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唯一科目,其教学要求与方向都在考试中得以体现。本文将从体育中考影响入手,探究其与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作用关系,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中考;教学探究
引言:体育是贯穿学生义务教育生涯的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强化科学锻炼身体观念的责任,是为学生长远发展打基础的重要学科。基于目前各学校学生身体素质有所下滑的情况,对初中体育教育给予了更高多的重视。初中作为学生身体成长的转折阶段,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塑造性,使得初中体育教学成为体育整体教学水平提升的关键。
一、体育中考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在应试教育的整体影响下,考试成绩占比成为学生与家长衡量科目重要性的关键。体育中考成绩被纳入中考总成绩之后,学生以及家长对初中体育的重要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进而使得体育教师能够在相对配合的教育环境中,开展与体育中考相关的教学工作,为体育教师创造了有利的教学环境。
同时在教师方面,由于有中考考试内容作为参考,初中体育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把握更为精准,使其可以针对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更高效的教学内容,进而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科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阶段性测试,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水平的具体数据,通过横向对比与纵向分析,对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树立清晰的认知,进而以此为依据,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或教学内容,通过综合比较,选出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与计划,强化体育教学对学生相关素质的提升作用[1]。
例如,针对体育中考200米跑步的教学内容,由于其成为体育中考项目之一,教师在课堂中应进行重点讲解与训练,有效提升学生的相关水平,而学生出于对中考成绩的重视,积极配合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在200米跑专项训练开始前,教师应先组织学生进行测试,统计学生专项成绩,从而在教学前对学生整体水平有一定了解。其次,教师针对中考体育成绩标准,将学生进行分类,即远超合格水平、合格上下浮动水平、较差水平三类。进而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训练,使得不同运动能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升。最后教师可通过阶段性测试成绩,分析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教师可将学生的专项成绩变化进行记录,并将其分享给学生家长,一方面是保证家长及时了解学生运动能力水平以及体育教学进展,另一方面则是调动家长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后运动时间,帮助他们提升身体素质与运动技巧水平。
二、体育中考与体育教学的相互作用
体育中考与体育教学并不是单向影响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的双向影响关系,初中体育教学水平影响体育中考题目设置,体育中考题目影响体育教学方向。
在体育教学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综合考察,可了解他们在整体要求下,对哪些运动项目积极性较高,在哪一项运动项目中身体素质提升较大。通过这些课堂反馈,教师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应重视的运动项目以及相关培养重点,形成一定的见解,而这些专业教学见解,将成为体育中考设置考试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保证体育中考的运动能力要求贴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达到体育中考开设的教育目的[2]。
在设置体育中考项目时,应当注意其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导向作用,避免因体育中考项目不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与成长需要,造成初中体育教学背离学科开设目的的情况。
因此,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注意发挥自身职能,针对体育中考内容,平衡考试与学生成长的动态平衡关系,将初中体育的教育效用最大化。
三、课程资源影响
体育中考不仅仅为体育教师指明了体育教学的方向以及重点内容,同时也为体育教学的课程提供了保障。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学科成绩影响较小,部分教师会挪用体育课堂时间给其他教师,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这不仅影响了体育课程的进展,削弱了体育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遏制了体育教学的发展。随着中考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保证学生基本体育成绩,体育教师在课程资源方面拥有了更多话语权,使得体育教学工作有了足够的开展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有着全方位的影响,首先在整体教学方向以及课程重点方面,对教师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提升了教学效率。其次,通过与体育教学的相互影响,为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专业水平提供了更多思路。最后,通过对中考成绩的影响,提升了体育课堂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为体育教师争取了更多的课程资源,使其教学工作拥有更好的开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国桢. 中考体育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探究[J]. 学周刊,2018(03):163.
[2]林永水. 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的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13):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