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各种有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为各行业特别是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近年来,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而且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进步其实质是以建筑工程主体框架为核心,综合各种专业信息数据,建立三维模型,为后续施工工作提供指导。本文结合工程施工经验,分析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的应用,得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优点,从而提高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建筑施工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成熟,BIM技术的引入为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一种数字信息技术,它可以应用到建设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它可以在模拟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一方面可以减少设计误差,提高设计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优化施工的各个环节,对促进建筑施工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什么是BIM技术
BIM技术萌芽于1973年。由于全球石油危机的影响,BIM技术应运而生。1975年,Easrman教授提出了BIM概念。2002年,Autodesk副总裁提出了信息模型的设计理念,并由此诞生了建筑信息建模(BIM)一词。[1]建筑信息建模(BIM)是当前建筑行业使用最频繁的专业技术之一。应用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而且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按部门管理工作。本文主要针对BIM技术在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有助于提高整个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3建筑工程施工BIM技术实践运用
3.1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BIM技术中的信息模块构建建筑工程的三维建筑模型。根据设计方案和图纸,设置模型的信息参数,通过仿真对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等设计要求进行仿真,验证设计方案的准确性。例如,通过仿真可以发现,建设项目中的信息与实际施工过程不一致,设计方案的安全系数较低,系统可以对相关工作进行优化和改进,进一步设计相关内容,使施工过程更加规范可靠。
3.2在生产阶段的应用
建筑的生产过程主要集中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预制构件。采用BIM技术对整个建筑的装配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仿真分析确定最优的装配工艺。同时,通过模拟,找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2]BIM技术可用于构件的虚拟标注和建筑预制件相关数据的收集,为今后的信息数据交换和分类奠定基础。在建筑预制构件装配过程中,通常利用BIM技术中存储的构件信息数据,找出有标记的预制构件进行相关分析。通过智能化系统对各预制构件的参数进行处理,输出相应的数据库,生成相应的二维码,实现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实时信息共享。建筑中使用的预制构件的相关信息存在于BIM模型系统中,有生产过程的模拟信息和相应预制构件的仿真分析,实现了建筑所需预制构件的智能制造和智能装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打印技术也是一种流行的先进制造工艺,在建筑预制构件的制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三维打印技术,可以完成建筑的BIM模型,简化预制构件的制备过程。[3]
3.3在施工过程阶段的应用
利用BIM技术对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论证,便于施工方案的调整,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控制资源的消耗。值得注意的是,当施工现场遇到施工要求高、结构复杂的连接节点时,可借助BIM技术进行节点连接的可视化显示,方便工人根据三维模型准确实现节点连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3.4在运行和维护阶段的应用
建设项目的运行维护对人员要求高,需要丰富的运行维护经验,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排除。而BIM技术可以存储建筑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自动生成相关的工程记录表格,存储相关数据,从而方便建筑物的后期运营和维护,在不损害业主利益的前提下完成相关的运维工作,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BIM技术的优点
4.1信息搜集更全面。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其可视化水平。BIM技术凭借自身的效率,可以根据设计图纸生成三维模型,从而直观地看到施工项目。与之前的方案相比,技术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更有效地将建筑构件连接起来进行虚拟分析,有效预防和控制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它可以将建筑模型三维呈现,并形成更加逼真的施工过程三维动画效果。便于了解施工各环节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施工方案设计。[4]
4.2动态性。BIM技术是将真实的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呈现。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任何元素的变化,参数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但BIM技术模型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可以随着变化实时更新,并将更新的状态传送到云端,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新的动态,便于及时分析和改进。这不仅可以起到预防和控制建设项目的作用,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质量风险造成的一系列损失。
4.3模拟性。由于BIM技术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地模拟建筑的施工特点,而且能有效地模拟施工现场的施工特点。例如,在建设初期,可结合设计人员对地址环境的要求,进行建筑模拟试验设计。在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中,可提前进行模拟作业,以便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危险问题,规避危险。另外,通过仿真,可以根据仿真结论制定施工方案,后期通过三维仿真实现成本控制。
4.4预算可控性。预算的可控性也是基于模拟和可视性。借助BIM技术,了解建设项目的工期和施工预算,将各阶段的投入成本指定为某一参数,用统一的颜色标注,帮助相关管理人员为资金投入是否合理提供依据,从而达到确保预算成本的合理控制。
4.5关联性和协调性。BIM技术可以对施工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更有效地分析信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BIM技术的数据信息模型对大量的建筑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减少信息不一致的可能性。如果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某个信息或价值出现问题或发生变化,则与之相关的信息将智能地进行更改。
5结束语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是建筑施工过程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通过BIM技术,可以直观地生成建筑的整体模型和局部模型,并能更清晰地显示建筑的节点,使施工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处理相关PC构件的协调,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速度,避免了施工风险,降低了安全隐患,对建筑施工工程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BIM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还存在信息交互不方便、信息交换能力不足、与原有模式衔接不畅等问题。在后续研究中,仍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建筑施工过程在我国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华文.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0(06):108+110.
[2]吕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174.
[3]林新闽.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布置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20,27(05):161-162.
[4]潘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模块化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13):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