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新标准给水处理工艺的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4月10期   作者:吴少华
[导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成熟化的发展,人们的供水需求发生了变化,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成熟化的发展,人们的供水需求发生了变化,同时出现了水环境污染的问题。《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代替了原来的标准,给水处理工艺提供了指导性作用,在执行新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要理解新标准改动的目的,发现水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达到国家要求的饮用水标准。本文分析了新标准中各项指标的意义以及新标准的应对难度,并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水处理工艺、新标准、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地区采用传统的水处理工艺,通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这一系列的方式净化饮用水,在水质安全、毒理性方面稍欠考虑。在执行新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优化传统水处理工艺,运用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改善水质。因此我们要从多个方面改进水处理工艺,运用先进技术强化处理方式,保证水质达到新标准的要求。
         一、新标准中各项水质标准的含义
         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新标准更加规范、全面,增加了九十余种项目,包含了水质的标准、选择、要求、卫生防护、检测等,考虑到了不同地区的经济、用水差异,更加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其中,《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5749-2006)中提出了一百零六项水质指标,有微生物学、毒理学、感官和一般化学性、放射性、消毒剂等常规的四十二项和非常规的六十四项,对旧版标准对比,新标准在微生物指标、消毒剂、无机物、有机物上增加了七十一项,对大肠菌群、砷、镉、铅、硝酸盐、四氯化碳、浑浊度、总α放射性这八项指标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新标准提高了对水质中有机物、微生物等指标的要求,统一了城乡的用水标准,促进了我国饮用水标准与国际的接轨,全面保障了人们的饮用水健康。
         二、新标准下水处理工艺的应对难度
         首先,我国部分地区存在水源污染的问题,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近些年来,部分城市水域受到了生活垃圾、工业排放的污染,尤其是在排水口出淤积了大量的垃圾、粪便、稻草等,导致水资源急剧恶化。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附近的水厂不得不寻求其他水源,甚至是没有理想的水源选择。其次,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无法彻底净化水中的污染物。有些水厂为了有效去除有毒有害物质,向水中加入了过量的化学物质,导致水中出现的新的污染,为了改变这一问题,人们应该优化处理工艺。目前,大部分地区水处理工艺发展的进程都比较慢,想要解决水污染,保护水环境还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最后,饮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微生物、藻类、耗氧量等,许多水厂无法有效控制水中微生物的传播,也控制不了水中化学污染物的蔓延,很难达到新的水处理标准。
         三、执行新标准下水处理工艺的应对措施
         (一)运用生物预处理技术
         生物预处理技术是指在进行常规的处理工艺前,先用生物处理技术,借助氧化还原作用、生物絮凝等方式处理水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机污染物,以此来减轻水处理的负担。生物预处理技术的优点有很多,它能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减轻水中的细菌滋生,还能减少氯的消耗量。而且生物预处理能通过吸附、过滤的方式除去水中的藻类污染,使得水厂的藻毒素含量达到新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生物预处理技术与传统处理工艺的解决能有效改善水厂水质,解决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问题,避免水中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微生物。
         (二)运用强化混凝应对问题
         用混凝法处理水污染是指将水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转化,是水处理工艺的重要方法。但随着部分地区水污染的加剧,常规的混凝法已经无法达到正常标准,因此,我们应强化混凝法深度处理污水。运用强化混凝是指在水处理工艺的混凝时加入新型的混凝剂,并控制水中的PH值,加强其中的混凝和絮凝效果,以此来增强水处理中污物去除的效果。

这一方法加强了水中有机物的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但部分因素对强化混凝的效果有影响,如混凝剂的性质、数量,在选择混凝剂时要选择多功能效果的,还要适当增加混凝剂的数量,这样才能聚合水中的有机物,产生强大的沉淀和吸附效果。另外,还要关注PH值的变化,保证各种化合物数量在水中的平衡,新标准中提到PH值的最佳标准是6-9之间,如果PH值过高会导致亲水性增强、去除率降低,在运用强化混凝中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达到最佳的混凝效果。
         (三)将化学氧化与混凝结合
         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会在水中加入液氯产生化学氧化,产生的物质有很强的氧化性和活性,能起到消毒的效果。但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大部分水厂中都出现了细菌酶化的问题,影响了化学氧化的效果,因此我们化学氧化和混凝结合,在混凝中沉淀杂质,用化学氧化对杂质消毒。普通的混凝工艺只能去除水中20%-30%的有机物,由于水中具有溶解性的物质存在,混凝的效果去除效果也会下降,在混凝前加入适当的氧化剂产生化学氧化反应能起到初步去除的效果,还能增加常规混凝的效果,从而改善水厂中的水质。
         (四)运用活性生物滤池
         活性生物滤池在水处理工艺中能起到二次沉淀的效果,在水中形成流动的污泥,与废水一同进入滤池中,这种处理工艺具备活性过滤的作用,能有效过滤生活中的废水和与生活废水相近的工业废水。活性生物滤池能降低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和微生物的溶解氧量,达到新标准对两项指标的要求。污水中富含多种有机物,是比较复杂的混合体,为了将它们逐个击破,我们可以运用活性生物滤池工艺来分解它们的组成,降低有机物的活性和吸附力。
         (五)改进水处理的消毒措施
         在过去的饮用水处理工艺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有机化合物的存在,水中是否有有害的有机物等,大多采用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的消毒技术。新标准对有机物的标准做出了新的调整,我们应改进水处理工艺中的消毒措施,采用高效、节能、低成本、对环境无害的方式对水消毒。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处理消毒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有一下几种方式:首先是液氯消毒,让液氯与水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破坏细菌细胞壁,达到杀菌效果,这种方式的系统比较复杂、操作也比较繁琐,比较适合大型的消毒工程。其次,紫外线消毒是用波长为260nm的紫外线杀菌,起到光化学的过程,让微生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组织细菌复制,同时产生光电力,达到消毒的目的。这种方式具备很高的杀菌效果,运行起来也比较简单安全,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还能降低水中的异味和微生物。另外,还有臭氧消毒,它的杀毒速度较快,产生的有害物也比较少,臭氧能在水中增加溶解氧,还能脱色除臭、改善水质,是适合发达国家的消毒方式。在执行新标准的过程中,水厂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消毒措施,达到最佳的水处理效果。
         (六)运用膜技术过滤
         膜技术是指在某种力的作用下,利用特殊材料的膜对水中的分子、离子、杂质分离的技术,与传统的过滤技术相比有着很强的优越性。将膜技术运用到水处理工艺中不仅能对水体进行过滤、消毒,还能增强氧化效果,改善传统工艺中的过滤、消毒措施。但有些膜的耐久性较低,制作和应用的成本较高,水厂应提高膜技术过滤的性价比,达到减缓资源、能量消耗的效果,实现水资源环境的保护。
         四、结束语:
         总之,在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过程中,我们要解决水资源的污染,改进水处理工艺的各个步骤,将生物预处理技术、强化混凝法、化学氧化、活性生物滤池、水处理消毒、膜技术等运用到处理工艺中,以此来满足现代化社会人们对饮用水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浪超.深度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技术[J].化工管理,2020(19):178-179.
         [2]唐志坚,徐国富,朱步洲.执行新标准的给水处理工艺改进措施[J].山西建筑,2009,35(10):173-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