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桥设计作为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重要环节,设计者应高度重视其耐久性与安全性,以便提升路桥质量。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影响路桥设计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关键要素,并通过增加路桥设计重视度、优化路桥混凝土厚度、改善路桥设计规范性、增强路桥设计合理性等策略,以此促进路桥设计行业的兴旺发展。
关键词:路桥设计;安全性;耐久性
前言:我国关于路桥设计中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建设起步较晚。为了进一步跟上时代潮流,促使我国公路桥梁质量有所提升。设计者理应结合路桥工程建设环境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降低路桥坍塌事故的发生率,便于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年限。同时,还应选择适合的路桥材料,以便改善当前路桥设计现状。
一、影响路桥设计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关键要素
路桥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是路桥设计的重要内容,而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影响路桥设计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关键要素包含以下四点:
(1)忽视路桥整体规划,在路桥设计期间,需要切实做好整体规划工作,比如协调好施工材料与施工周期、施工工艺、路桥结构之间的关系,确保整体规划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但当下显然对于整体规划的重视度不高,造成路桥设计完成后,降低路桥实际使用的耐久性与安全性。所以,设计人员需要注重整体规划对路桥设计的影响效果,以便打造高品质公路桥梁。
(2)车载车型过重过大,为了满足运输行业的实际需求,针对大型容载量高的车型研发力度较大,进而造成许多重型车辆通往公路桥梁,一旦数量过多,将对公路桥梁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我国规定的货车载重为46t,而在其出现超重现象时,将对路桥安全造成一定威胁,甚至在路桥长期处于超负荷承载状态时,也不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甚至会增加公路桥梁事故的发生率。据调查:我国80%的交通事故由货车超重引起。
(3)路桥管理不到位,路桥设计水平直接影响路桥建设质量。我国现有路桥管理工作规范并不符合实际设计要求。同时,也没有考虑到路桥疲劳极限等问题,造成在路桥遭受较大的重量威胁或疲劳损伤时,出现较高的安全风险。
(4)路桥设计不合理,路桥设计除了需要得到施工材料的辅助外,还应保证设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高素质。然而,我国路桥设计团队人员水准无法达到路桥设计中对于耐久性与安全性的要求,故而应重新打造高素质路桥设计团队,便于增加路桥设计的创新性,最终强化路桥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为公路桥梁的实际通行带来保障。
二、路桥设计中增强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实施策略
(一)增加路桥设计重视度
以往在路桥设计中,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设计人员过于侧重路桥工期与成本等方面的内容,造成路桥在建成后无法达到预期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效果。因此,设计人员在路桥设计环节需要着重于路桥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促使路桥在施工期间,能够表现出良好性能,进而降低路桥维修率。
此外,在选型方面,传统路桥设计中,为了达成美观度的设计目标,未能从路桥安全角度出发,促使路桥在建成后遭受坍塌风险,甚至会增加路桥养护成本。对此,一方面,路桥设计人员应从选材上予以重视,确保在选择砂石、沥青等材料时,具有较强的密实度,进而增加公路桥梁的安全性。最常见的粘结力突出的材料是乳化沥青,它不但能够有效避免裂缝病害的出现,而且还能促使公路桥梁展现出预防性养护特征,以便延长公路桥梁的实际使用年限。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在注重路桥美观度的情况下,还应做好整体规划工作,包括工期是否合适,路桥是否具有良好的安全保障等,便于实现路桥设计的合理化控制。
(二)优化路桥混凝土厚度
为了应对公路桥梁上通行车辆的重负荷压力,可从路桥混凝土厚度的设计方面着手,以便达到最佳设计效果,促使路桥工程展现出明显的耐久性与安全性特征。混凝土保护层是路桥设计中的关键结构,它不但能影响路面的完整度与粘结度,而且还能在支撑与防护部分起到积极作用。比如运用混凝土保护层,可在有害介质与路桥内在结构中实施有效隔断,这样可促使氯离子能缓入钢筋表面,由此强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侵蚀现象的出现率。对此,应参照路桥混凝土厚度建设规范落实管理内容。比如针对三级、四级类公路,混凝土厚度应低于24cm且高于20cm,若承载重量过大,可采用“水泥板”予以防护,其最小厚度不宜低于22cm,进而增强路桥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三)改善路桥设计规范性
1.明确设计原则
要想进一步提升路桥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还应注重路桥设计的规范性,遵循具体的设计原则开展路桥设计工作。通常情况下,路桥设计中与车辆有着直接接触的桥梁元件为桥面盖,它有助于桥面顺利排水。对此,设计者应秉承着“安全至上”的原则对桥面的密封性与桥梁抗压强度进行调查,并结合当地降雨量与车流量调整桥梁承载力,以便最大化改善路桥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此外,在主梁设计中,设计者可以预应力钢制主梁为主,它可有效消除承载压力,促使桥梁保持良好的安全性与耐久性[1]。
2.注重疲劳分析
实际上,路桥工程涉及到的多种材料都有着一定的疲劳极限与疲劳损伤,尤其在施工阶段,经过运输搬运等操作,无论是混凝土结构还是钢筋结构都会存在细微裂缝或轻微划痕等问题,一旦检测不到位或防护不达标,都会造成在正式投入桥梁工程后降低公路桥梁的安全性及其耐久性。因此,设计者应全面了解每种材料的疲劳系数,并结合以往气候变化规律确定工程建设时间,最大程度上保障材料实用性能。比如在高温环境里,钢结构易发生断裂风险。此时,应采用降温或重选韧性低建材等方式为路桥施工提供助力。
(四)增强路桥设计合理性
1.提高人员素质
路桥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关乎着路桥设计成果的质量。因此,应定期召开培训会,促使设计人员的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应做好路桥设计指导工作。比如设计者在路桥设计中不可单纯侧重于路桥工程的荷载强度以及美观度等指标,还应参照具体的设计方法,确保路桥在建成后具有突出的耐久性以及安全性。此外,还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导路桥设计单位到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选拔优质人才,使其作为储备力量参与到路桥设计工作中,这样方可改善路桥设计现状[2]。
2.创新设计体系
路桥设计中耐久性与安全性的相关问题都需要采用新型设计体系予以解决。传统设计体系只适用于原有路桥设计条件。而今在调整路桥设计目标后,应结合路桥设计有关耐久性与安全性的规定对路桥材料的配合比、钢筋尺寸、桥梁结构进行微调,这样一来,才能在科学的设计体系指引下增加路桥设计的合理性。
结论:综上所述,在路桥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研究过程中,需立足于具体的影响要素,从路桥设计重视度、混凝土厚度、路桥设计原则、疲劳分析、设计人员素质、设计体系等方面着手,以此最大程度上保障路桥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另外,还应善于应用高新技术,以便路桥设计逐步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明硕,刘华钧.关于路桥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1):25-26.
[2]吴松.关于路桥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问题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