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检修作业中新型安全带悬挂支架底座的研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月9期   作者:李智勇 杜景波 汤龙 张晓阳 李帅
[导读] 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检修作业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
        摘要: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检修作业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如何做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的管控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的管控策略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策略
                一般而言,变电站实施维修以前会事先制定合理的安全防范对策,安全围栏作为重要的工具之一,不仅用于针对具体维修范围予以科学划分,而且也保护了相关维修工作人员的安全,显示出重要的实施价值。长期以来,变电站室外运用的安全防范对策依然以传统的安全围栏为主,既难以安装,又不利于运输、存储等,耗费了不必要的人力与物资。基于此,深入探究与分析一种新型的变电站安全围栏研制及其应用显得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1 变电站新型安全围栏研制的技术背景
                此次针对一种新型变电站安全围栏的研制工作开展过程中,其中主要的巡检中心管辖负责的变电站一共存在12个,所覆盖的区域可谓十分广泛,带给运维工作人员很大的工作压力,平时需要停、送电操控处理的任务繁多,在具体的实施操控过程当中,经常产生诸多巡检中心负责的变电站协同合作完成操控任务的现象。由于各个变电站负责停、送电操控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无论是送电之前,还是停电以后,要求及时进行有关安全围栏的安装或者拆卸,导致总体的工作任务量非常巨大。
                [1]从当前很多变电站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情况来说,主要运用的为安装相应的安全围栏的管控方式。通常情况下,把需要安装的有关安全围栏和围栏立杆放到相应的围栏小车当中,并且保证该围栏小车会依据既定的编号,达到定点存放的目的。对于具体的生产环节情况来讲,一旦面对较为大型的停、送电问题处理的时候,有关电力运维工作人员必须耗费很大的人力与物资完成相应安全围栏的装设或者拆除的处理任务,同时,以往利用一台有关围栏小车中含有的安全围栏和相应的围栏立杆的方式,显然是无法达到既定的工作需要的。对于此种情况,为了确保一定的人身安全,便要求很多电力运维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互相配合,使得故障停电之后处理的时间减少,导致整体的工作效率降低。
                鉴于此,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状况,通过研制出全新的变电站网状安全围栏,并将其安装到具体的作业现场当中,如此有利于现场的电力运维工作人员以更快的速度设置与收纳停电以后与送电之前的相关安全设施,让整体的工作质量获得有效的保障,让有关运维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减小。由此可见,尽快研制出一种全新的变电站网状安全围栏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在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进行检修作业时,如何确保检修作业的安全性,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管控成为了检修工作中的难题。在继电保护的风险防控中,专家经验识别法是一种主要的传统风险防控方法,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方面,专家经验识别法对继电保护检修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检修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检修经验,才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精确的把控,否则就会出现检修环节的遗漏以及其他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然而,我国现阶
        段仍旧十分缺乏专业且经验丰富的电力检修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智能变电站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其各个环节相互配合且相互制约,为检修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由于智能变电站设备数据信息标准的一致性以及网络数据信息交汇的同步性,这就使得检修成为了一个动态的联动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士对其进行风险评定后,才能够真正进行继电保护检修作业的安全展开。

因此,在进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安全风险识别时,通常会采用专家经验识别法与调查法相结合的模式来提高危险因素辨识的全面性和具体性,从而为作业安全性的风险等级评估和相应的管控措施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持。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策略
        3.1严格现场勘察,加强责任意识
        在开展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前,工作人员必须全面准确的了解工作内容,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相关设备和线路、实际运行状况等进行严格勘察,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勘察过程中,必须严格规范勘察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勘察方法;同时,加强勘察人员的责任意识,端正其工作态度,从而准确勘察相关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故障情况,并详细记录,为后续风险分析、评估、处理提供科學依据。
        3.2细化分析检修风险,编制检修方案
        在对现场有真实有效把握后,需要对检修工作的主要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目前来看,主要影响因素有检修作业的内容、规模、环境因素和设备因素四个主要方面。根据实际状况进行因素分析,然后根据检修工作的规模、危险性以及相关工艺技术要求等编制解决问题的具体检修施工方案,并把具体方案执行内容进一步细化,确保后续工作的推进。与此同时,针对多发问题和具有统一标准的检修问题可以通过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体系进一步规范和要求,要求按照具体的指导书内容开展作业。
        3.3进行风险评估,做好预控工作
        对智能变电站的电力系统所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一环。只有对检修内容的风险性有所认知,才能够顺利展开检修工作,从而在检修过程中做好安全风险管理的把控。此外,由于风险评估易受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无法得到精确保障,因此,在对检修作业进行安全风险管理中,必须做好预控工作,以防在实际检修过程中危险情况的发生。
        3.4强化检修过程的风险管控
        在经过现场勘察、风险评估、风险预控等一系列流程后,方可开展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在检修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要求执行,必须保证检修人员的专业能力,按照检修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修工作;同时,加强检修作业现场监察,保障检修作业的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其次,检修工作的验收核查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针对遗漏或疏忽的问题及时返工,针对较为严重的问题可以酌情追究责任。通过全程严格的控制管理,从根本上保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的安全性,提高其作业效率与作业质量。
        4结束语
从此论文的阐述和分析当中,可以获知,深入探究与分析一种新型的变电站安全围栏研制及其应用显得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通过阐述变电站新型安全围栏研制的技术背景,说明了相关原理机制,指出了相关技术重点与创新内容。希望此次研究的内容和结果,可以得到有关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并且从中获取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以便推进我国变电站安全防护设施的研发与改革进程,增强变电站新型安全围栏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迪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要点分析[J].自动化应用,2018(01):110+114.
[2]于立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理[J].通讯世界,2017(07):125-126.
         [3]袁洪德,顾杨,张红梅.一种变电站新型安全围栏的研制及应用[J].电力安全技术,2018,16(22):150-158.
        [4]王璐,张永,王文.变电站新型安全围杆的研制与应用[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7,24(12):265-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