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今的很多电子设备都是需要供应电力才能够保持运转,因此保证电力资源的持续和稳定是电力公司最重要的任务。电力公司如果想要保证电力资源的持续与稳定,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配电线路输送电力能力,能够让电力系统在日常的运作中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但从各家电力公司的发展现状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现代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现代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分析
一、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模式
1.1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是绝大多数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以目的性、系统性、层次性、协调性和科学性为原则。简而言之,目的性原则要求在实施标准化管理之前建立一个具体化的标准化体系,避免企业盲目性工作;系统性原则要求注重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避免厚此薄彼导致全局无法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层次性原则要求标准化管理体系应同时兼顾个性和共性标准,指导和通用性比较强的标准置于上层,细化的和专业性比较强的标准置于较下层;协调性原则是指个性标准和共性标准相协调,上下层级、同层次不同类型标准相协调,以及设定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相协调;科学性原则要求企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标准与当时市场环境和企业实际情况协调一致,同时,标准化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创新。
1.2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概述
传统的配电站管理模式中,变电和运检分离,开展电路检修工作时需要多个部门同时参与,效率较低,时间成本高,人力、物力资源造成浪费,出现管理脱节现象。该模式无法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亟待改进。电力企业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受到多数电力企业的追捧。该管理模式是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电力企业的具体应用,围绕设备的管理为中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作业流程,统筹电力企业人力、技术及装备资源,有效实现输、变、配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实现资源集约化、组织层次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四大目标,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生产效益和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电网发展。可见,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意义非凡。
二、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内部职员管理意识不足
由于内部员工对管理没有太多的重视,并且对于其意识上的不健全,致使实际的配电运检工作缺少专业的技术性,由于员工的专业能力不强,使得运检工作中缺少专业性理论的支撑,造成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存有大量安全性的隐患,降低了运检工自动化管理水平,从而影响整个运检工作。现阶段,由于配电运检自动化工作中有关的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并且自身的素质较差,在工作中缺少专业技术的支撑,是目前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过程中主要的问题之一。
2.2设备自身缺陷
配网配电线路正常使用中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质量也会对线路产生影响。如果设备的质量不合格,就无法满足整个系统运转的需求,进而造成一定的线路故障。但是相比较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设备的质量比较容易控制。因此,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应该注重电力设备的质量,从采购、管理等方面入手,确保设备的性能优良。
2.3自动化水平较低
以现今中国发展的技术来看,配电网运检自动化管理处于低水平阶段,技术和设施的配备都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劣势,所以加快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有助于电力事业向前发展,也是推动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且我国人口众多,电力需求大,供电的质量不得不提出更高的标准,要建设高标准的供电质量,唯有加快配电网的自动化建设,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推动现代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还有助于加快我国电力市场改革。
三、现代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的对策
3.1提高遥控使用成功率
自动化应利用指标分析软件对遥信频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频繁误报的开关信息发配调班、配电运检室,由配调班日常工作中对频繁误报设备予以关注,配电运检室予以现场检查、消缺。对于新增遥控不成功缺陷由配电运检室及时列入检修计划消缺,同时加强配电设备运维巡视质量,杜绝因蓄电池、充电模块损坏等原因导致的遥控不成功缺陷。
3.2强化配网自动化规划,实现核心功能和应用价值
配网自动化建设与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应该结合在一起,因为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投资很大,需要将配网建设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考虑在内,否则电力企业可能会遭受很大的损失。企业在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之前应该进行细致的规划,强化配网自动化规划,实现它的核心功能和应用价值;另外在配网的设计中应该从供电的可靠性和用户的角度出发,实现自动化系统应有的功能,让广大用户收受益。
3.3推进电力配电系统的技术创新和行业进步
推进电力配电系统的技术创新和行业进步,是加强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提升我国的电力系统配电系统的技术化水平,就需要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推进电力配电系统的技术创新和行业进步。推进电力配电系统的技术创新和行业进步,需要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能够从自身的制度上进行改革,能够为电力配电系统的技术提升提供重要的制度支持。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要对电力系统的技术发展前沿有所认识,能够积极学习一些较为先进的电力配电自动化管理的技术,提升自身的电力配电技术水平。另外,电力管理企业要能够加强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够在企业的管理战略中注重对于高水平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在工作实践中采用一些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够帮助技术人员成长。
3.4电力配电自动化的基本设备要不断的更新
电力企业部门要对电力配电自动化的相关设备进行分析,对于部分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充分保证电力硬件设施的完善。此外要提高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重视,因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完善对电力后期的相关管理工作影响甚大。因此电力企业在实际的工作管理中,要不断的组织安排人员定期对电力系统进行检测,及时更换落后的设备,科学的预防由于设备陈旧等引发的不良严重后果。电力企业在电力设备的购买方案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影响设备质量的因素,实现与多个电力设备企业进行合作,充分保障电力设备的质量过关。电力企业要不断的完善电力自动化的管理水平,保证其工作的顺利开展。
3.5电气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
目前对电气设备的划分情况,根据其功能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电气一次设备和电气二次设备两种。其中电气二次设备主要包括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内容,想要使二次设备正常运行,就一定要做好状态检修工作。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二次设备故障时有发生,造成故障的原因除了设备本身的问题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咎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因此为了使二次设备的使用寿命增长,相关工作人员就一定要加强对设备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定期的做好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使设备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的被发现并予以解决,避免对电力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结语:
实施的自动化管理应该能够及时发现、处理配电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故障,使其与故障位置和没有发生故障的位置相分离,以此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不会对其他地区的供电出现问题,使其供电系统更安全、节能、高效。相信进行现代配电运检自动化管理建设后,我国的配电网管理会更加合理,更加安全,供电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王锐,叶华,钟秋梅.浅析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7(18):71.
[2]文武.浅谈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07):106107.
[3]任雄.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