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4月10期   作者:洪义明
[导读] 进入新时期后,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日趋提升。

         摘要:进入新时期后,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日趋提升。同时,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激烈竞争的态势。为增强建筑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加快建筑企业发展步伐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建筑工程具有较大的施工范围,涉及到诸多的专业,且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施工现场环境,容易有施工质量问题出现。针对这种情况,要充分意识到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工程项目情况,完善现场施工管理体系,高效管控各个施工环节,促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 地基施工技术
         地基施工质量会对建筑工程主体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施工人员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展施工活动之前,相关人员需将地基勘察工作深入实施下去,全面调研建筑工程所在区域的土壤条件、气候状况以及地形地势等,综合分析这些内容,将地基施工方案科学制定出来。针对软土地基,要严格检测土质特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如换填施工、碎石桩施工等,促使地基强度与建设标准要求所符合[1]。
         1.2 混凝土施工技术
         实施混凝土施工之前,要合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保证与强度等级要求所符合。实验室配合比确定下来后,要结合现场砂石的含水率等状况,合理调整与优化。依据配合比,向搅拌筒内投入各种材料,如砂、石、水泥等,进行高效的搅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对模板内的各种杂物、油污等及时清理,避免有缝隙、孔洞等问题存在。要科学控制混凝土的自由高度,避免过大,否则离析问题将容易出现。由于混凝土性能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完成混凝土搅拌工序后,还需做好养护工作。
         1.3 防水施工技术
         为避免漏水问题的出现,需做好防水施工。首先,屋面防水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压光养护找平层,避免有裂缝、空鼓等问题出现。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热熔法或冷粘法。大面防水层具有良好密封性能后,需严格控制一些细部节点,如水落口、挑檐等。完成这些施工活动后,需进行必要的淋水、蓄水试验,一般持续24小时左右,判断是否有漏水问题存在[2]。其次,卫生间防水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防水材料质量,依据规范要求确定防水层的厚度与墙面防水高度。最后,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中,需综合运用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技术。刚性防水要对混凝土配比严格控制,密实浇筑混凝土。要着重检查那些漏水问题经常出现的部位,如后浇带、预埋件等。柔性防水通常将卷材防水技术运用过来,立面卷材铺设时,需仔细检查和清理,修补损伤部位。依据卷材的材料类型,合理控制搭接长度。
         2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原则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复杂程度较高,任何一个细节问题的出现,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为满足工期要求,可能会同时开展多项工程施工,因此,需合理衔接施工阶段。要切实重视隐蔽工程,避免遭到遗漏。为更加高效的实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相关人员要将施工管理原则严格落实下去。
         2.1 经济效益原则
         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质量与进度,促使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得到保证。同时,要将各方利益充分纳入考虑范围,通过施工现场管理活动的实施,促使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扩大。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将经济效益原则切实贯彻于管理活动中,严格把控施工现场的资金投入状况。开展建设之前,要深入落实市场调查策略,对建筑工程材料价格、市场变化等准确把握,进而提高资金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2.2 规范化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较多,若不能够及时管理与控制,将容易有各种质量问题出现。因此,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将规程、制度体系完善构建起来。

施工人员需对这些规程制度严格贯彻与落实,促使施工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得到提高,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施工管理人员要实时关注施工状况,总结制度体系的运行成效,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以便将制度体系的规范、约束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策略
         3.1 健全管理组织规划
         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相关人员需对管理组织规划提前制定和完善,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科学规划施工流程。首先,施工活动开展之前,工作人员要全面勘察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认真分析,依据设计方案、管理制度的指导,合理组织规划施工过程[3]。其次,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完善与健全管理组织规划内容,详细安排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要将工程预算制度落实下去,对各个环节的成本投入、工期等严格控制,高效管控关键施工节点。通过施工管理组织规划的完善与落实,促使施工中的突发问题、风险等得到有效解决和规避。
         3.2 优化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受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影响较大,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任务得到高效完成,需对施工技术科学优化与创新。首先,建筑单位要充分重视技术创新,将创新氛围营造出来,鼓励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等能够结合项目情况,将各类新技术研发和引入进来。其次,要构建完善的培训教育机制,将施工技术作为培训的重点,促使所有施工人员能够对项目施工技术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能够严格依据施工图纸内容开展各项施工活动。
         3.3 合理选择与控制材料
         建筑工程由各种类型的材料组成,因此,需对材料质量严格控制。首先,要依据设计方案,提前对需求材料进行选购。工作人员要将材料采购计划科学制定,促使材料采购活动的有序性得到保证。材料采购人员需具备较强的质量鉴别能力,合理选择材料厂家,保证厂家具有良好的信誉。其次,要落实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抽样检查入场材料,及时退场处理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避免应用于施工过程中,否则施工质量将会大打折扣。最后,要构建完善的材料保管使用制度,结合材料的性能影响因素,合理选择储存区域,避免因外界环境而降低材料性能。为管控材料使用状况,需将限额领料制度落实下去,材料员要严格审核限额领料单据,避免材料遭到冒领或多领。
         3.4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首先,强化安全教育,将多样化的学习形式运用过来,如班前活动、集中培训等,以案例等形式生动讲解安全生产的意义,促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能够掌握相应的安全技术。其次,实施施工活动之前,要将专项方案编制出来。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安全隐患与风险,提前制定防范、应对策略[4]。要严格监督施工过程,增强施工规范化程度,避免因违规作业而带来安全事故。最后,要合理配备安全监督人员,旁站监督重点工序。部分岗位存在着较高的安全风险,上岗人员需拥有相应的资质证书。且开展上岗培训活动,切实强化上岗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需科学管控施工过程,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以此来扩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达到综合竞争力提高的目标。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充分明确自身职责,将其全面履行下去。同时,注重总结现场施工管理经验,及时调整、完善施工管理体系,促使现场施工管理的职能得到彻底发挥,避免各类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卓清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河南建材,2018(6):199-200.
         [2]曾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4):194-195.
         [3]孔凡恒.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名城绘,2019(4):340-340.
         [4]张鼎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9(6):197-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