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 10kV 配电线路的维护与检修分析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10期   作者:王海岛
[导读] 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10kV配电线路具有应用面广、线路长等特点,因为目前居民日常生活、交际、购物等方面用到的电基本都是10kV配电线路
        摘要: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10kV配电线路具有应用面广、线路长等特点,因为目前居民日常生活、交际、购物等方面用到的电基本都是10kV配电线路,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影响面很广,因此必须做好对10kV配电线路的研究管理工作,了解常见故障及故障发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升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农网10kV配电线路;维护;检修分析
        1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工程中的故障鉴别
        造成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工程出现故障的原因类型较多,较为常见的就是单相接地的情况,当线路单相接地后还可能会造成部分总开关的跳闸,相应的停电事故就会频频出现。而且配电线路在使用时遭到损坏,也没有进行及时地维修处理,或出现设备和线路老化的现象,都会使得配电线路内部的绝缘子被破坏或者被瞬时增加的电流冲击,发生爬电和击穿现象。第二种故障类型是由导线烧断引起的,这主要是因为导线在工作期间由于负载压力过大,导致温度过高从而引发燃烧断裂,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火势会逐渐蔓延,无论是对电力事业还是对周围的环境来说都将产生极大的伤害。另外,由于在各条导线线路的连接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也极易造成线路短路或者松脱。
        2农网10kV配电线路问题
        2.1雷电因素
        雷电因素是最常见的自然影响因素,而造成雷电影响的最主要因素包括绝缘线防雷措施不完善及防雷设备老化两方面。首先,10kV配电线路中主要使用裸导线,未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这种线路在碰到雷雨天气,受到雷击后电弧会沿着线路向两侧释放电流,但是绝缘线受到雷击以后绝缘层会对电弧向两侧释放的电流构成阻碍,严重时会出现导线熔断的问题,所以虽然一般不会发生短路故障,但是会对配电线路造成危害。其次,防雷设备设施老化,达不到既定目标。为了节约成本,中国大部分配电线路设备设施只要不损坏或到规定年限,都会坚持使用。而中国目前大部分配电线路设备运行时间都在15年以上,且不出现明显事故的情况下使用的绝缘子损坏后不易被发现,因此在出现接地问题时线路一般可以靠自行带电情况再运行1~2h,会击穿老化绝缘子后引发短路问题,从而引发配电线路短路故障。
        2.2管理不到位
        人是线路敷设、线路使用及后期管理的主要因素,因此也会对线路故障产生影响,主要包括:①线路敷设、建立时的影响。很多电路敷设人员,尤其是乡镇一级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或对电路布置环境等不熟悉、责任心不足,在线路设备敷设、维修、安装时盲目施工或者未按操作要求施工,造成线路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设备线路损坏等现象的发生,给线路埋下隐患。②线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作为电能使用方,很多使用单位存在电气设备运行维修不到位、设备老化陈旧、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转的问题,而用电人员也会进行不规范操作,极易引发线路问题。③后期管理中的问题。后期线路管理中包括设备线路的检查防护及防盗管理等。在检查防护方面,存在工作人员责任心不足、专业技能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及消极怠工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线路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导致设备设施及线路问题出现。同时社会上存在很多不法分子,会对配电网内的设备设施产生犯罪念头,采取盗窃、破坏等非法行为谋取不义之财。虽然中国相关部门机构也很重视防盗工作,但是中国配电网遍布各个乡镇,存在分布区域广、人员少的问题,能力有限,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3农网10kV配电线路的维护与检
        3.1线路维护
        首先,必须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立杆施工,确保杆塔的埋深可以满足线路的设计要求。其次,立杆点的土质较为松散,粘性较差,则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提升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如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和加固等。

然后,在立杆施工中,应该按照规定要求,设计底盘和拉线盘,如果线路质量不过关,则应该对其进行全面审查,对不合格的线路金具、横担、杆塔等进行更换。最后,要确保线间距离的合理性,线路通道足够宽阔。线路防雷是十分关键的,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使用绝缘的瓷横担取代传统的角钢横担,提高线路的耐雷能力;其次,针对10kV以下架空线路三相导线均为三角形布置的特点,应该在瓷横担的基础上,将导线的线间距离保持在1m以上;然后,如果导线经过雷电活动密集区域,应该适当提高线路顶相绝缘子的额定电压值,架设防雷网并做好接地处理,减少雷击对于线路的破坏。
        3.2加强过程管理
        首先,加强相关人员培训,提升管理水平。电力部门需要对与线路设备敷设、安装、运维管理等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抽查验收,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及专业技能。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人员的业务技能进行考试验收,提升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同工序互查、交流及对标学习等活动,使不同区域人员进行经验对标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其次,给相关人员制订责任制及绩效考核标准、岗位作业标准等,加大对线路及设备的巡检力度。同时指定专门的监管单位和人员,对运检人员等相关人员的巡检结果进行检查验收,按制度予以奖罚,提升其责任心,从而提升线路监管效率。最后,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对偷盗、破坏电力线路设备现象的处罚力度,并积极进行宣传,对偷盗、破坏电力设备设施的行为进行控制。同时启动智能化管理,将远程监控系统等引入到配电网管理中来,方便及时发现偷盗问题、设备线路损坏问题。同时还可以采取措施进行有奖举报,并积极进行安全用电及防盗宣传,提升基层人员尤其是农村乡镇人员对电力重要性和国家政策的认知,发动全员的力量进行电力线路及设备监管,减少电力设施设备及线路被盗问题的出现,同时提升设施设备及线路隐患的发现速度,以便及时治理。
        3.3线路巡视
        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线路出现了纵横交错的现象,对于配电线路和输电线路来说,这样的情况使得其运行维护和检修的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时就必须要加强对于线路巡视工作的落实,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力工程建设中相关配电线路工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对于10k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来说,架设的区域都会比较偏远,相应的地理环境复杂,监管人员很难进行实时地监控,很容易出现忽略故障的情况。而GPS技术能够通过巡视确定10k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需要维修的点、以及出现问题点位置的精确定位,有效地帮助了杆塔坐标信息及时更新,而且还能够在获得杆塔的实际GPS坐标定位之后,将其制作成能够应用到相应地图软件中的可读取方式,有利于电力工程维护过程中10kV及以下的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检测效果的显著提升。
        3.4对预防及管理进行加强
        在10kV配电线路中,不可避免的就是外界因素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同样外界因素也是接地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了解10kV配电线路周边的环境情况、存在的外界因素,比如常见的暴雨、雷电天气或者偷盗等行为,在暴雨天气的预防管理方面,要按时来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如果未来几天存在暴雨的可能性,那么就要对10kV配电线路进行检查维护,加强线路的稳定性;在预防管理偷盗行为的时候,可以采取搭建隔绝认为接触的护栏等,积极预防盗取情况的产生,严格看守配电线路,确保电路的安全。一旦出现护栏被人为破坏等强制性的情况,就要通过摄像头等监控设备了解相关人员的所作所为,以便日后对其进行追责以及采取相关处理方式等。
        结语
        对于10kV以下配电线路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产生各种故障。电力工作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做好线路的检修维护工作,确保配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刘宝泉.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原因与运检管理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7):143-145.
        [2]周俊良.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配电运检管理措施[J].科技风,2020(3):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