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带来许多改变。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在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舞蹈体育属于一个较为重要的专业,但是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现阶段的体育舞蹈教学效率较低,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体育舞蹈课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方进行突破创新,满足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体育舞蹈;发展策略
一、互联网+对高校舞蹈教学产生的影响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体育舞蹈教学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为大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相关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例如,在学习某一少数民族舞种时,体育舞蹈教师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借助视频资料带领学生欣赏少数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为学生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的舞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学生学习途径
网络信息资源是一个包含大量知识宝典的资料库,具备查看便捷、下载迅速等优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学生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为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便利。传统“身教口传”的课堂教学模式具备较强的可控性与直观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甚至还会产生厌烦心理。将信息技术与体育舞蹈教学相互结合,既能够丰富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途径,也能够帮助学生摆脱对课堂学习和教师的依赖性。因体育舞蹈种类较多,将互联网等现代媒介应用到体育舞蹈教学中,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三)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体育舞蹈种类繁多,且风格与节奏也有所不同,具有舒缓抒情的,也有热情奔放的,因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其舞蹈功底、兴趣爱好等均存在差异。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受时间的限制,教师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辅助作用,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重要影响。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发挥互联网的便捷优势,将课堂学习作为基础,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自学。首先,既能够在课余时间搜索相关文字信息、教学视频等,对自己所学习的体育舞蹈内容进行巩固。其次,利用新媒体技术,查看与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与学习能力。
二、影响高校舞蹈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
(一)信息技术使用范围有限
因我国各大高校的发展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均存在差异,受地区经济、文化、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大高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些高校内部,甚至尚未实现校园网络的全面覆盖,没有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免流量服务。因此,在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因部分高校缺乏使用信息技术的条件,依旧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以及参与的主动性,难以真正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应提高自身使用现代化仪器设备的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部分高校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和操作方面均存在不足。因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中的起步较晚,在教学中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也十分有限,既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信息技术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三)舞蹈知识研究程度较低
体育舞蹈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将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互结合在一起,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是目前高校教师应关注的重点。纵观现阶段实际情况,部分高校尚未对体育舞蹈进行深入研究,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阻碍,均会影响这门学科的顺利开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策略
(一)完善舞蹈教材内容
因体育舞蹈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通过实践教学完成的,为保证体育舞蹈教学的顺利开展,应将教材内容体系作为基础,满足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构建完善的与舞蹈教材内容。编订教材内容之前,应作出前瞻性的考量与规划,构建舞蹈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不仅需要高校关注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应考虑民族舞蹈体育教学的发展情况,选择满足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发展的教材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传递知识,均由以往的单项传播向双向互动过渡,构建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明确信息技术优势
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应结合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进行完善,明确现代信息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第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明确互联网等新媒介的信息服务功能,提高自身新媒体素养。第二,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借助互联网等媒介制作体育舞蹈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例如,根据不同舞种的艺术风格与节奏,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舞台灯光与舞蹈服饰,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制作与编排之后,带领学生共同欣赏,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与练习。第三,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将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进行慢放与回放,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结语
舞蹈本身也是一种人文价值,因体育舞蹈所具备的艺术性,使其充满的人文价值,体育舞蹈的传播,能够帮助人们建立体育舞蹈的人文价值观,并对这种美的价值观念进行传播,提高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高校教学体制的改革,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校舞蹈教学中,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舞蹈专业的认知,还能对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完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保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满足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校企合作视域下的实践教学路径创新——以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清唱剧《雷锋》为例[A]. 张宝国,王凤娟,张奕峥.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 2019
[2].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初探[A]. 张卫国.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C]. 2019
[3].矛盾与纠结 个人梦想与国家责任——谈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与培养问题[A]. 穆兰.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1辑)[C]. 2015
作者简介:朱旖旎(1988-06),女,籍贯:湖北,当前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