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
然而,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那么,小学音乐教师应如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新课程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呢?下面我就将近几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领导不重视
多年来,在学校教育中音体美一直被“冷落”,没有取得与语数外三大“主科”相同的地位,经常被当作是副课,可上可不上;大多数家长也从来不过问孩子的音乐水平,更谈不上提高孩子的艺术鉴赏力了。另外,还有家长认为学习音乐会影响学习文化课,并片面认为只有“差生”或没啥发展的学生才学音乐。这些陈旧的观念严重阻碍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但对农村小学的影响力度还是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窠臼。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有的教师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有些家长也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但是,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小学里搞了一些音乐实验班,实践表明,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的创造能力都很强,而且学习成绩也比普通班级高。显然,这是造成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和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农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二)师资队伍紧缺
师资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最大问题。再加上一部分教师音乐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造性,使本应该充满生机的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让很多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经调查学生最喜欢上的课是音、体、美课。原因与科目自身的特点有关,还与这三门课不进行考试、上课提问少、学生压力小等有关。但是随着音乐知识难度的增加,音乐课也像文化课一样以称述为主,取而代之的是“被动”学习。其实,音乐课的生命在于通过以聆听、表现、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还常常会出现一种这样的情况,就是一个教师担任好几门课程的老师,因此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有待提升的。相对比城市音乐教师本科、研究生较多的学历水平来说,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师素质有很大一部分是专科一下学历,甚至还有民办转正的农民,高素质人才少之又少。从人才队伍的梯队上来说,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升。
二、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点关注对象,而小学音乐教育又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育的优劣影响着下一代的情操和对美的追求,影响着下一代的素养。因此,对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农村小学大多基础设施比较简陋,特别是音乐教育硬件设备不足。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要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购置相应的教学设备,保证音乐教育的顺利进行,使农村小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感受快乐,健康成长。国家还应在法律上加强规范,使音乐教育资金扶持形成一种体系。此外,要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薪酬制度,改善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音乐教师留在农村,为农村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针对一些教学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小学音乐实际教学情况,当地政府以及教育局应该适当地给予相应的政策以及资金的扶持,同时,要加强对人才的吸纳,主要可以从提高薪资待遇,鼓励优秀人才回农村就业的方式,来完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人才队伍建设。
(二)改革办学体制,广开育才渠道
要想改善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首先要改善农村教师结构。要鼓励优秀的应届音乐师范毕业生进入农村教学。这些年轻的毕业生们有新颖的教学方法,有更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更为充沛的教学热情,他们加入农村教师队伍,将能够有效改善农村教育前景。应届音乐师范生进入到农村小学开展音乐教学,能够充实音乐课内容,改变农村小学音乐课陈旧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些新人可以与老教师进行切磋,在交流的过程中向老教师传播新的、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变老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老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共同为农村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地区资源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不少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没有电视、钢琴、风琴,而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在音乐教学中却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适当增添音乐教学设备,改进教学设施。与此同时,我们应开发地区资源为我所用。在农村,石头、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唾手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这就使“演奏”这一教学内容得以生动地展开,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音乐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