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4月10期   作者:龙顺业
[导读]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水平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水平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并且越来越多的新式建筑理念诞生,其中就包括本文所要探讨的装配式建筑这一理念。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仅能够决定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质量及进度。因此如何采取最为科学有效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成为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虽然目前装配式建筑理念得到了建筑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装配式建筑仍处于起步的阶段,不论是理论还是技术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装配式建筑施工无法实现标准化以及规范性的要求,并且在建筑领域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因此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探索迫在眉睫。下面,本文将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研究。
         1.现阶段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重视程度较低
         现阶段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缺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并且不论是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在对施工安全进行管理时,许多管理人员存在“走马观花”的情况,仅仅是从形式上完成对施工安全的检查,而没有采取专业有效的工作方法。其次,在一些施工场地内,由于对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较低,经常出现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没有佩戴安全防护措施开展工作,这便导致如果施工中出现意外,将会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并且一些施工人员为了追求施工速度,而进行违规施工,在没有按照施工要求的情况下选择非专业的施工手段,这为建筑工程的质量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1]。
         1.2施工场地规划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虽然目前建筑工程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建筑工程的施工场地面积却十分有限,因此这就要求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规划施工场地,这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能够避免在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隐患。但是,目前在许多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施工场地规划十分混乱,首先是施工区域的划分不清晰,办公区、施工区、材料存放区都交叉在一起。其次是场地内的道路划分不合理,导致一些施工机械或者运输车辆无法在场地内周转开,这不仅影响施工效率,同时也很可能发生施工事故。
         1.3预制构件运输装卸安全问题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规模不断增大,在施工中所应用到的构件体积也在不断扩大,且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复杂。这不仅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量,同时也增加了运输装卸的难度。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在进行运输和装卸预制构件时,工作人员的准备工作不到位,装卸过程中没有注意构件的结构,很容易导致构件发生磨损。而在运输预制构件时,由于没有提前规划好运输路线,在运输途中经常出现导致交通拥堵的情况;其次,由于施工场地内没有明确的材料存放区域,因此进入施工场地的预制构件被随意堆放在施工现场中,在造成施工现场拥堵的同时,也留下了安全隐患[2]。
         1.4预制构件吊装作业安全问题
         吊装作业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核心环节。然而在预制构件吊装作业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是预制构件与预定部位连接失败,从而对已经完成施工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造成影响。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预制构件的尺寸与施工图纸中所规定的尺寸不符,导致构件无法与预定部位完美契合;其次是在吊装预制构件过程中,预埋构件的吊环或者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要求标准,从而导致安装部位的结构无法承受预制构件的重量;第三是在吊装预制构件时所采用的吊机长时间超负荷运载,从而很容易导致吊臂垮塌或折断。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吊机操作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从而使预制构件与周边建筑物发生剐蹭,使吊机失去平衡,最终造成事故的发生。


         2.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2.1重视安全管理,完善管理体系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人员首先要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还应该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及实际施工状况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条例。为了确保安全管理条例能够发挥出作用,在制定条例过程中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全面了解施工,避免制定完成的安全管理条例与工程施工不符。其次,安全管理人员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并定期进行安全施工检查,对存在违规施工或者安全隐患的地方要及时通报,并要求相关负责人进行整改,确保实际的施工状况完全符合设计图纸中的要求,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2科学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管理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规划施工场地,首先将各个功能区域划分出来,并确保各区域的所在位置具有科学性。在此可以应用BIM技术构件施工场地模型,从而通过模型直观的规划施工场地。其次,由于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所需要应用到的大型机械设备较多,因此还需要对施工场地内部的道路进行设计,确保道路能够在占用施工场地面积最小的情况下,使机械设备能够周转开,从而最大程度上利用施工场地面积。最后,在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场地内部各区域的情况进行监督,避免施工人员随意更改施工场地内的功能区域[3]。
         2.3对预制构件运输装卸过程加强安全管理力度
         在进行预制构件运输作业时,首先需要根据预制构件的体积、质量选择能够承载的运输车辆。其次,要根据运输起点以及施工场地的距离,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路线,在此需要了解运输途中的限行措施,避免车辆进入限制行驶的路段。在运输前还需要制定运输方案,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预制构件进行包装保护,避免预制构件在运输途中发生磨损,影响质量、强度的情况出现。当预制构件抵达施工场地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构件的质量,选择能够进行吊装作业的吊机进行卸车,在卸车作业中,为了确保施工场地内部的安全,可以对卸车区域进行隔离,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卸车区域从而干扰作业。与此同时,当预制构件从运输车辆卸下后,需要存放到指定的区域由专业人员进行保管,并再次检查预制构件的各项参数是否符合施工要求,避免质量、强度等各项参数不达标的预制构件蒙混过关进入施工场地,从而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4]。
         2.4吊装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在进行预制构件吊装作业前,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对所要吊装的构件进行检测,其检测内容包括预制构件的尺寸、质量、强度等,确保预制构件的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执行吊装作业。其次,在吊装时还可以利用BIM技术对塔吊范围进行模拟、碰撞检测,根据绘制的吊装范围图,定机、定人、定岗、定责并保持顺畅沟通,确保在执行吊装作业时能够对吊机进行全方位监管,避免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吊机的质量及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确保吊机能够正常运转后再执行工作,并且在进行吊装作业时要求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规范进行操作,禁止出现违规操作行为。
         结束语: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随着该建筑理念的出现,也确实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不仅能够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及施工效率,从而不断解决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崔剑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2]王超.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3]刘欢.基于BIM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4]梁竞之.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