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是一项重要能源,其中,电力系统是保障电力正常供应的基础,但这一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发生各种故障和意外,导致无法正常供应电力。基于此,保障电力系统工作的稳定性成为电力部门的一个重点工作内容。本文将焦点集中于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这一大背景下,分析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从而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继电保护
科技的进步在各行各业中都有所体现,对于电力系统而言,一个显著的变化便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可以说,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与之相关的继电保护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自动化的程度也有所提高,使之能够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方向相适应。
一、继电保护装置
1.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分为测量、执行和逻辑三个模块,该装置主要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发挥作用,对发生故障的部位进行隔离,尽量减少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三个模块的功能分别如下,测量模块对电力系统中流经此处的电量进行测量,并分析其运行状况,进而将得到数据结果传递至逻辑模块,逻辑模块内部拥有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力,能够对测量模块所传递的数据进行逻辑值的估算,明确电力系统的运行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再将信号输送至下一模块,执行模块再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
2.运行特点
可以说,继电保护装置在维护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这一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递故障信息,控制相应设备,确保故障不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其他范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继电保护装置每时每刻都能发挥作用,其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拒动故障,这一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继电保护装置自身出现故障,以至于无法执行切断故障的命令,导致保护装置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第二种是误动障碍,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在信号传递中出现错误,使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影响保护装置效果的发挥。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要常常对该装置进行检查,保证装置作用的正常发挥。
3.基本要求
(1)选择性与灵敏性。符合工作要求的继电保护装置,在性能和特点上同样需要符合一些要求,首先是选择性和灵敏性,选择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判断故障发生位置的能力,要求保护装置在判断位置是具备精确性,及时定位,准确切除,减少对电力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灵敏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需要明确自身所控制的范围,使装置保护范围之内发生的故障能够得到及时控制。
(2)速动性与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和可靠性是继电保护装置的四个基本要求,速动性,顾名思义是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尽可能达到最大的反应速度,定位故障地点并及时切除,以免故障进一步扩大范围,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故障。同时,作为一个保护装置,可靠性更是一项基本要求,若是保护装置不可靠,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将面临着巨大的未知风险,若是出现严重故障,更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自动化继电保护内容
继电保护技术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直到90年代,自动化技术开始运用于其中,这一技术主要由三项内容构成。
1. 微机
在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中,微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各种运算与逻辑处理工作,都需要由微机进行操作,同时,危机还具备实时监测功能,能有效发现继电保护装置不正常运行状态,同时还能对装置的各项运行参数进行准确的收集。
2. 客户机
客户机位于变电站之中,有保护其他设备的功能,同时也与微机的功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只是控制范围更大,能够在高的角度上保护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通过获取实时信息和数据,将线路上产生的故障内容和处理情况生成报告,还能接收其他事故报告,进行异常信息的上传工作,同时对员工具备一定的监督效用。
3. 网络及调度支持
自动化的继电保护技术离不开网络和调度技术的知识,依靠互联网才能够帮助相应装置进行数据与逻辑的分析和上传工作,可以说,网络连接是保护装置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
三、自动化改造中继电保护的应用
1. 线路接地保护
电力系统结构复杂,在线路的接地方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而言,线路接地主要分为大电流型和小电流型两种,在处理措施上也采取不同的方式,前者切断电源即可,而后者则需要以警报信号为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注意:第一是零序功率,应用于接地线路中,故障产生时,功率的方向会同时产生有限的波动,但不明显,同时电流也表现的较为平缓,这种方式能够及时预测线路中故障的发生情况,也不会产生负面效应。第二是零序电流,当检测到电力系统的异常,会迅速释放大量电流,确保能及时切断电源。第三是零序电压,这是接地线路发生故障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通过警报信号的类型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对于维修人员而言,在工作中需要对各项设备的数值加以仔细观察,减少人为疏忽导致的故障范围扩大的情况。
2. 发电机继电保护
(1)重点保护。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发电机的运行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发动机运行出现故障,相应位置的温度,会出现明显的异常上升情况,温度的上升会使得发动机内部绝缘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造成更大故障的发生。因此,为了降低故障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需要安装继电保护装置,尽量减少故障影响的范围,降低发生频率。除此之外,还可能存在单相接地电流产生误差的现象,这也需要用到继电保护装置,达到联合保护的目的。
(2)备用保护。在实践中常常采用过电压的形式作为发电机的备用保护措施,这一方式的运用能够有效保护设备的安全,尤其是在低负荷状态下,这一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线路故障对发动机的损坏,还能根据故障的类型,发出特定的警报,以便向外界传递故障信息。
3. 变压器继电保护
(1)短路保护。阻抗和过电流常应用于短路保护中,且效用明显,阻抗这一形式主要依靠阻抗元件进行工作,由这一原元件对需要切断电源的情况进行判断,以便保护电压器,过电流这一形式则主要借助于继电装置,由电流元件中的继电装置来决定切断电源与否。
(2)瓦斯保护。当变压器发生意外状况时,可能会引发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当变压器内部油箱温度高于常态时,会使变压箱材料和油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生毒性较大的气体。在这一情况下,便需要采用瓦斯保护这一形式,来促使保护装置进行工作,对电源进行切断,并发出警报讯号,帮助维修人员及时发现问题。
(3)接地保护。接地保护应根据变压器的具体接地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方式,一般而言,当变压器采用接地线路时,选择零序电流进行保护,当变压器未接地时,选择零序电压进行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的更新与进步,使得电力系统越来越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进步,范围不断扩大,在这其中也需要继电保护装置随之进步,才能更好的在自动化的电力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之相适应,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能够有效减少各种不必要因素对电力系统的干扰,使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魏海龙.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研究[J].机电信息,2019(32):54-55.
[2]葛彦昭.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9(01):152-153.
[3]刘奇,黄国强,闫敏.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分析[J].电气技术与经济,2018(06):11-13.
[4]李慧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继电保护的关系分析[J].自动化应用,2018(11):99-100.
[5]白翔,殷旭升,张皓.解析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自动化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18(05):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