这样才能够做好相应的主体结构基础建设工作。同时,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也要先安装好主体的施工模板,再通过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压实等工作,使混凝土均匀的填充在模板当中,等混凝土完全凝固之后,再拆掉建筑模版,做好相应的洒水维护工作。
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3.1防水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防水工程占据重要位置,其不但与施工进度有关,还和施工质量有莫大关系。施工单位一定要注意对一些薄弱位置进行防水处理,比如房屋的阴阳角,在正式施工前,务必做好附加层。另外,在对建筑底板上的钢筋进行绑扎时,若想避免钢筋碰掉砂浆的保护层,或是刮掉墙内的防水层,施工人员在对钢筋进行绑扎前,务必布置好临时使用的纤维板,以起到保护防护层的作用,应使用随拆纤维板和随浇混凝土的办法。待外膜完全清理掉以后,则进行外墙防水工作。此项工作需要严格依据外墙内贴的方式进行,拆除墙底压顶的保护装置,随后做好防水接头工作。除此之外,对于地下室的施工裂缝,施工人员要应用2cm厚的钢板止水带来处理裂缝,若是在施工中碰到地梁则会影响钢板止水带通过,这时需要绕行,保证钢板止水带连接处可以满焊,没有一点缝隙。
3.2钢筋加工技术
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钢筋材料的加工和运输,如果钢筋材料验收和送检工作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则禁止进行材料加工。
如果在施工并没有任何不合格产品的出现,需要经过业主和监理人员同意之后才能够进行进场,按照材料的不同分类保存堆放,钢筋材料的保存保护措施要落实到位,避免由于钢筋存储不当的问题影响材料质量。钢筋加工的形状和大小,需要满足工程设计规范要求。首先钢筋的表面不能出现任何损坏、油污等情况。加工完成之后得到的建筑产品,要按照施工要求分为不同的种类和规格进行摆放,不能在施工现场乱堆乱放。钢筋的捆扎和安装使用道具要提前准备好,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工作人员要熟练的掌握钢筋安全施工技术和操作流程,才能够为施工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3.3混凝土施工要点
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就应对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以及添加剂等方面进行控制。在选择水泥时,需要施工人员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强度高、水化热低的材料,并确保水泥材料能够达到合格标准;在选择粗骨料时,应选择表面粗糙、颗粒均匀、碱性反应小的粗骨料,并需要确保粗骨料中的有害物质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在选择添加剂时,一般会选择膨胀剂或减水剂,通过添加剂可以使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得到明显提升,降低裂缝出现的可能性,那么,在使用添加剂时,应对膨胀剂或减水剂的种类、掺入量进行充分考虑,进而才能达到膨胀的效果。在调配混凝土时,尽量降低水与水泥的比例,并对投放配料的时间进行把握,绝不可以私自在其中添加材料。在运输混凝土材料时,需要确保混凝土储存罐转动的速度,大约为每分钟转动六次。在搅拌车开始工作之前,需要在高速状态下,持续运转4-5min,进而使储存罐中的混凝土能够充分的混合在一起。
3.4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的质量会关系到最后的混凝土浇筑质量,还关系着主体结构最后的稳定性。因此,在施工阶段就需要施工人员依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模板施工方案。一般情况下,不同模板的材料有不同的应用基础性质。因此,这需要施工人员对其进行具体的思考,选择正确的材料进行模板工程的施工,这样才能够保证其总体的施工效果。
3.5施工缝处理
混凝土的浇筑会有施工缝产生。因此,浇筑开始前要根据后期施工的实际需求预留出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对于单向板施工缝,需留设于和板短边相平行的位置。当楼板上存在主次梁时,需沿次梁方向进行浇筑,将施工缝留设于次梁跨度中间。完成浇筑施工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应达到1.2N/mm2以上。待混凝土硬化之后,将软弱层面、水泥薄膜与松动石子都清除干净,并进行充分的润滑处理。
4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在工程建设中,必须要确保各个施工环节都应严格遵守相应的制度和要求,尤其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应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并确保该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该制度作为建设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除此之外,需要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把各项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和处理每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结语
从根本上来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无论是混凝土浇筑,还是钢筋绑扎,均有很多方法与要求。且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关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具体施工中,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了解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与工艺,并做好技术管理,确保各个方法均能达到相关标准。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为了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姜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绿色环保建材,2020(3).
[2]李杰.房建施工中的技术控制要点研究.工程技术研究,2019(8).
[3]倪红九.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门窗,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