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站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检修、开关操作和作业许可证。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可能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最终安全性能。只有做好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才能保证电力设备稳定运行、电力系统正常供电、电网安全和整个电网经济运行的可持续性。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所有生产管理人员和一线值站人员在思想上保持警惕,做好事故预测、危险点分析和风险预控,冷静应对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紧急情况。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分析
1 电力工程项目的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电能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电力工程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电力工程项目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必要的电力支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电力工程的实际建设和使用中,仍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1.1 电力工程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性
电力工程项目往往存在技术不成熟、实施不到位、人员技能水平不高、知识准备和经验不足等不可预见和不确定的问题。电力工程的不确定性和特殊性,可能导致一些工程项目在运行和认识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给电力工程项目的安全稳定运行留下安全隐患,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设备的安全可靠使用和运行维护人员的安全。
1.2电力工程项目的复杂性
在电力工程的实际设计和施工中,不仅要考虑电力领域,还要考虑许多其他行业。比如,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还需要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的知识,才能充分保障电力建设的安全。同时,要了解电气设备等相关行业的情况,确保电气设备安全有效运行。而且,根据实际情况,电力工程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由于电力工程安全隐患所带来的巨大危险,一些电力工程若稍有疏忽,就可能埋下安全隐患,甚至引发一些连锁反应。因此,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中,要注意安全稳定。
2发现并解决变电设备运行故障
2.1 防止变电设备发生负载短路或接地
如果变电所设备发生负载短路或接地故障,导致短路电流较大,这些电流往往会导致变电所设备电机过大,导致变电所设备绕组弯曲,设备油质问题。为了解决变电站设备的断负荷或接地问题,必须加强对变电站设备的维护。空气断路器可安装在变电所设备的低压位置,跌落式熔断器可安装在变电所设备的高压位置,防止变电所设备短路。
2.2检修光字信号未消失的原因
如果变电站设备的两条线路连接处的母线和开关线路接地或两条线路同时直接接地,则在依次拉取变电效率后,将一直出现光字信号。一般来说,只要变电站设备的维护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就能有效避免母线和开关的接地。如果光字信号一直存在,则需要检查主变35kv进线是否有故障。
2.3及时检测变电设备的过电压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变电站采用高空架线的方式连接。雨天发生雷击,可能导致电压互感器雷击。另一个原因是变电站设备长期运行导致出现问题或其他因素,导致电网中电磁能转换,造成变电站内高压电,对变电站设备的绝缘部分产生重大影响,可能严重损坏变电站设备。因此,变电所设备维护人员应注意检测电压值,分别在变压器的高、低压位置安装防雷电压保护器,同时,雷雨前检测变电站设备电压。
2.4检测并解决出现跳闸问题
对变电所设备跳闸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维护。例如,如果变电站设备的线路跳闸,则需要检查现有线路的CT到线路输出段是否跳闸。如果在此范围内未发现跳闸问题,应立即检查三铜拐臂、开关处显示器和消弧线圈的情况,检查这些位置无问题后,才能对变电所的电压进行强制充电。此外,当主变差动区有问题、主变内部有问题或主变低压位置母线段有问题时,主变三侧开关跳闸。为了进一步确认三侧开关跳闸的原因,需要维修人员对变电所设备进行仔细检查。
3提高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控绩效
3.1变电设备巡视维护作业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
变电所设备按不同的运行维护周期进行检修,是优化设备运行维护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首先综合设备台帐信息和缺陷确定设备健康状况,然后根据设备功能位置的重要性对设备进行区分和分级。不同级别的设备对应不同的检修周期,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无效工作量,注重检修,提高了设备运行维护质量。
由于环境因素、天气因素、小动物危害、人机效能等因素,对不同风险点进行检查和维护。作业人员对检修项目进行分类分析,列出各项目作业的危险点和预控措施,并结合项目作业步骤形成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设备的变化动态修改。操作人员根据生产计划下载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根据指导书的操作过程进行风险分析,落实预控措施和操作步骤,准确、安全地完成相应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工作有依据和风险有预控,安全生产可以实施。
3.2变电站技改大修项目管理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
变电所技改或基础设施扩建工程建设范围大,位置分散,与带电设备相邻。危险点多,难以识别,比日常维护和检测设备的安全生产控制要困难得多。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相应的整改或风险预控,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水平。
一是在施工前,充分编制技术实施方案,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电网风险和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全面排查技术改造和大修项目过程中的风险源,并逐一实施有针对性的预控措施。二是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水平。作业许可证签发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现场安全技术交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经过系统培训,安全规程考核合格。三是运用工作票、安全技术交底单、二次措施单等组织措施,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环境、安全、健康与环境措施、防护栅栏等。为了保证施工现场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必须注意操作人员的思想意识,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隔离操作环境,并用视觉标记安全提示。四是在技改检修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监督、纠正和预防,检查所有施工设备是否符合项目实施的安全管理要求,为施工人员发放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手套、工作服等。
3.3变电设备操作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
(1) 变电所运行技术人员应收集各设备的型号、运行方式、安装位置、历史故障信息等资料,并将所有操作规程形成准确的变电所现场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按照相关的指导方针和规范准确操作变电站设备,提高整个运行的安全风险控制水平。
(2) 变电站设备运行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运行过程。调度前,值班人员必须确认监督和操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工作人员的疲劳和抑郁会直接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造成唱票和背诵错误。如果双保险不能发挥作用,将直接导致操作失误,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防止操作人员因精神不好而误操作,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形成一套规范的行为规范,包括操作位置的确定、操作双方沟通的关键词、手指动作的规范等,设备运行方向的指示和确认。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变电所运行的安全稳定关系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质量和安全。通过加强电力系统变电站安全管理,重视相关工作的有效实施,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综合管理和先进信息技术的集成,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提高变电站安全管理的运行质量和设备维护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华喜,丁倩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分析[J].通讯世界,2018,25(12):81-82.
[2]叶红军.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和设备的维护分析[J].农村电气化,2018(12):24-25.
[3]龚伟.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分析[J].低碳世界,2017(35):152-153.
[4]李佳.基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的研究[J].硅谷,2019(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