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1期   作者: 刘吟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无形中加大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需求,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但部分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无形中加大了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需求,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但部分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帮助学生扩展学术知识,也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职生年龄普遍较小,经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后就要步入社会,因此,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养迫在眉睫。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高质量技术型人才,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革和优化。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1中职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新课标要求,要将语文学科列为工具性科目,同时也要与人文相结合,这种经过长期探索、引发争议的理念来之不易,因此也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在过去,人们把语文只当作工具性的学科,就像英语科目一样,智能作为信息的载体,最终只是为了达到交际目的,然而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一部分功能。事实上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还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鉴赏,从中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接触到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够给人带来积极的引导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在人性和文化性两个方面,所谓的人性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爱自己,然后学会爱他人,进而上升到关爱整个生态系统。作文语文的两个重要属性,它们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国所运用到的科学的技术训练,而人文性的特点主要在于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收到文学作品所带来的启迪和熏陶,这两点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理念,只有将这两个属性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够发挥出语文的真正意义。
        2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和困境
        2.1学生不够重视人文素质培养
        一般而言,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方面相对欠缺。部分中职生文学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突出,没有形成自身的逻辑思维体系,对中职语文教育工作的推进造成了困难。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一部分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只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下功夫,为了通过考试机械地学习,在语文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没有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未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只是按部就班地机械学习语文课程,缺乏情感感悟和生活经验,这增加了人文素质教学的难度。此外,学习是自主自发的活动,而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因此,中职语文人文素质培育困难重重。
        2.2教师未制定正确的培养方案
        当前,中职语文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大部分教师未注意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只按照教材机械授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导致学生丧失了对中职语文课程的热情。中职院校招生较多,学生基数较大,教师很难根据学生基础和特点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时缺乏针对性。众所周知,语文是所有课程中情感最为丰富的学科,但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只教授作者的写作技法和应试技巧,没有突出思想情感,在阅读时没有代入动感的音调和情绪,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抵触心理。
        3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
        3.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能力,学会更好的与他人相处。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到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如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富有同情心、能够自律,礼貌待人、独立自主,大到让学生拥有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等等,这些都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很好地实现。

为了让中职学生更容易接受语文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措施来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例如可以将课本文章中想要表达的主旨结合生活实际案例进行类比,让学生将自己完全带入到角色当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产生对生活的感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虽然中职学校较其他普通中学来说,没有繁重的学业压力、不用面对高考带来的烦恼,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才能有更加广泛和自由的发挥空间,教师不用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给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创设出更多丰富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自主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同时也能练习自己的专业技能,体验社会实践等。
        3.2利用经典读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文,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经典的课外读物在课堂上讲解。这样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积累,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教师要选择思想积极、具有正能量的经典读物,鼓励学生的学习。经典读物中的人物往往塑造得十分鲜活,具有典型性,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分析角色的品格,引导学生学习角色的性格优点。考虑到中职生年龄较小,教师可以选择年轻人喜欢的正能量电影,将其与授课内容相结合,适当在课堂中播放电影中的经典片段,提高学生对文学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也可以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并定期举行阅读分享会,让学生轮流上台介绍自己阅读的读物的大概内容、人物角色,并说出自己的观后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3.3运用多媒体更新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模式更加广泛。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PPT,插入与教学相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角色,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针对课本中有趣的故事和对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4教师带领学生感受人文魅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方法。教师在解读语文课本内容时,不要局限于向学生讲解应试技巧,要重视对作者生平、写作风格、创作背景、个人情感的讲授,带领学生深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文学之美。教师不能拘泥于理论,要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和自身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看似只简单讲述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细碎小事,实际却是对伟大父爱的歌颂,延伸了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回忆自己被爱包围和呵护的事,让学生学会感恩身边的人。
        3.5加强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价值观都会受到来自教师的影响,因此为人师表十分重要。作为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很有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定期安排专业的培训,适当地进行考核等,致力于发展成高素质的师资团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论
        总而言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举措,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自己的义务,不断创新并探索出更具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努力让学生成为既有渊博学识、又有智慧涵养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金燕.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
        [2]李东平.试论提高语文老师的人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J].语文建设.201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