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智能电网变电运维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月9期   作者:王巍横 傅利
[导读]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正趋向于电网智能化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改变了传统的供电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用电体验,同时也带去了更稳定、更高效的电力资源。
        摘要: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正趋向于电网智能化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改变了传统的供电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用电体验,同时也带去了更稳定、更高效的电力资源。在电力系统的智能电网变电运行中,电网运行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是保障电力企业稳定运行的重要工作。为此,电力企业应该积极探索智能电网运行和维护管理新模式。本文针对智能电网变电站的概念进行分析,探讨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管理的实际需求,并积极创新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促进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
        引言:近年来,科技水平的不断攀升,促使我国电力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部分区域已经实现了智能电网建设,特高压的智能电网也逐步建设完成。对于智能电网来说,变电站作为核心枢纽区域,决定着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目前,我国已经建造了许多的智能变电站。相比于传统的变电站来说,对智能电网的运行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创新智能电网运维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变电站稳定的运行,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1.传统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在以往的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工作包括变电站内部的监控、巡查、维护以及调度等工作,同时也要制定倒闸工作,有效的保障电力运行安全。为此,基于变电运行工作的基本准则,电力企业对变电运行工作实现了变电运行管理优化,并先后经历了常规站、集控站以及控制中心等模式的转换。
        2.智能电网建设的实际需求
        为了确保电力企业智能电网的可靠运行,在智能电网运维管理工作中,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首先,要求智能电网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能够提前预测出可能发生的事故,并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从而缩减事故造成的影响。其次,智能电网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愈功能,当出现电网故障时,智能电网能够在短时间内自我恢复,保障智能电网运行通畅。第三,智能电网要具备一定的决策功能,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先进设备进行适时了解电网的运行状态,实现准确的决策效果。第四,智能电网还应该具备良好能效优化效果,实现稳定、高效、经济、环保的电网运行。最后,智能电网的建设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规划能力,可以通过最小的成本实现更多的功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智能电网的建立实现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全面改革,同时也为变电运行模式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开创良好的智能电网运维管理模式成为电力发展的重要研究目标。
        3.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的基本原则
        3.1安全性原则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安全是最重要的问题,智能电网变电运行也不例外,只有确保变电运行具备良好的运行状态,能够适应变电站的工作量,才可以有效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因此,在进行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管理中,应该做好安全性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2稳步推进原则
        对于智能电网的变电运行模式来说,其显著的特点就是稳定性高,基于稳定的运行思想和模式,促进了安全运行的发展。但是运行模式如果发生改变,就会造成运行人员的思想变化,从而造成安全隐患,不利于智能电网的变电运行。所以,应该积极开展集中控制中心的管理优化模式,确保智能电网变电运行新模式的稳步推进,促进变电运行的可靠性。


        3.3切合实际的原则
        为了更好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在对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时,应该满足当前的运行状态,符合实际运行原则,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应该与创新管理模式保持一致,从而满足切合实际的原则。切合实际原则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的技术水平要满足实际运行条件,其次,相关专业也要符合实际运行情况。目前,我国智能电网变电运行模式采用的是检修合一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变电运行效率,同时也降低停电等待时长,减小停电带来的影响。但是,我国目前的变电运行技术人员还未能完全适应这种管理模式,想要实现变电运行模式的改变,必须本着切合实际的原则,深入理解变电运行的形势,为将来的电力形势做足准备。
        4.智能电网变电运维管理模式优化与创新
        随着我国现代化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了电力系统的全面优化,结合当前的监控中心与操作队控制模式以及集中监控,运维一体的变电运行模式,实现了电力企业变电运行的稳定发展。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全面融入,实现了遥感技术与无人变电站的管理模式,促进了集中控制的发展,并且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以往的变电站管理模式中,对故障的处理主要是通过运行人员发现故障,然后上报故障,再由检修班有计划的进行检修与维护,这样的管理模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同时也对电网运行安全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如果可以实现普通故障交由运行人员进行检修与维护,能够有效的缩减中间环节,大大的降低设备故障时间,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同时也有效的缓解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减员效果,降低企业成本。另外,监控中心还能够通过调度信息的反馈,将调度信息传达给操作对,并由操作队进行工作的执行。因此,智能电网变电运行模式的优化可以实现以下功能,首先能够操作一次设备,并且实现运行人员的遥控操作,其次操作二次设备时,可以通过控制中心将指令转达给操作队,由操作对进行现场完成。
        在当前的智能电网发展中,全面引入了调控一体化的智能电网变电运行模式,通过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有效的将监控中心与调度荣威一体,从而使变电运行工作有调度人员进行处理。调控一体化模式实现了调度发令与遥控操作的两项内容,实现了快速的反应效果,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丰富了调度人员的工作内容,增加了他们的职能范围。此外,智能电网系统的设备维护与检修工作也都转交给了维护人员进行管理,其中包括维修队、保护组、通讯组、操作队以及自动化工作组等,合并为变电工作组。通过调控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有效缓解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提高了变电运行和维护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员工作量。通过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满足智能电网的运行需求,实现了快速反应的功能,可以有效的解决电网故障和异常问题,促进了智能电网变电运行的稳定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智能电网的智能电网变电运行模式仍旧不够完善,电力企业应该不断加强电网变电运行模式改革,从而更好的满足电网的稳定运行,给人们带来更加稳定的供电效果,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喜.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上海超高压输变电公司.变电站自动化与监控[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3]贾敏敏,徐雄军,徐泉山,等.智能变电站与传统 变电站二次设备定栓差异探讨[J].湖北电力,2013(1).
        [4]唐如海,刘文娟,孙兴,张军,娄道国.智能变电站运维隐患危险点防治[J].大众用电,2016(S2):87-90.
        [5]姜勇,汪洁.初探变电运维班组如何做好设备运行和维护[J].低碳世界,2016(35):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