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看法。尤其是针对小学生,小学生对身边事物没有太深刻的认识,他们无法做到理性的思考,所以,想要让学生们接受知识,就要从他们的爱好和兴趣人手,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基于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们的总体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以此引导来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人就已经了解到情绪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快乐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快乐学习法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今后的教学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法;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引言:
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之后教学的发展趋势。快乐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快乐学习的方法,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营造一种适合学习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快乐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快乐教学理念的内涵
快乐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采用巧妙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感受到轻松及自由的情感体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主导课堂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会造成课堂满堂灌的现象,还会给学生带来沉重学习负担,这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为了走出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教学困境,教师就需要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借助快乐教学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应用快乐教学法的意义
与传统教学相比,快乐教学法有着不可超越的优势,对小学语文教育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进双方的距离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是扮演着主体角色,掌控课堂上的一切。在课堂上,是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模式,学生的思路需要时刻紧跟着教师的节奏,处在于一种被动学习与思考的状态下。而在这种状态下,課堂教学不够生动,再加上小学生的心理比较好奇、思绪活泼,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反而会压抑学生的天性,不能够发散自身的情绪与思维,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难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采用快乐教学法,秉着让课堂充满欢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的观念,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教学在一个欢声笑语的氛围中进行。快乐教学法的应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放学生的天性,给予更多的自由。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好的润滑作用,大大促进了和谐关系的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严肃的师生,反而可以成为朋友,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课堂气氛是枯燥、严肃的,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容易走神,无法认真的听讲。长久以往,还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更不用说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而快乐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快乐教学法是素质教育推行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将传统的要你学模式转变为是我要学,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欲望予以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三、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快乐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快乐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
小学生年龄小,在兴趣爱好上更习惯直观的东西。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环节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是很关键的,将学生的喜好融课堂,然后进行教学编排,在讲课文时,就可以将课文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或者讲课文故事进行情境再现,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这样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在快乐中学习,使学生轻松掌握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第一课时讲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然后让学生们朗读这篇课文熟悉一下,在第二课时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们演绎一下课文的情节了。因为第一课是对课文的了解,所以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情景再现,教师挑选出几名同学,一名担任旁白,其他学生挑选角色进行表演,期间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添加一些语言或者动作,完成这次的表演。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激发主观动力,挖掘真实情感
学生的主观学习是快乐教学法的关键。在激发学生主观学习动力时,可以从学生的情感出发,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内心想法进行表达,有利于更加真实地了解课文。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去比较侧重于学生的心理情感,能够将学生从单一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是对自己情感的表达,可以让学生的心情更加轻松。在讲《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在讲完周恩来周总理奋发图强的故事后,可以以自己的经历为指导,向学生敞开心扉。然后将上课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也可以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给学生一个带有矛盾的问题去讨论,在学生围绕这个题目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试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课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内容就是从身边的生活情感入手,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这对快乐教学法是很有帮助的。
(三)丰富课堂形式,将课堂多样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是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才是重点。应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形式的优化,对这两点都有帮助,并且还可以将这两点进行结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更快的进入课堂。而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高效完成快乐教学。音乐不仅可以放松精神,还带有一定的文学性,是可以和语文结合在一起的,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将字词句甚至是古诗等等都带入语文课堂,丰富课堂形式,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可以播放春江花月夜作背景,在优美的乐曲中营造秀丽的景色的环境。同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们展示桂林的魅力和大好风光。还有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中,教师播放让那个世界充满爱这首乐曲,学生们的朗读配上背景音乐,能够更好地将文章的情感进发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通过上文可知,小学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他们认识世界、感受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阶段的学习经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与价值观的选择,对语文教师来说,需要重视语文课堂的教学,学会灵活的采用快乐教学方法,创建气氛活跃、和谐师生关系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1]任国生.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研究[J].才智,2018(13):121.
[2]王洪瑞.基于寓教于乐理念的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方式探寻[J].读天下,2018(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