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绵城市是在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上发展的新概念,通过对雨水的综合处理和利用,融合协调城市的发展和对城市所处环境的保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合理的选用海绵城市设计要素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发挥好海绵城市的作用,必须从城市规划建设的前期做好统筹部署,做好顶层设计;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海绵城市要素;运营阶段要持续予以投入,加强养护,保证海绵城市相关设施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应用
1市政道路中海绵城市要素
1.1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包括狭义的下沉式绿地和广义的下沉式绿地,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设计绿地的标高低于周边地面标高200mm以内;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指设计的绿地具有一定的蓄积雨水的容量,对于地表径流进行调蓄和净化,包括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渗透塘和湿塘等。
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汇水地面或道路,可用于渗透、存储和净化雨水径流。在北方一些比较干旱与水源较为缺乏的城市,可以将下沉式绿地蓄积的雨水用于绿地自身的灌溉,充分发挥其节约用水的作用。对于地表雨水进行系统的汇集,将城市地表污水集中后,进行合理排放和环保处理,可有效降低城市污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另外,下沉式绿地在城市发生暴雨洪涝后可以蓄存大量的降水,减少城市受水涝灾害的影响。
1.2透水路面铺装
透水路面铺装是利用高孔隙率的路面结构层,结合相应的排水系统,使天然雨水能较快的渗入路面铺装结构,并通过铺装结构层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和储存。透水路面铺装可在雨季对雨水进行暂时的保存,降低区域范围在雨季的水涝灾害,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透水路面铺装可广泛应用到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居民小区、室外的停车场等。透水路面铺装在市政道路工程主要用于道路铺装、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和荷载较小的非机动车道等。其中,道路透水铺装是在机动车道路上使用透水沥青、透水水泥等材料来进行铺装,人行道主要以透水砖铺装。透水路面铺装具有透水、透气和质量轻的特点。透水混凝土作为环保型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容重小、水毛细现象不显著、透水性大等特点;胶结材料用量少、施工简单、绿色环保的特点;透水效果良好,雨水收集充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1.3植物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是将植被区的地形设计成坡度较缓的型式,利用其上的植被拦截以及区域内土壤的下渗,对地表径流流速进行减缓,并分离掉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缓冲带适用于居民区、公园、商业区或厂区、湖滨带,也可用于城市道路的周围,还可以作为生物滞留设施的预处理设施。植物缓冲带的建设成本与维护成本不高,它可以有效拦截和减少悬浮固体颗粒和有机污染物;植物缓冲带的植被还能降低土壤被雨水径流冲走的情况,有效降低或避免水土流失;另外,植物缓冲带还可以使海滨地区的水文特征少受影响,降低了地表径流汇集时对河道的侵蚀;植物缓冲带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不同区域,其始终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1.4生态树池
生态树池是在铺装地面区域栽种树木,利用透水材料或格栅类材料覆盖植物周围保留的区域表面,并对栽种区域内土壤进行改造,使其标高略低于铺装地面的标高,可以有效地参与地面雨水收集,延缓地表径流的作用。生态树池适宜于城市道路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不透水面区域,可以有效的收集地表的径流雨水,除去径流雨水的污染物。
1.5植草沟
植草沟是通过种植在排水沟渠中的绿色植物,对雨水进行收纳和排放,并进行自然的净化等,植草沟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等。相对其他海绵城市设施,植草沟具有建设及维护费用低,易与景观结合的优点。植草沟主要用于雨水的处理或雨水的转运,可以替代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适合城市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等区域。植草沟通常可分为三类:标准传输植草沟、干草植草沟和湿植草沟。植草沟设计目的就是排水,并以植草的方法降解源污染。
2提升项目规划设计水平,引领海绵城市功能定位
2.1设计要密切结合工程实际
在做好建设规划与相关管理措施后,如何让海绵城市的要素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得以合理科学的应用,设计单位对项目的了解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理解非常重要。设计单位必须认真研究项目的实际特点,密切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等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在当地成功应用的经验,合理的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要素。对能够采用统一标准的按照标准模式处理,对标准中不适合项目的要予以灵活调整,并切实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不可生搬硬套将海绵城市的同一设计标准,甚至相同的设计图纸用在不同的项目上,造成海绵城市工程未能发挥作用,直接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
2.2项目建设前期要做好统筹规划
由于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在常规工程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工程内容,一般会引起设计工作量的增加,引起工程量、工程造价的增加以及施工界面的衔接更为复杂等,甚至会造成项目工期的延长等,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压力下,建设单位未必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去实施。因此,要保证海绵城市建设能够与项目建设同步完成,政府管理部门要从项目建设前期就做好海绵城市的规划。如在城市规划中要求实施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制定海绵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规范、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等审批管理、制定完善有关海绵城市设计技术标准规范,在项目建设期间做好工程设计、施工等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3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确保海绵城市设施工程质量
3.1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
当前,海绵城市理念在许多城市得以推广,国内外不断涌现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在海绵城市功能提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将海绵城市的发展水平不断推到新的高度。因此,在海绵城市系统施工中,要积极鼓励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及材料的推广应用,努力提升工程品质和科技含量。
3.2做好施工全过程管理
海绵城市项目的施工组织、监督管理、工程验收等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海绵城市设施应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要求,合理统筹施工,分项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对施工质量全面负责。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对于重要设施,如排水管道、溢流井等隐蔽型设施的施工管理,对于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的坚决要求予以整改。项目验收时,可在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明确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交竣工验收机关备案。对于未按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落实海绵城市措施的,建设主管部门不予受理验收备案申请。
结束语
综上述,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作为城市建设新理念的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市政道路中的海绵城市要素应用较多的包括透水路面铺装、下沉式绿地、植物缓冲带和植草沟等,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如何做好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不同城市、不同项目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海绵城市要素的应用必须因地制宜。要做好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应从早期的城市规划,到海绵城市市政道路项目的系统设计,最后到项目后期的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都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保证海绵城市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声像档案的收集[J].吴德,王平.??城建档案.?2019(01)
[2]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方世南,戴仁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