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首要是身体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幼儿期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幼儿期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自身经验出发,依托家园共育,列举了几条帮助幼儿培养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方法,希望可以对广大教师和家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 饮食习惯 培养
引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一个人一生至关重要。饮食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如今家庭生活条件普遍不错,按理说幼儿不应该存在营养问题,但实际上很多宝宝会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甚至是营养不良。究其原因,主要和家庭教育有关,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虽然国家开放政策,掀起二胎风潮,家长仍然对宝宝比较宠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娇惯,偏食、挑食行为严重,幼儿饮食习惯不好,从而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一、幼儿饮食行为中常见问题
通过对班级幼儿饮食行为习惯的长期观察和与分析,认为幼儿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饮食问题:
1.偏食、挑食、厌食现象严重。
2.进餐时注意力不集中,会边吃边玩或发呆等,从而导致进餐速度慢。
3.幼儿的咀嚼功能偏弱,个别幼儿会出现吞咽困难。
二、良好饮食习惯的基本内容
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幼儿都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应该寻求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应该自主进餐,独立进餐。
2.进餐需要定时定点。按时用餐,让幼儿每天习惯固定的时间段进餐。定点用餐,指定一个位置就餐,吃完饭菜才能离开座位,不乱窜,养成良好的就餐行为习惯。
3.做好餐前卫生工作。进餐前一定要洗手,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做好餐前准备。
4.进餐时认真用餐,细嚼慢咽,礼貌用餐。进餐时要专心,不要玩耍;进餐速度不要过快,多咀嚼;口中有食物不能说话;不玩餐具;遇到突发情况如打喷嚏时要手掩嘴巴。
5.做好餐后整理工作。用餐后帮忙整理餐具,清洁桌面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
1.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营造温馨的用餐氛围。
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可以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可以在餐前播放轻音乐,帮助幼儿心理上放松,做好餐前准备工作。挑些有趣的话题与幼儿交谈,激发幼儿用餐积极性,比方说与幼儿猜一猜、聊一聊今天要吃些什么呢?哪些小动物喜欢吃这些食物呢?你喜欢吗?等等话题,调动幼儿进餐兴趣。还要注意,用餐时千万不要教育或是批评幼儿,会破坏用餐氛围,降低幼儿食欲,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2.成人要注意自身言行,以身作则。
在幼儿用餐时,成人一定要注意自身言行,给幼儿做好榜样。尤其是在家庭中,家人一起用餐,成人万万不可以出现挑食、偏食现象,或是谈论哪个饭菜不合口味、不好吃等,此类言行会给幼儿消极暗示。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什么样子,孩子也会是什么样子。家长挑食,孩子的饮食习惯必定不太好。家长务必要做好榜样示范,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多引导,多鼓励,少强迫,积极暗示。
合理饮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在用餐时多鼓励,引导幼儿自主进餐,强迫幼儿吃不太喜欢的食物效果会适得其反。可以对幼儿进行积极暗示,告知幼儿吃某种食物对身体非常有好处。比方说胡萝卜对眼睛非常好,小兔子最喜欢吃了,我们学一学小兔子吧。对于幼儿不太喜欢的食物可以循序渐进,从吃一口到吃三口,慢慢培养,幼儿习惯某种食物后,就不会出现偏食行为了。
在用餐分量上也要注意,饭菜盛的少一点,不够吃可以再添。饭菜盛的过多,或是幼儿食欲不佳,看到那么多饭菜,第一反应就是吃不完会被批评,心理上反而更加没有食欲了。用餐时也可以树立一些“榜样”、学习对象,比方说“某某小朋友吃的又快又好!”“某某的嘴巴好大呀!”等等,调动幼儿进餐的积极性。
4.杜绝不良影响因素——电视、手机、动画等,保证幼儿安心、专心用餐。
幼儿用餐时千万不能看电视、玩手机,一来不能专心用餐,二来会影响幼儿消化,从而影响幼儿身体健康。家长务必要做好表率,工作再忙,也不能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饭,用餐时亲子一起用心的享受餐点,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
5.严格控制幼儿零食,保证两餐间隔时间,按时吃早饭。
如今家庭生活条件好了,宝宝们都有吃零食的习惯,为了保证幼儿正常用餐,家长一定要注意严格控制幼儿的零食,帮助幼儿筛选零食,引导幼儿正确吃零食,零食不能替代饭菜,尤其是餐前不要吃零食,会影响幼儿食欲。同时两餐间隔也要保证3.5--4小时,让宝宝的肠胃有一定的排空时间,这样容易产生饥饿感,更有助于幼儿积极进餐。周末在家的时候也要保证幼儿按时吃早饭,保护幼儿肠胃。
6.幼儿餐点或是零食、水果等不能太精细,要多食粗粮、坚果等,训练幼儿口腔咀嚼能力。
部分幼儿因口腔咀嚼能力弱,影响进餐速度,家长或是老师要加强幼儿口腔咀嚼能力的训练。从食物提供方面,不能过于精细,食物太过精细,幼儿不需多咀嚼就能食用,不利于咀嚼能力的训练,应让幼儿多食粗粮、坚果类食物,食用水果时也不要做成果汁或果泥。在幼儿用餐时引导幼儿多咀嚼,锻炼口腔肌肉,促进咀嚼能力发展。
7.安排丰富的户外活动,促进幼儿肠胃消化与吸收。
家长在两餐间隔时间段要保证幼儿的运动量,带着宝宝一起运动,促进肠胃对食物的有效消化,使消化系统处在有节律的活动状态,保证充分足够的消化吸收营养,从而保持旺盛的食欲。幼儿园内也要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量,做到动静交替。
8.充分利用菜地或种植园,引导幼儿了解粮食的得来不易,学习珍惜粮食。
小区里有小菜园,幼儿园里有种植园,可以经常带幼儿去种植园参观,在具体的自然环境中感受不同的蔬菜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生长方式以及不同的营养价值,引导幼儿照顾植物、农作物,并感受到农民伯伯种菜的辛苦,了解粮食的得来不易,从而培养幼儿珍惜粮食。在进餐时引导幼儿不要浪费粮食,尽量吃光饭菜。
结语
总之,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教师一定要做好家园联系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采用多种方法,持之以恒,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9)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9)
[3]万鸿平.中国保健营养[J].2001(10)
[4]王康.浅谈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J].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7426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