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1期   作者:李婧
[导读] 中职会计专业通常学习会计基础、相关经济法规、会计电算化等知识,其中包含的主要知识点有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与税法、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等相关内容。
        摘要:中职会计专业通常学习会计基础、相关经济法规、会计电算化等知识,其中包含的主要知识点有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与税法、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等相关内容,这些知识内容专业性较强,而中职阶段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等原因限制,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或者对抽象的知识内容无法理解,所以教师要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案例中更好理解和认知会计学知识,进而提升学习效率。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思考与分析实际的案例,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提升学习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会计;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很多学生缺乏实操能力,从而呈现出毕业即失业的不良状态。因此为了改善传统中职会计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方式、被动式学习状态,教师应该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其实操能力,使之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从案例中更系统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形成会计理论知识体系,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内容结合,独自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对于培养学生会计实操能力、提高基础业务水平、培养起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与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而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教学手段是以实际案例为分析对象,教师会通过其独创性的教学方法,正确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根据实际案例所呈现出的具体实施展开交流,并分析案例中的一些问题,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性思维模式。而在中职教育阶段,会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却未被引起重视,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会计课程中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的、也是有效地尝试,学生能够站在自身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引起辩论,从而营造自由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
        3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3.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根据会计学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主要目标,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授课。教师可以先总览总体目标,再将总体目标进行分类整理,选择它们对应案例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或者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让各小组分别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等;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结果、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相应的点拨指出学生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在之后还要提出相关案例进行检测,以便对案例进行补充完善。
        3.2合理设置教学案例
        这是运用会计案例教学法的核心部分,教师要结合案例教学法和会计专业的主要特点设置教学案例,遵循针对性、实务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从而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案例,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运用,多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促进不同的知识内容更好渗透在案例中,在此过程中主要平衡案例的难易程度,设置符合中职生理解能力的案例或者引入相关案例。同时,教师要根据当今市场的变化与经济发展趋势,设计和引入更具时效性的案例,保持它们符合实际情况,并为学生设置交流反馈窗口。
        3.3运行的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专业知识,学会会计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因此科学有效地运行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展示案例启发或结论的方法的具体应用可分为以下三种:方法一,情境融入法,根据案例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案例模拟课堂,即将学生带入到案例中的人物活动情况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模式进行情境带入,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如会计课程中学习记账凭证的填写制作、审批记录等,同学们能够担任不同的角色,了解不同流程的工作方法。方法二,口头代入法,口头叙述是输出知识快捷简单的办法,而为了使输出的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反馈,运用学生能够接受的类比法是实现有效反馈的重要途径。如在区分“原材料”与“在途物资”时,将学校比作仓库,放在校外和校内的被区分为“原材料”与“在途物资”。方法三,技术展示法,现代化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水平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现代化教学中学生热捧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如视频资料、声音动画等,形象生动的将理论知识灵活生动地展现出来,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4互动与总结
        总结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教学工作者作为课堂的领导者,需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活动教学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对于重难点部分,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小组讨论结束后,分小组进行总结交流分享,对于错误的结论,教师可进行更正和补充,对于思想正确的结论则给予肯定,最后将所有观点相结合,得出最终结论。通过互动与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案例中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方法以及运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5课程效果评价
        案例教学的方法是否能够在会计教学中起到显著的成效,需要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实际学习目标为基础,评价对象需要根据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习环境、课堂管理以及学习价值等进行评价。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教学课程的效果评价对象主要分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通过对受教育者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和协作程度等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可改善的建议,发掘受教育者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从而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而受教育者则根据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环境等进行评价,针对教师给出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学会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在学习中积累经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堂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以通过纵向对比学生的成绩波动水平和横向的学习态度,从而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一个良好的评估与界定,进一步的完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度,通过实际案例的深入,培养中职会计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保证其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游刃有余。
        结论
        社会经济体制的现代化建设带动了教学体制的革新,中职会计教育模式为了适应新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模式的需求,已经逐步完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新型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实际教学方法的研究。“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在合适的案例情境下,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模式的建立,使教学过程中输出的知识都能够得到正向的反馈,实现了教学资源价值最大化,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了中职会计教学人才输出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祖福.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0):289-290.
        [2]丛秀云.中职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8):331-3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