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稳定发展,增加了对建筑工程尤其是对大型公用建筑工程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但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建筑工程的高质量要求,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能够合理应用先进技术不断对自身企业在建筑施工中的建筑结构施工以及管理进行提升,以此促使大型共用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 BIM技术;大型共用建筑;施工及管理
一、引言
当前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对先进的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以此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其中BIM技术在当前建筑企业在结构施工及管理过程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新型信息技术,通过自身的特点为建筑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而大型公用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难度,主要是因为大型公用建筑工程一般是以超高、形状奇特,并且规模较大的特点为主,导致施工中能够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构建冲突、材料浪费等问题[1]。基于此本文首先对BIM技术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在大型公用建筑结构施工和管理中对BIM技术的应用,以期提高实际管理效率并减低施工风险,使建筑工程项目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
二、BIM技术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一)BIM技术的概念分析
BIM实际上是建筑信息模型,其基本原理则是以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为基础,并利用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建立相应地建筑虚拟模型,并且建立起来的虚拟模型与实际建筑接近,在构建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信息仿真技术,对建筑项目的多个真实信息进行模拟。BIM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数据库进行支撑的,在建立数据库时需要利用计算机三维模型形成,在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导出后,一般来说对数据的利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建筑的动态变化及时对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调整的。因此一方面数据库中的信息不仅能够及时被利用,同时能够对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决策提供相应地数据支撑,促使决策具有较高的质量。另一方面结合数据库信息能够及时了解建筑的变化情况,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实现4D影像监控效果,对建筑项目的质量进行监督,对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BIM技术的基本特点
1.项目的可视化特点
BIM技术在大型公用建筑结构施工和管理中的应用,基本上实现了对项目的可视化操作,传统对于建筑模型的建立基本上是以二维模式为主,而通过BIM技术则是将传统的二维建筑模式转变为三维建筑立体模式。进一步将建筑工程项目展现地更形象化,有利于及时对建筑项目工程进行研究分析。同时BIM技术的可视化作用能够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和反馈,因此使这一过程同样具有可视化特点。而这一技术特点实际上不仅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效果图进行展示或者是制作相关的报表,而且在大型公用建筑结构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对项目工程的建设内容进行分析、交流以及决策和实施等都是以可视化为条件展开的。因此BIM技术的可视化特点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能够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施工时间进行优化或者调整,此外,在可视化特点下能够及时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内容,有利于对施工的工作流程合理简化。
2.模拟性和执行性特点
BIM技术具有模拟性和执行性的特点。首先在对建筑项目进行构建之前,BIM技术能够及时对节能减排、热传导等实现模拟。其次则是投标以及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施工方案确定,并且确定的施工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很大程度上能够指导方案的进行施工。而BIM技术的执行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对三维模拟模型进行对接这一方面,但在对接过程中需要使用可视化对建筑工程的进度进行安排以此完成有效对接,增强项目方于规划的施工流程的交流沟通效率。这一方式相较于传统通过人力对建筑工程的进度或者是对竣工时间进行分析预测,更加直接可视化,并且通过BIM技术能够对工程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以及对不能准时完成的问题进行研究或判断[2]。
3.协调性和优化性特征
协调性和优化性也是BIM技术的另一主要特征。
BIM技术核心中的数据库,有利于对文档进行合理分类整理,并且对文档的大小、格式或者是内容没有严格地要求,并通过一个视图进行展示,因此在大型建筑公用建筑结构的施工管理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实现时间和空间的协调利用效果,尤其是对较为复杂的建筑项目能够有效管理。另外BIM技术模型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及时提供建筑工程在实际过程中的信息,并且包含的信息比较全面广泛,如规划信息、几何信息以及物理信息等等。
三、BIM技术在大型公用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一)结合BIM技术展开三维碰撞检查
一般情况下,大型公用建筑工程在结构施工建设中存在对电力电路等大龄管线的布置和设计。但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设计变更或不断对设计进行调整的情况,增长了整个施工进度。因此为了减少这一问题的发生,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能对管线的设计提高重视度。而在对管线进行设计时能够对传统平面图纸不能反映的碰撞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情况通过结果进行展示,进而对建筑工程管线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返工、设计变更的问题。
(二)结合BIM技术模拟4D施工
大型公用建筑工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并且整个施工过程是处于变化过程中的,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则会对建筑施工企业或者是相关方造成较大的损失。而在这一过程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构建合理的3D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将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建筑的相关信息进行融合,进而构建相应地4D模型,通过这一模型的建立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更加可视化,对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情况能够及时进行反映,并且有利于施工人员以该模型为基础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的施工进度进行调整,以此使建设工作能够有序展开。
(三)结合BIM技术进行虚拟模拟施工
将BIM技术应用在大型公用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有利于对计算机信息平台进行构建,在这一平台中能够实现施工双方之间的有序交流,并结合BIM技术建立的计算机信息平台能够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模式。基于此设计人员能够以虚拟模型的施工方式为基础合理科学地检测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或者技术,极大程度地保障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
四、BIM技术在大型公用建筑结构管理中的应用
(一)利用BIM技术完成基础数据共享
在大型公用建筑结构管理中应用BIM技术有利于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够依据设计方案对施工方案及时调整。主要是因为BIM技术中涉及的建筑工程的数据信息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其中建立的数据库能够对数据信息完整保存,尤其是在建筑项目的施工环节或者是施工完成阶段对建筑工程进行验收时,BIM技术虚拟模型提供的数据资料能够以施工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设置,以此获得工程相关数据信息,并对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和共享,从而使施工管理更为集中,更加规范化[3]。
(二)利用BIM技术对施工文档进行储存
结合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施工过程中的文档基本是以纸质或者是电子文档这两种类型为主,因此增加了实际管理的难度,甚至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数据丢失的问题,降低了对文档的利用率。而对BIM技术进行有效利用则是能够构建相应地虚拟模型,使建立的虚拟模型具有可视化特点,并且能够依据4D的BIM模型中进行查阅和定位,更加准确地检索数据信息,以此提升了对文档的利用率。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之后,系统能够对相关文档及时进行整理,并建立相应地数据信息库,进而为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急性检验提供相应地数据基础。
总结:总之而言,将BIM技术应用在大型公用建筑建设中,能够准确地模拟建筑工程施工,实现了对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管理,极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BIM技术的特点有利于为工程技术人员对整个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管理和整体控制,对提升大型公用建筑结构的施工和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并为建筑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荣芳.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分析[J].四川建材,2018,44(01):214+220.
[2]杨红娟,李娜,孙岳俊.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有效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8):31+33.
[3]郑允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居舍,2020(1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