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项目不仅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实现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复杂性高更特点,所以在具体的是施工过程中要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利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基础施工环节进行处理,在先进施工技术的作用下实现预期的施工目标。文章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相关要求,详细地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基础施工的主要技术类型,以期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科学延长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使用期限,为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为推进水利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规范施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完工后的质量。对此,结合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及要求,分析了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的基础加固技术与地基沉降防治技术。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前的地质地形勘测,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地基的加固处理与防地基沉降工作。同时,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应尤为重视施工过程中是否严格地按照施工规范来进行,确保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每一个施工环节的安全性、规范性及高效性,进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高质量,为水利水电行业谋得更高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要求
1.1保证基础质量
打造良好施工基础,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长久使用需要。应当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周期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针对地域条件运用具体的施工技术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从而达到合理施工、安全施工和有效施工的目标。应当综合的考虑天气方面的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避免地基出现的沉降现象,还要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施工方法进行地理勘探,尤其重视提高施工技术的可操作性,应当更多的考虑安全因素,保证在复杂的条件下发挥技术手段的特点,为技术方法的施展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
1.2重点关注隐蔽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周期较长,涉及的因素较多,有时常会忽略施工的细节,为了防止出现极大的工程损失,应当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注重提高隐蔽工程的质量,当隐蔽工程施工时应当做好相关的信息记录,保证按照正常的顺序施工,在施工时还要加强检验,以科学的施工技术对隐蔽工程进行处理。
1.3图纸环境结合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应当从实地环境出发,严格的按照图纸设计施工,保证施工操作的规范性,避免施工人员的随意施工,应当对施工图纸进行有效分析,加强施工现场的全面勘察工作,还要防止出现施工图纸处理不到位的情况,有效防止出现诱发事故的情况,应当对施工情况进行有效分析,从而达到推动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目标。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
2.1墩身裂缝防治技术
墩身裂缝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分层浇筑并埋两层冷却水管的方式进行,通过降低原材料温度和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方式,达到对墩身裂缝防治的目标。当混凝土浇筑温度低于30℃时则无须采取降温措施。当混凝土内部温差超过25℃时则要采取降温,一种方式是利用冷却水进行降温,但是要将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和混凝土的最高温差控制在30℃之内。另一种方式是对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进行保温处理,在混凝土降温的过程中使用保温棚,而不是在升温的环节使用保温措施。或者是当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将土工布覆盖到模板的表面进行保温,待脱模后再覆盖土工布或塑料薄膜实现保温目标,同时将保温时间控制在15d以上,混凝土的降温速度控制在2.5℃/d以内。
另外,重视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合理降低水泥的实际用量,通过控制水化热现象,延长外加剂的实际凝结时间,实现降低混凝土结构最高温度的目标。
2.2岩基加固处理
岩基加固处理是提高工程稳定性,有效的防止水利水电工程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的重要施工技术。采用岩基加固处理的技术可以减少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隐患威胁,一般岩基加固主要由断层破碎带与河床深槽、岩基不均沉降、岩基滑动加固等组成。在岩基加固时主要采用深挖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对岩层宽度较小情况需要对周围岩石进行处理,可以用混凝土进行填充,对于宽度较大的岩层与断层,会对岩基产生较大的破坏力,因此可以采用混凝土梁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岩基处理时应当解决不均匀沉降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深挖、固结灌浆、坝体处理技术等。具体应当对基坑中的围岩进行有效处理,还要清理基坑中的碎石,在加固基岩时可以采用固结灌浆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基岩的强度。
2.3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基础加固技术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的基础加固技术,可从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及截渗处理技术三个方面说起。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加固过程中,必然会进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主要是在施工点进行打孔,并把沙石、混凝土等在现场进行浇筑。浇筑工程中,既要凸显施工低成本、节省材料的特征,也要突出施工方便的特征。对此,应做好挖孔灌注桩、打拔管灌注桩技术。就挖孔灌注桩而言,应确保灌注桩尺寸比、承重力的牢固,直径范围为1m~3m,且桩体深度约为30m。这时候,挖孔灌注的单根承载力最低为10000kN,最大为40000kN,并满足了建筑整体对地基牢固程度的要求。打拔管灌注桩是在土中打入钢管套上桩靴,类似于振动灌注法,当达到设计标高时,就能结束关注。水利水电工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可从实心桩和空心桩两个方面说起。空心桩也主要是由预制厂离心法生产得到的产品,其桩体强度非常高,外径为400~500mm,强度为C30~C40级。实心桩主要是现场预制而成,以正方形为主要形状,尺寸为200mm×200mm~550mm×500mm。确切来说,桩长应低于桩断面边长,且单根桩长应小于30m。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很容易受到地下水位的影响,并带给坝基一定的冲刷,导致坝基结构容易遭到破坏。在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截渗处理技术的应用中,主要是防止这一情况。就要从两点做起,第一要及时地修建防渗墙,进一步地防渗加固坝基。由于修建时,需要结合城墙工法和城墙材料,并选择不同的防渗墙。第二要进行高压喷射注浆,使用钻机在图层顶定位置钻入特制喷嘴的注浆管,运用高压泵把水泥浆液灌入钻杆下端的喷射装置,高速地喷出喷射装置。这时候,钻杆的旋转速度控制为20圈/min,提升速度为15~30cm/min。唯有如此,主体实施才能与水泥浆进行充分的混合,以胶结硬化状态存在,并实现加固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安全施工是水利水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熟练地掌握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特点、施工要求及施工技术,对开展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意义重大。对此,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施工,应做好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的全面准备工作。在施工前做好施工地段地形地质的勘察工作,掌握详细的地质、地形及周边环境的资料,做好施工前的安全评估。在施工时,做好地基加固、地基沉降防治工作,并严格地依据施工规范及要求进行一丝不苟地施工。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后,对水利水电基础工程进行安全检测。唯有如此,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质量才得以保证,才能为我国水利水电行业发展注入无穷力量,并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冬梅.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J].中文信息,2017(3):301.
[2]马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7):281-282.
[3]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刘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19(1):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