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建设也加快了发展脚步,进而使输电系统更加完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安全方面的隐患问题。由于输电线路需要在露天环境下,这样经常会受到鸟害,引发故障,严重的话会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本文就对输电线路鸟害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输电线路;鸟害;原因故障;防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当前社会生产和生活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中,架空输电线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然而在架空输电线路上经常会有鸟类在上面停留,还有鸟粪等物体都会影响架空输电线路正常运行,同时也会导致鸟类受到伤害,所以,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一问题,电力行业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认真分析鸟害故障的种类,研究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1危害
每年12月中下旬开始到翌年的4月末,鸟类会不断在铁路电力线路电杆和接触网供电支柱(以下简称铁路供电设备)上进行筑巢,经常造成电力和供电线路跳闸故障。原因之一是一些直径较大的鸟巢距离带电体过近,在空气湿度较大时造成接地或短路故障,还有在鸟巢搭建过程中,树枝短接了带电体,造成跳闸故障。据不完全的统计,仅笔者单位从2014年到2017年,因鸟巢造成电力跳闸7件,接触网跳闸16件,影响列车18趟,其中影响高铁列车12趟。不仅如此,随着高铁的不断发展,发现和清除鸟巢的数量也不断的刷新着历史纪录,仅2017年12月份到2018年4月初这段时间,笔者所在单位管辖的京广高铁供电设备上就发现和清除了1200多个鸟巢。全部发现鸟巢数量已达2800个以上,人工清除了2700多个。在此期间,虽未造成供电设备的跳闸,但是这也是铁路供电部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结果。可以说,鸟巢已经成为冬春季节影响铁路供电设备的主要隐患。
2原因分析
(1)经现场调查发现,在铁路供电设备上筑巢的主要是喜鹊和灰喜鹊这两种体型较大的鸟类。据介绍,灰喜鹊是喜鹊的一个亚种,这两种鸟除了体色和体型大小不一样以外,其他习性基本一致,为方便叙述,本文摘取最常见的喜鹊进行分析。成年喜鹊体长一般在360mm~480mm之间,体重在180g~260g之间,喜鹊属于适应能力较强的鸟类,没有迁徙的习惯,而且越是人类活动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也越多,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很难见到它的身影。喜鹊的食性很杂,食物的组成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夏季主要以昆虫为主,其他季节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主。喜鹊在河南地区的平原地带繁殖时间较早,年底12月份便开始,雌雄鸟均参加筑巢工作,一般喜爱在杨树、榆树等高大的乔木上筑巢,一般距离地面7米以上,鹊巢由枯树枝构成,远距离看如一堆乱枝,实际较为精巧,分内外两层,外层为枯枝,内层为细的枝条和泥土,并垫有棉麻,纤维,草根,羽毛等柔软物,鹊巢直径很大,一般都能达到60cm左右,这也是造成供电跳闸的主要原因。
(2)普速铁路供电线路的杆塔顶面距离地面一般都在8m~12m之间,正好处在喜鹊筑巢的高度范围内。近几年,随着高铁的不断发展,喜鹊在高铁路供电线路上筑巢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数量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一是铁路供电线路的杆塔和支柱与树木相比基础更加稳定,杆塔和支柱上还安装有各种金属构件,形成了三角形或矩形的有利空间,具备鹊巢搭建的基础条件。二是铁路沿线均设有封闭网栅,环境相对封闭,来自人类或其他生物的干扰较少。四是杆塔和支柱的高度比较合适,可以避免天敌的侵扰。五是铁路周边树木种类较多,绿化环境较好,具备有利的采食环境和饮水条件。
3防治对策
3.1鸟窝差异化管理
新乡供电车间2019年共计清除鸟窝244处,出动车辆103次,出动人力515人次,平均出动时长约2小时20分。
244处鸟窝中,实际搭窝地点仅有76处,其中47处地点出现了反复搭建的现象,同一只鸟同一支柱重复搭建多达11次,采取驱鸟措施后,同一只鸟会迁徙到周边支柱搭建,给车间带来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
一个鸟窝平均要150-200根树枝搭建成,对供电造成威胁的是其中的长树枝,鸟窝的重复搭建会导致不可控的跳闸风险升高。实践中发现,若仅对长树枝进行修剪,保证剩余树枝都处在电气安全距离内,鸟类并不会放弃原有的鸟窝重新搭建,可以避免重复搭窝过程带来的不可控风险。
按照文件规定,结合历年来治理鸟窝经验,新乡供电车间对发现的鸟窝进行科学分类,差异化管理:
3.2驱赶
(1)利用喜鹊在白天筑巢的特点,使用安装有反光镜的横向旋转风杯,提前装设在喜鹊可能筑巢的金属 构件上,利用风杯的旋转和反光镜的反射光线,达到驱赶喜鹊的目的。
(2)在喜鹊可能筑巢的处所涂抹驱鸟剂,驱鸟剂挥发出喜鹊厌恶的气味,起到驱离喜鹊的目的。
(3)安装太阳能超声波驱鸟装置,利用超声波驱赶喜鹊。
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同时,一方面减少了鸟窝重复搭建次数,降低了跳闸风险;另一方面减少了人员出动次数,节约了人力物力,减少了上道作业风险。
采用差异化鸟窝管理模式之后,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新乡供电车间累计处理鸟窝135次,同比减少44.6%;累计出动车辆65次,同比减少36.9%;出动人力265人次,同比减少36.9%;平均每次出车时长1小时40分,同比减少28.6%。
3.3设备改造
一是从设计开始,在保证结构稳定和电气标准的基础上,引入防止喜鹊筑巢的措施,减少和消除喜鹊筑巢的基础条件。二是根据喜鹊筑巢的特点,对既有设备进行改造,加装金属纱网,将喜鹊容易筑巢的设备防护起来,阻止其筑巢。
4结论
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鸟类的繁衍数量逐渐增多,活动范围也日趋扩大。而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必然会破坏鸟类的自然栖息环境,如何因势利导,达到人类和鸟类的和谐相处,是我们目前应该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对于输电线路的防鸟害,应该从研究鸟的种群分布、生活习性及规律特点等入手,不断摸索,不断实践,有意识地去引导鸟类适应新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得鸟类有了新的栖息地而不去危害线路。同时,随着鸟类适应能力的增强,各种防鸟害措施还需不断更新使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减少输电线路鸟害故障的发生,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杨振伟,代晓光,谢平.九江地区输电线路鸟害故障分析与防治[J].华中电力,2016,03:91-93+98.
[2]赵莹,李燕青,贾伯岩,何瑞东.架空输电线路鸟害故障分析及防范[J].河北电力技术,2016,05:23-25.
[3]王有威.输电线路鸟害故障分析与防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2: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