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科技、高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创造了诸多机遇和挑战,特别是电力企业需要逐步应对多元化的电力负荷问题。同时,电力企业需要高效地推动输电线路于一体化模式的管理问题,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在电力企业仍面临诸多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检修一体化在输电线路中的价值,以此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措施
1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输电线路进行运行与检修的过程中,部分是使用定期检修的形式,而定期检修倾向于检修人员的经验维修。此种情况下,难免会出现检修费用较高、周期性较短的现象,不仅不利于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发展,也不利于输电线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发展。从目前的形势上看,电力系统在实现大跨越的趋势下,自动化与智能化的高压构建正在形成,并在“两网”的改进中,不断深化改革,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而电力系统使用新的输电线路检修方式,成为了势在必行的重要因素。电力系统在不断更新与调整的过程中,虽然也存在检修人疲劳应付单位的情况,但是在整合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的过程中,实现了检修一体化提供的技术性支持。输电线路相关设备与检修设备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升,并且实现了传感技术、识别激素、采集技术和抑制计划等方向的主要应用。例如:变压器油色谱监测,避雷器泄露电流监测,远红外线成像监测等主要治疗手段等,为输电线路的实时性监控提供了便捷的诊断手段。
2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模式较落后
近年来,我国在输电线路运行维修的管理上取得一定的成就,然而,总体上,大部分的电力企业依然沿用着传统的运行维修管理模式,输电线路的检修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与不断发展着的电力系统不相适应。而且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各司其职和各自为政的模式,直接将运行和检修交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负责,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协作能力也较差。
2.2相关责任制度不完善
不完善的责任制度无法有效地约束工作人员,且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此外,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责任制度,那么各项工作的责任就没有办法直接落实到负责人员,因为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所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都十分多,分工也很繁多。相关责任制度不完善会使得部门或者工作人员在出现故障或者问题的时候互相推卸责任,进而导致这些故障或者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影响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2.3运行检修工作信息化水平较低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已在各个领域中全面的普及,而就我国目前的电力检修与维护工作开展现状而言,工作过程中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无法满足于社会的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在国内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开展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时仍然使用人工方式完成相应的工作,不仅使工作的效率低下,还不利于信息化水平的引进以及提升。所以,电力系统高速发展的全过程当中,电力企业应当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这有助于电力检修和运行发展速度的提升。
3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
3.1建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
输电线路本身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实际运行受多种不可控因素影响,为保障线路运行检修能够实现一体化管理,必然需要通过打造一个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之中融入网络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多种智能化技术,从而针对输电线路,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将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科学合理的预测线路故障隐患,并提前完成应对方案的制定,做好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及时将故障隐患消除,保障输电线路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针对制定好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计划,还需要加强计划校验工作,从而确保计划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实际执行检修计划校验工作由于计划中包含多个电网模型,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负荷数据、运行状态等内容,还需要加强相应总结分析,如此才能够及时发现输电线路故障问题,并提前做好检修准备,提升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质量水平。
3.2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AI技术,可以提升输电线路、电力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有助于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智能电网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是核心重点工作。想要实现智能管理方案,还需要采用智能设备、引进智能管理系统,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之后安排检修人员进行故障处理。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专家数据库、模糊网络系统、神经网络系统等,并在输电线缆中安装传感器,根据输电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判定输电线路是否存在故障问题。如变压器损坏,输电线路超负荷运行,此时传感器会采集输电线路信息参数,并和原始数据进行对比,结合大数据信息分析故障原因、故障等级、故障类型,将这些分析数据和检测对比数据发送给操作终端,检修人员看到信息之后即可直接到现场进行检修,极大的提升了检修效率。
3.3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技术掌控
为了控制操作和维护的综合管理技术,必须采用进行综合管理的操作模式和输电线路的维护,操作和维护能有机地集成起来,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可以实时检测,线条可以准确定位,需要修理并可采用科学合理的维护方法,从而有效地节省资金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智能监控技术的应用,利用各种辅助技术,如智能分析技术、专家数据库、安全检查技术等。以实现运维一体化管理的目标。
3.4构建设备信息档案库
随着输电线路体系不断扩大、电力设备不断增多,这也给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提出了更高挑战,由于系统更加繁琐,所以在工作当中可能会产生混乱问题,而构建设备信息数据库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具有非常高的价值。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从而解决信息过于杂乱等问题。设备档案建设当中,包括设备原始技术档案,如设备运行异常记录、对比试验数据、运行参数等等,这些技术层信息为后续监测设备、线路运行提供有力依据,也可以为运行检修工作提供参考,通过设备运行实时数据与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够判定设备、线路运行参数是否正常。其次,加强检修计划信息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如对检修主体数据、时间安排、内容等信息展开管理,将数据信息纳入到数据当中,系统将统一领域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优化运行检修方案,为运行检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5输电线路一体化承包模式
输电线路运行一体化管理需要以一体化承包模式为基础。在目前的阶段,很多输电线路的运行检修工作都采取的分区的承包模式。这种承包模式给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的管理形式增大了一定的难度,难以达成跨区域、跨范畴管理。为此,一定要对目前分区承包形式进行改进,增强各个承包地区的沟通和协作,逐渐对目前分区承包形式加以变革,实现规范的整体型承包,进而打造一个总体的运维系统,为输电线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4 结论
运行检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输电线路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输电线路检修效率及检修质量,保证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为电力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电力企业应加强对运检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认识,加强运维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借助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现代化技术,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输电电路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华逸民.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06):148.
[2]杨仕鸿.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1):106-107.
[3]陈杰,王焕.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4):156.
[4]王真.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8(2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