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学生开展兴趣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对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认识,积极主动的开展地理学科的学习,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地理学科的学习成绩,也有效的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
一、发挥教师引导带领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学地理的教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建立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相处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在地理知识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地理知识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要具备生动讲解的授课能力,对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能够浅显易懂的讲述,以自我的强大魅力感染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集中精力,主动学习。比如在地理知识“地图”的课堂上,教师如果知识简单的照搬课本知识生硬讲解,学生会非常反感,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但如果教师将“地图”的知识从书本上转移到实际生活中,以自身的理解感受、身边常识进行讲故事形式的生动讲述,学生会很容易被教师的故事所吸引,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的情绪中。又比如在地理知识“洋流形成”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对于洋流的认识进行生动化的讲解,将洋流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会产生什么影响等基础地理知识通过片段讲解的形式讲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学地里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增强地理课堂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要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演示,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兴趣。比如在《地球和地图》章节知识的讲课过程中,传统的授课过程中教师生硬讲解课本知识,最多是利用地球仪进行讲述,学生的理解受到限制,思维不能延展,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现代地理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用声音、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将地球的形状、地球与太阳、月亮的距离、地球是怎么公转的,怎么自传的等地理知识通过图形、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的进行演示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地理知识《居民与聚落》的讲课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将“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增长、村落的形成与分布”等人文地理知识利用柱状动图、资料图片等形式进行演示,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世界人口的分布情况与增长速度,村落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开阔视野,正确指导学习生活。
三、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学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将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的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课堂的开展需要教师要精心的准备教学过程,巧妙地设计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
比如在讲解中学地理知识《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这一章节课程的时候,可以将全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代表“日本、东南亚、印度和俄罗斯”等几个国家和地区,然后进行“气候、资源、人口、文化、经济”等不同知识的比较,让代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组之间展开对比,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主动地融入到对比展示的情绪中,搜集资料,讨论研究,探索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不同,提高对我们国家和邻国国家地区的具体认识,增强世界观观念的正确建立。又比如在开放性的地理知识《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说出自己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看法,找出面临的问题以及自想到的解决对策,通过学生之间的各抒己见,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的学习实用性非常强,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进行开展,不能纸上谈兵,盲目教学。要根据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地理知识《天气和气候》这个章节的讲课过程中,可以结合我们现在的气候环境,天气情况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感受。通过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天气情况的不同,让学生感受热带雨林和干旱沙漠不同的气候和降水情况,认识到我们每天感受的气温是怎么影响生活的?降水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不同的气温与降水分布,让学生建立一个气温、降水分布模型,增强学习的实际体验感受,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比如在地理知识《中国的经济发展》这节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让学生感受自己身边的城市发展情况,从交通的变化、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等各个方面感受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意识到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自发的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现象的解释,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参与感,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
五、充分利用教学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手段,还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如果教师讲课的语言尖酸刻薄,学生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讲课的语言生动幽默,学生会被自然的吸引,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和融洽,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讲课奠定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教师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地理知识,结合我国强大的诗词文化,进行创意性的教学。将汉语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现,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比如在讲解《地球自转》的地理知识过程中,可以通过传统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去研究为什么可以实现坐在一个地方一天行驶八万里的想法?人要坐在那里才可以实现呢?通过这些引导学生去主动研究地理知识。又比如在讲“大气的保温作用”这节地理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日常的谚语知识“露重现晴天”来分析大气对地球产生的保温作用,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等地理知识,通过语言的魅力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语:
在中学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引导带领作用,有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开展理论讲解,增加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主动地去探索地理知识奥秘,提升个人学习综合能力,促进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任云.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13.
[2]韩磊.浅谈体校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8(36):99-100.
[3]宋应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文教资料,2017(23):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