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1期   作者:胡彦珺 李洁
[导读] 语文凝聚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经典,担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
        摘要:语文凝聚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经典,担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它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仅代表着文化的传承,还代表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作为新时期的语文科任教师,在新课改的推进改革下多角度充分挖掘语文的素养,让学生通过语文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要发挥语文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特殊功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扬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文化渗透
一、引言
        最近这几年,我们国家发展非常的迅速,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仅孔子学院遍布88个国家,孔子学堂三百余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人也开始重视我们本土文化的发扬。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该如何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渗入式教学,是当前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核心素养下如何完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渗入式教学。具体的措施如下:
二、重视知识的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文化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形成的文化经典数不胜数,通过阅读的方式形成文化的积累是当前学生们最主要的手段。阅读笔记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笔记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在养成丰富语言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后期语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反思自我,挖掘经典阅读的现实意义。
(二)深刻感悟古代圣贤的智慧
        传统文化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在不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理解古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在古文的解读前,分析创作历史背景、人物生平,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素材准备,尤其是多准备一些关于教学内容的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等,有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同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故事做成动画,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还可将古诗文的讲解以动画的方式开展,这样既可以改变古文学习的枯燥性,还可以通过动画展示理解古诗文的内涵。
三、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文化渗入
        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语文教学是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的方法,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而校园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所,应该发挥其教育特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开展文化课堂情景式教学
        1、充分利用教学空间,形成空间情景。“我的地盘我做主”,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给各组分好区域,组织学生自主装饰教室。有的学生带来了二十四孝图,有的学生找来了自己崇拜的偶像,有的学生专门写了书法作品,有的同学在黑板上专门开辟了“民族文化快餐”的一角,真的是各显其能、百花齐放。
        2、音乐情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表述的意境美烘托出来。比如说,在教授曹操的《观沧海》时,可以选择气势宏伟,磅礴的音乐,像《三国演义》片头曲这类的背景乐;李清照的词,则适合选择一些柔情的纯音乐来辅助。用音乐烘托气氛,不仅创设情境带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感受春风化雨般的熏陶,领悟古诗词的的内涵。


        (二)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课文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汉语知识,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魅力,字里行间流淌着中国文化的浓烈和新鲜血液。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感悟文化的内涵。
        古诗文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诗词的讲解,还适用于任何白话文以及主题教育的教学。我们在课堂上无时无刻的渗透,形成一种文化渗透,让学生在渗透中积累大量的古诗词。像在节气当天,让学生说出有关节气的诗词;梳理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课堂上用“沉醉不知归路”形容看小说入迷的同学;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来形容豪情壮志的同学;望着窗外雨天的校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信口拈来……总之,我们的语文课,时时处处都有诗词的陪伴。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主题教育。像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搜集爱国的诗句,也可以举出历史中的爱国人士,进行解说。比如著名科学家邓稼先的故事。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技术,将学生都了解的爱国主义故事制作成视频进行播放,并且我们对这些视频还配有相应的解说词。
        解说词:“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我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
        (1)举办书法比赛,观看关于书法的舞台剧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线条的浓淡、粗细之间彰显艺术的魅力。作为“书法特色学校”,我们校园里有着浓厚的书法学习氛围,学生对书法的学习也有着极高的热情。一年一度的“艺术大赛”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通过比赛不仅提高书法写作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欣赏水平。
        对艺术的感悟还可以通过观看关于书法的舞台剧,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2)利用传统节日,举办“节日”故事演绎
        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我们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我们可以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要求用不同的形式对节日故事进行展示,朗诵、舞台剧、讲故事等都可以。利用学生的表演欲,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这些故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总结: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想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不断进行文化知识积累和渗透。以滴水穿石的毅力,多角度开展传统文化的渗透式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高玉荣.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08):89,93..
[2] 高品佳. 基于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探究[J]. 语文课内外, 2018, 000(017):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