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在工厂生产部件,然后将部件运送到建筑工地进行装配,这种建筑的装配方法拜托了传统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缺点,实现了建筑行业的低能耗,污染少,效率高的工业化生产方式,随着国家对装配式建筑在政策上的支持日益加大,为新的建筑业的工业化发展机会铺平了道路。然而,在目前看来,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技术水平还不够高,工业化生产的效率还有些低下,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很缓慢,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高昂以及人们对建筑的传统认识短时间内难以扭转等等,这些问题将阻碍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有效地解决装配式建筑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深入探讨,理解和论证的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装配式建筑得以发展的前提是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进行有效地掌控,只有通过加强对设计标准、建造工艺、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才能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质量。
1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
1.1设备方面因素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还不成熟,各类设备在这种建筑中的应用还不太为人所了解和熟悉。首先,缺乏可用于在预制材料制造前进行全面质量测试的设备。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很难发现混凝土是否已完全碾压,也不能保证在保护层中存在风鼓问题。其次,在与装配大楼的湿连接过程中,根据注浆方式的操作特点,现有设备无法进行厚度和套筒注浆的饱和试验。如果这导致灌浆机的故障,灌浆原料的作用将大大降低。最后,壁板结构也缺乏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准确检测到的设备。缺乏对安装精度的控制,容易导致壁板安装过程中出现间隙和重叠。尤其是体积和面积较大的结构部件,如果没有能够控制其准确性的设备,就不能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
1.2人员方面因素
装配施工的优点是需要预制材料和配件,预制配件和材料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生产单位在生产预制材料附件时,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选择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作业,做好培训工作,要求工人定期检查,以免次品和配件流入市场,用于建筑工程。目前,注浆法主要是我国组装建筑施工现场的注浆法。这种连接方式对施工人员的作业标准和专业素质有严格的要求。如果进行这种施工作业,施工人员自身的能力不符合要求,就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构成隐患。
1.3物料方面因素
虽然建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设备在零部件的生产中可以发挥作用,但材料也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工人往往忽略混凝土的比例。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湿连接方法的质量取决于浆料和浆料的质量和比例。如果施工人员在材料制造过程中忽视“少混”、“多混”的原则,在今后的混凝土浇注中必然会出现问题。例如,叠层胶合板的铸造厚度不均匀,材料的紧凑性不均匀,导致根腐烂。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2.1关键施工技术及工艺流程
装配式建筑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出现,并在一些建筑项目上进行应用,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生产的部件精细度不够,同时在操作装配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加上最后的装配建筑在安全和稳定方面不尽人意,所以当时装配式建筑并没有取得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目前,随着工业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程度与日俱增,虽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建造技术和施工工艺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但装配式建筑的部件生产基本都符合了相关标准和要求,在装配式建筑中,内墙板和外挂板通常是在工厂采用批量化制造出来的,在建筑物组装和搭建的时候,楼板底部的钢筋是预制和现场浇注的,这可以有效地减少装配式建筑整体性不足,抗震性能差等致命缺陷。同时,在施工前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可以尽可能的节约钢材、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使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施工过程最开始要进行建筑位置的选择,防护网架的布置,组件的生产安装,电力机械管道的埋设,剪切墙模板的支护以及混凝土的现场浇筑等等。
2.2施工重难点及措施
在建筑预制板的制作过程中,连接钢筋的数量和位置必须一样,在连接不同的预制板时,必须保证对接严丝合缝。预制板的钢筋相互连接后,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设计和建造方案必须明确提供。在固定特定部件的位置时,必须考虑与机电管道布线安装和远管线的排布设置相结合进行充分的考虑,以避免在固定过程中对机电管道造成其他损害。由于装配式建筑物的部件是由工厂统一标准制造的,因此这些部件的大小尺寸必须是精确且符合标准要求的。在装配施工建造的过程中,必须非常仔细和小心的进行部件的装配,同时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建筑部件是否尺寸一致、完全关闭。施工建造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要求规范,使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组装。生产的装配部件,在出场运输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装配现场可能产生的一些状况,对装配件做好包装防震、防撞击保护,以确保在吊装和运输时装配组件不受损害。同时在装配施工过程中,必须保持人和吊装的部件有一定的距离,防止出现人员伤亡的事件,最基本的按照装配施工的具体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章,所有现场的装配施工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
3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
3.1从工厂交付装配大楼部件时,施工单位必须确认相应部件的技术规格,相关部件经质量检验合格后即可装运。在零部件运输过程中,必须根据运输距离和运输量对运输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有必要为磨损的构件保护相关部件。将需要装配的部件运送到建筑项目的装配现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部件的运输、存储、使用过程中的保养维护,避免装配部件出现磕碰损毁。
3.2装配式建筑组件的预制和现场的施工组装,对一线操作工人的施工工艺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掌握熟练地装配技巧,同时建筑单位向有关的施工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和装配操作培训,只有施工操作人员可以自如的控制装配式建筑在组装过程中会产生的一些困难,并及时解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
3.3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加速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施工建造部门必须采用更为先进的工程管理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规范,并对装配式建筑从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全程监督管理,确保装配式建筑质量的稳定,推动相关建造技术的提高。
3.4对于组装建筑的现场装配,设计单元和施工单元应在建筑特点和在建筑的建造施工的具体实际的影响下进行一定的优化完善。尽可能的简便装配的流程和环节,但是简化的基础是一定要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完整安全,稳固可靠。建立和不断改进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模式,同时在建筑验收的环节一定要更加审慎。
结束语
综上述,现如今,装配式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开始关注装配式建筑的实用性和应用优势。它不仅具有高的施工效率和快速的施工速度,也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减少资本投入,且优化工程结构,为我国建筑业注入新的活力。然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仍存在漏洞。要保证装配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就必须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参考文献
[1]关于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问题探讨[J].刘园园.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1)
[2]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马清,马志远.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