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课堂的导入设计,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动参加到学习中来,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入环节怎样设置,要注意哪些原则性问题?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性和知识活动经验水平,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要注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并注意内容明确性、知识关联性、启发性等原则。遵循以上几个原则来设计导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关键词:导入设计;导入原则;趣味性
引言
根据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受限于小学生知识和活动经验少、学习主动性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等原因,小学数学课堂需要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导入环节。一堂数学课有了好的“导入”,学生有了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也就达到了预期目的的一半;因此,科学的、合理的设计一个好的“导入”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学生有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去听后续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多动一些心思,设计一个有效提高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的导入环节,以此为后续重点知识的学习服务。
先来看下面两个导入设计:
课例一: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近似数》一课的引入环节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记忆大比拼的游戏。老师待会会出示两行数字,每行5个数,男生记第一行的数字,女生记第二行的数字,看看是男生还是女生记得多。现在,拿出你们的笔和练习本,做好准备。
师:做好准备了吗?(准备好了)
(教师出示下列两行数字,大约5秒钟后关闭)
1658,2984,7012,2098,9805。
2500,3000,4000,10000,7400,
师:请把你记住的数字写在练习本上。(学生写出数字)
师:请放下笔,汇报一下你写了哪几个数字?(学生纷纷举手汇报自己记的数字,最后女生普遍写得比男生多)
师:男生最多写了两个,女生好多都写了三个,所以女生获胜。(此时,男生有意见了,纷纷在大声议论)怎么了,男生有什么意见吗?
男生1:我有意见,女生记的都是3000,4000这样的整数,男生记的都不是整数的。
男生2:女生记的数都比较好记,男生记的数字都比较难。
师:也就是说,整百整千的数比较……(男生:好记)不是整百整千的数字记起来比较……(男生:难一些)哦,这样的话对于男生来说就显得……(男生:不公平)所以不能这样判定男生输了。好,老师收回刚才宣布的结果,不能用这样的规则来判定女生获胜。
师:那么,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数字好记?
生(齐答):整数。
教师引入课题
……
课例二: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一课的引入环节
4-1=( 3 )
4-2=( 2 )
4-3=( 1 )
4-4=( 0 )
师:口算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生:被减数都是4,减数每次多1,差每次少1。
师:很好,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我们继续:4-5=( )。
生:小数字怎么能减去大数字呢?
师: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运用“结果每次少1计算”。
师:马上能学以致用,真棒。
师:4-5=( -1 ),比0少1的是…(生:负1)
师:4-6=( -2 ),比-1少1的是…(生:负2)
师:4-7=( -3 ),比-2少1的是…(生:负3)
师:你知道像-1、-2、-3这些数叫什么数吗?(负数)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我们从那些地方能看到这些输。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气氛非常活跃。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数。
……
现在,我们来谈谈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注意些什么?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的设计,至少要体现或者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导入设计要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性原则
小学生最积极主动参与的活动,一是有趣的能吸引他们的活动,二是动手实践操作型的活动。如上述课例,不管是《正负数》中的“找规律”,还是《近似数》的“游戏比赛”,这些活动设计正好切入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因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导入设计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性,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里特征,数学课堂的导入可以设置疑惑形成悬念、有趣的问题情景、游戏情景、实践操作情景等等,能更好的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强化学生期待、渴望求知的心理。
二、导入设计要注意知识内容的明确性原则
导入设计只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只追求趣味性和实践性还不够,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设计导入都要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以及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入的设计目的是要服务于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的重点,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有趣而不顾内容,要能促使学生明白将要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要学?为后续的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就像上述《近似数》这节课的“记忆大比拼”导入设计,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体会整百整千的数比较容易记忆,为下面的新课中“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为什么要引进近似数”做好铺垫。
三、导入设计要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结性原则
导入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后面重点知识的学习,因此导入设计要具有知识之间的联结性。导入设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结,导入的内容要与新课的重点知识休戚相关,能揭示新知的初步面目。因此,导入设计要针对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的实际来精心设计,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学习与理解,要服从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如上述课例《正负数》一课中,设计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计算,让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去认识、理解“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可不可以,等于多少”的问题,与后面学习的“负数”知识连接紧密,再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负数”的例子,很自然的引入了新的课堂。
四、导入环节要注重活动的启发性原则
导入设计具有启发性,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活跃状态。导入设计要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导入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实验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就如上述课例中,《近似数》这节课的导入,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设计不公平原则的记忆比拼游戏,在具体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指出不公平的原因,启发了学生什么数字难记,什么数字容易记;而《正负数》中的“找规律计算”,让学生去观察、讨论,从而启发了小数减去大数是可以运用计算规律解决,认识到原来小数减去大数是可以计算的,答案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负数。”
参考文献:
[1]叶祥佳.引悟教育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叶祥佳.阳光引悟[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褚红蕊.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设计原则浅探[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年第4期
[4]魏同勤.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J].新课程·中旬, 2017年第9期
[5]符颖.探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