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区日线损异常原因分析与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月9期   作者: 叶帅
[导读] 目前对集抄未全覆盖的农网台区线损管理模式大多为月初抄表、月底统计线损、次月查找和处理线损异常
        摘要:目前对集抄未全覆盖的农网台区线损管理模式大多为月初抄表、月底统计线损、次月查找和处理线损异常,这样会造成台区线损异常的发现、分析、处理严重滞后,线损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线损率是电网经营企业一个综合性的核心经济技术指标,加强线损管理是电网经营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本文分析了台区日线损异常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关键词:台区;日线损;异常;原因

        若出现线损异常,对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影响,不仅会导致安全问题,还会降低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为保证社会生产正常运行,减少电能消耗,必须应用合理有效的降损措施。本文便对线损异常台区出现的问题、改善对策进行探讨。
        1台区线损的主要原因
        1.1档案问题如变电站、线路、变压器、用户间拓扑关系关联错误,低压用户资料不全。目前东莞供电局用户资料主要储存于营销系统、GIS系统和计量自动化共三个系统。但因为系统接口延误、负荷割接等事件录入不及时、早期资料错误问题的存在,造成三系统间数据有差异,计算出虚假的线损率,不能反映现场实际情况。这使得台区线损真实存在的问题也不能通过线损异常及时反映与解决。
        1.2抄表数据质量的影响,信号覆盖区域不全引起数据缺抄,计量装置故障引起电量损失、采集设备本体质量与通讯质量引起数据异常,调试与运维过程的人为差错引起的数据错抄,使得低压台区供入、供出数据异常,致使最终线损计算结果异常。
        1.3窃电影响台区线损。部分用户私自篡改电路、或者利用电磁屏蔽等手段使电表不走或少走电量,使台区线损异常偏大。
        1.4技术线损存在,如供电半径过大、线路截面积过小、线路老化等大面积遗留问题使线损长期偏高,降低电力资源利用率。
        2台区线损的分析步骤
        过去台区线损的分析步骤——筛选不合格台区后直接现场排查。这样盲目地去核查变压器和用户间关系,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资源。如今通过在线分析找方向,顺着思路去排查,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效率。
        2.1集抄关系判可疑
        现首先利用计算机程序初步分析不合格台区用户档案,比对出计量、营销、GIS档案不一致的问题用户数据,基于地理区域相邻原则和集中器同一载波信号抄表关系判断可能的目标台区,再以电量拟合计算台区线损辅助验证判断正确性。
        2.2瞬时突变查转供
        对于台区日线损某时间点波动大,瞬时出现突变后,持续出现相同损失电量的情况,重点核查方向为是否有负荷切割与转供电;临时性的批量用户档案调整,数据采集失败等。
        2.3长期异常究采集
        当线损长期异常时,剔除转供与负荷切割因素以及档案调整原因后,则查究是否采集问题,终端运行环境信号弱引起的数据完整率偏低,数据缺失;计量装置失压短路接线错误等引起电量损失;现场集抄设备故障引起数据错抄,运维过程中人为设置错误以及更换计量装置后,档案未及时调整引起表码数据异常、综合倍率错乱等问题。
        2.4巧用分线助核查
        配网侧的送电路径是变电站-馈线-变压器-客户。当台区线损异常时,我们可通过其上级线损情况(即该台区所属馈线线损)帮助核查。
        分线线损的供出是台区考核户和专变用户。一般来说,分线线损合格,证明供出的台区考核表正常,此时应重点核查该线路下台区之间有无转供电与负荷切割,低压用户档案调整等。
        2.5监测波动防窃电
        重点关注洗浴、娱乐等高耗能企业等窃电高发户的电量较大波动,监测该类用户实时电压、电流变动是否与实际用电时间段及用电趋势不一致。


        2.6长期偏高技术线损
        当线损略高于考核值时考虑变损电量、使用年限、供电范围、实际负载率等技术因素,如轻重载、三相不平衡、变压器运行时间长变损大、供电半径过大和线路老化等原因。
        3治理对策
        3.1强化台区基础管理
        依托营销、采集、营销稽查等系统,加强基础数据核对,对缺漏和错误基础档案信息进行完善和修正,健全台区基础档案信息表,完善台区资料、用户档案、计量装置等基础资料,做到数据、台账、现场相一致。
        3.2加强用户表计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营业普查,外查电能表计是否准确,有无窃电现象;内查有无错抄、漏抄、估抄等问题,杜绝用电抄核收工作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定期对表计进行轮校,对零电能量用户进行现场核查,发现表计故障及时更换,并追补电能量。对长期不用电的表计采取拆除电源等措施,减少表计自身的损耗。
        3.3加强监测与核查
        应用采集系统监测功能,对高损台区所有用户日常用电能量、负荷性质及曲线进行判断,以核查是否有窃电嫌疑、计量设备接线错误、计量装置故障等问题,并对现场计量设备进行校核。对台区采集覆盖率、完整率和在线监测率等相关指标进行日跟踪、日整改、日提升,确保台区线损统计趋于真实。
        3.4健全机制,落实责任
        建立健全線损管理体系及科学规范的线损管理常态考核机制,制定线损工作流程,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考核到人,加大线损全过程管理,实行“奖罚分明”的长效机制。
        3.5对季度、年度存量高损线路、台区进行治理
        编制年度存量高损线路、台区治理计划,按照市局要求:季度按20%、60%、85%、100%的完成率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落实降损措施,年底前实现完成高损线路线和高损台区处理率100%的工作目标。针对市局每季度下发增量产生的高损线路及台区名单,分局按照先高后低、先易后难的顺序“精准”降损,要求线损率超40%的下降至30%以下;大于30%且小于40%的下降至20%以下,当线损率下降后,下一阶段将再次列入更低的降损名单中,实行由高至底降损的逐级管控,突出优先处理高损部分。还可推进“日线损”“周线损”管控。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档案信息及统计分析功能,使计量自动化系统覆盖区域线损正确统计分析,通过“日线损”“周线损”工作的开展,加强线损动态监测与分析,提升线损异常管理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
        3.6强化抄表管理
        首先在减少事故发生率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全面实行线损工作与绩效挂扣,对于台区异常率高的抄表人员进行考核,提高抄表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而强化抄表管理,减少抄表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3.7及时打击窃电行为
        至于窃电行为,我们线上排查线损异常台区,找出用电量波动大且与变化日期与台区异常日期趋势一致的用户,并予以重点监测与现场检查。同时形成周期性的巡查机制,达到对窃电用户的警示效果。至今查获窃电客户数十户,追回电量折合经济损失约150多万元。
        3.8技术手段降低线损
        对长期轻载/重载和三相不平衡的台区,通过年度用电分析以及对该台区客户用电调查,合理规划用电客户电源,提高公变利用率和三相平衡率;按台区线损的严重度顺序改造供电半径过大和线径极小的台区,通过上述手段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用电安全。截至2019年年底,近百个台区完成技术改造,解决台区线损长期不合格问题。
        5结语
        台区线损现象多变,成因复杂,实际线损通常由多个增损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综合治理台区线损更需各相关部门全力合作。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线损率,能够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分析台区线损的异常现象,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线损管理措施,使得企业对于各种特殊情况的应对性变强。
        参考文献:
[1]肖俊青.线损异常台区问题探讨及对策[J].科技风,2016(13):15.
[2]杨开峰,赵树坤,杨博等.线损异常智能表台区核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通讯世界,2015(9):153-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