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地质勘察在堤防工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加大力度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对堤防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工程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还有很多中小型堤防工程基本是由群众分期建设和断续加高的堤防。在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察中有很多问题存在。本文针对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堤防工程地质勘察问题解决的对策展开讨论。
关键词 地质勘察 堤防工程 勘探布置
一、引言
堤防工程一直是我国防洪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要保证其安全可靠的运行。如果防洪堤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予以解决。目前,有的防洪堤加固工程并不具有较高质量,也没有消除其中的安全隐患,很大原因在于不重视地质勘察工作。此外,有许多中小型堤防存在地质条件不清楚问题。基于此,就有必要加强地质勘察,按照经济发展要求进行防洪堤加固,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勘察的技术水平,从根本上保证防洪堤工程的安全性。
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勘察要求必须查明工程的地质条件,并且准确提供工程设计所需的地质条件以及堤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但是,有很多堤防工程没有经过地质勘察仍在安全的使用。因此,有人就认为无需投入人力、物力、时间去做地质勘察也不会有事情发生,这种想法对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就造成了阻碍,进而给堤防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
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前期的布置问题?
勘察前期布置是堤防工程勘察工作的重点,所以耗资很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布置前需要踩踏勘测施工现场,通过深度观测对当地的地貌、地质、特征、分布等有充分的了解,以便能合理的勘察布置。但是,施工方在实际的水利工程进行工程勘察时很少去调查施工现场并收集资料,也没有及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堤防工程所在地未进行地质测绘,将勘察工作草率的一次性完成,最后的勘察结论也不准确。
2、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取试验问题?
从堤防勘探的整体过程来看,因钻孔孔距大、钻孔少,所以大部分钻孔都是采取原状土样和扰动砂(砾)料送土工试验室试验。原状土样的采取时,使用的取样方法是重锤少击法或快速连续压人法,取样前要将孔底受扰动过的残留浮土(厚度小于10cm)认真清除,扰动砂(砾)样则是拌匀该层取土的全料后作四分法或八分法取样。要及时对取出的原状土样进行封腊包装,再送到试验室进行试验,送往试验室的土样应竖放装箱,同时要对其加强防震保护。在勘察中,有的小型堤防勘探,因勘察单位将工程交给了无资质或资质不深的个人承包队伍做,队伍中的钻机设备和操作员的技术素质普遍不高,经常有片面追求进度而不重视地质勘察要求和工程质量的现象,比如,取样时浮土未进行清除或者清理的不彻底;有的为了土样的获取,即使取土器已经充满却继续往下打压,导致了原状土取的少,反而取来很多浮土,所以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难以反映出工程现场的真实情况。在工程勘察中,诸如此类因勘察单位及人员素质和资质造成的勘察问题和取试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要加强控制和防范。此外,取到的土样中有的是人为压密的,难以反映出原状特性的土样;为追求进度,还有的机组在取样后对其暂时搁置,而没有对其及时进行封存,一直到下班或者有空闲人手时才开始封腊包装。在运送土样到试验室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行为,比如:土样停放时间过长、未采取有效的防震保护措施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等,导致土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真。
?
3、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深度问题?
根据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的规定可知:如果堤基没有深厚的强透水层,一般要求钻孔的深度是堤身高度的1.5―2.0倍(不包括已建堤防的堤高),有较厚的软土层或透水层时,就可以适当的增加孔深,并且能够达到稳定分析及渗流的要求,涵闸建筑物的孔深要进入到闸底板以下,深度应该能达到闸室底板宽度的1.0―1.5倍,堤岸钻孔要求进入河床深泓以下5―10米处,而布置于不同地貌单元的控制孔应该进入到强风化岩的顶面。如果不能按照当地的地质情况对深度问题妥善进行处理,就将对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堤防工程的质量,堤防安全性也会受到威胁。
三、堤防工程地质勘察问题解决的对策
1、勘探布置的有效措施
在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中,探井、钻探、取样以及进行现场试验是主要的勘察手段。换而言之,就是指整个堤防勘察工作中勘探布置是其重点,也是外业工作经费中一项最大的开支。在相关规定中,要求堤线每隔200—500m就布一个钻孔。从建筑方面的布置要求看,必须布置一条勘探剖面,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线段或者是一些重要的地段必须要布孔。在开始进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时,要保证勘探布置前对堤区提前进行地质踏勘、测绘,以便能够对所处的地貌、古河床、残丘、深潭、漫滩宽度等情况有全面了解。此外,还要掌握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状况、地层岩性、埋藏条件、性状、厚度等信息,同时针对已有提防的堤基、堤身、穿堤建筑物的状况以及堤岸险情的规模、类型、位置、砂料分布、处理措施等也要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做出的勘探布置方案是科学的、合理的。
2、取样及试验工作的对策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有较大的钻孔孔距,试验样大多是被送到实验室,由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试验,建议每个地质单元进行取样,根据规范要求,一般土样不得少于6组,并由实际情况来确定水样,如果有地下水和地表水两种,就要求取样时要分组进行。在细粒土层为了取原状样,此时所采取的方法就极为重要,工作人员在土壤采取时可采用锤少击或是连续压入的方式。工作人员在送土样的途中要将土样放入箱子内,并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震措施。一些中小型的提防勘察要做好土样的密封工作,不能盲目追求进度,确保得到真实的数据。
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主要内容有:现场原位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原位试验还包括了静力触探、动力触探、贯入试验等。室内土工试验涉及的内容有:分析粘性土的比重、颗粒、渗透、含水量、抗剪等一些项目,同时还要分析无粘性土的颗粒、密度、击实试验等方面。目前,从我国的现场原位试验方面来看,我国中小型提防地质勘察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标准的贯入试验、轻便动探、动力触探、载荷试验等,指的是在现场测试粘性土及砂性土的地基承载力。
3、明确勘察深度及勘探的工作量
对于勘察深度和勘探工作量这两方面问题来说,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进行中对其把握和理解是有很大差异的。一部分人往往是按照《规范》要求来严格的布置勘探的工作量,却没有仔细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也没有分析工程地质存在的问题。一是区别开安全正常运行的堤段和险工险段;二是区别开堤基出险情况和堤身出险情况,对它们区别对待,并没有按照《规范》中所要求的勘探工作量去开展地质勘察,所以这就是一种很大的浪费现象。基于此,应该在对险工险段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后再确定出勘察的目的,选择合理的勘探方法,确定勘探工作量,并不断加强对地质问题的分析。
总之,为了顺利的开展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就要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采取更先进的勘察手段和方法,以保证勘察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伟龙.论我国堤防工程中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5).
[2]孙志雄.浅析水利堤防工程的结构风险[J].经营管理者,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