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周期比较长,施工环节也比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导致建筑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本文结合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病,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管理通病;防治对策
我国建筑行业在新时代获得显著的发展效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旧面临问题。建筑行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如果无法及时解决问题,建筑工程安全性会因此受到影响。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总结工作经验,制定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建筑工程质量问题
(一)屋面渗漏问题
建筑物的卫生间和厨房部位经常会发生漏水问题,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因为管道衔接存在问题,引发漏水问题,此外管道质量存在问题也会引发漏水问题,在楼板和管道穿插部位没有实施防水措施,也会引发漏水问题。在曲面地漏位置如果没有落实防水措施,或者采取的防水措施不符合规定要求,也会引发漏水问题。在现浇板周围阴角没有落实防水处理工作,在楼板位置存在凿眼,整个楼板质量会因此发生损坏。
(二)墙面开裂问题
水和石灰的配比不够科学,混凝土强度会直接受到影响。施工单位没有合理的摆放框架梁板钢筋部位,最小间隔距离不满足工作要求,混凝土振捣和浇筑等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影响到混凝土最终强度。在灌缝部位,梁板和混凝土之间不够紧凑,施工单位没有定期养护混凝土,导致混凝土出现沉降裂缝。施工单位没有在合理时间拆模,出现不均匀沉降裂缝,施工单位没有仔细清理基层和墙面,在抹灰之前,没有湿润处理墙面,因为砂浆配合不够科学,在砂浆收缩阶段,无法保障施工进度的科学性,最终损坏建筑主体,导致墙面出现开裂问题,房建整体施工质量因此受到影响。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
(一)设计不合理
在建筑设计阶段,设计工作质量关系到建筑体的安全性,如果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会因此受到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重点控制工程设计工作,施工单位需要结合设计图纸落实施工,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之后如果发生返工问题,施工单位的经济投入会因此增加,并且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要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建筑工程设计工作。【1】
(二)材料和机械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加强管理建筑材料质量,可以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在工程发展过程中,施工单位已经逐渐完善了管理工作流程,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材料不合格的问题,这是因为施工单位没有在施工过程中落实质量管理工作,材料检测工作流于形式化。质量检测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能力,在建筑工程中利用不合格的材料,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多样化特征,在实际施工阶段不断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没有有效管理施工机械设备,导致各类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工程施工效率因此受到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也会受到影响。
(三)工作人员管理问题
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施工单位需要合理把控工程进展,合理划分建筑工程的参与人员,落实针对性管理工作。但是一些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人为失误问题,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因为工作人员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难点。
(四)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建筑工程各个参建部门都存在质量管理问题,例如监督部门监管不力,导致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政府监管发挥重要的作用,监管部门需要根据监管规范控制体工程质量,一些监管部门没有积极履行监管职能,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监管措施,也没有严格把控监管标准,导致建筑工程出现各种安全隐患。【2】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的防治对策
(一)合理设计建筑工程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做好设计工作,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通病问题,充分了解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和施工结构等,其次需要针对混凝土工程和钢筋结构工程等,规范化的设计针对性施工流程,因为建筑工程施工规模比较大,涉及到较多的施工项目,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积极沟通交流,提升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防治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
(二)控制建筑材料的施工流程
在材料采购阶段,采购人员需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查找合适的供货厂家。采购人员需要合理对比不同建材的情况,最终选择优质的建材,节省施工单位的经济支出。采购人员需要具备质量查验能力,在购入建材的过程中,需要检验建材质量,保障建材符合施工要求,和建材公司签订合同。在建筑地点运输建材之后,工作人员需要验收材料的质量,保障建材质量。工作人员在保管建材的过程中,需要保障存放环境的封闭性和干燥性,避免因为环境里因素导致建材变质。工作人员需要设置空置结构,离地处理建材,避免因为土壤的潮湿环境,导致建材性质发生改变。【3】
(三)做好人员分工
在建筑工程不同的施工环节,需要通过各级工作人员监督施工过程,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建立科学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质,明确划分工作人员的责任和工作内容等,使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得到增强。施工单位需要邀请专家强化施工人员的技能,促使施工人员根据施工标准完成施工工作,避免因为人为失误影响到施工质量。建筑项目经理和工程师需要落实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分析解决施工中的通病问题,高效开展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整体管理效果。
(四)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核审核施工单位的资质,全面了解施工单位的情况,落实全面的监管评估工作,保障工程项目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促使施工单位落实施工管理制度,实现责任问责制,如果发现项目负责人没有积极履行自身职责,需要立即追究相关责任,采取恰当的赏罚措施。监理部门需要建立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利用科学的监管措施,提升质量监管工作的规范性。
(五)完善建筑施工方法
在建筑工程初始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建立科学的施工方案,在工程实践阶段,施工人员需要向决策者及时上报工程实施情况,帮助决策者调整整体施工方案。在设计施工方法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拟定多个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方案。在工程规划阶段,决策者和执行者自己监督者需要共同拟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执行者负责向决策者提供真实的信息,使施工方法的有效性得到提升。监督者负责监督决策过程的公正性,加大力度监督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不断细化施工方法,加强人员培训,使施工过程的规范性不断提升,促使施工人员掌握科学的施工方法,深入理解工程质量。
(六)完善质检流程
施工单位需要建立质检制度,根据质检制度规范材料设备的采购过程,施工单位需要有效把控产品质量,并且向工程方上交检查结果。质量检测人员需要加强检查施工工艺,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建立检测报表。例如在检测混凝土材料的过程,施工人员需要全面把控材料来源,确定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针对性的解决质量问题。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发挥这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一些通病,施工单位需要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建军.基于工程管理角度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09):137-138.
[2]陈炜.基于工程管理角度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河南建材,2019(02):160-161.
[3]许峰.从工程管理角度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解析[J].居舍,2018(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