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学科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顺利的学习,老师可以将微课运用到生物教学中,优化高中生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得以越来越全面的发展。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使用时段及实例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使用时段;实例
微课是一种短小的教学视频,具有知识点集中、针对性强等特点,对微课的合理运用,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梳理混淆知识点,为学生预留充分的自学时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性。这些都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所无法达成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运用的价值
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谈到课堂教学一般人们都会联想到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整个教学中未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很难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老师们逐渐意识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将微课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以直观、生动、针对性的视频呈现给学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被动听向主动学习与思考转变,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也只有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之时,才能够具有生物学习的综合能力。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观察及思考的热情,能让学生明确生物是一门具有生命特征的自然科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同时,生物学科的逻辑性特点比较突出,微课的合理运用能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能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制作生活化特征的微视频,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具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让学生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使用时段及实例
1、导入环节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想要将学生带入到主题内容的学习中,其难度比较大,所以常存在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生物学科的深入学习。而将微课融入到导入教学之中,老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来制作生动形象的动态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课初就获得直观的学习体验,为新课的学习奠基。
比如在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部分内容之时,其难点在于对蛋白质的理解,但如果老师仅用语言去单一的讲解,学生无法透彻理解,而利用微课来展示DNA结构,可以对整个螺旋过程进行直观性的展示,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及语言复述,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及组织语言的过程,能加深学生对于蛋白质的理解。在这样深入理解的背景之下,不仅能顺利导入新课,还能够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入及综合学习奠基。
2、课中环节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体的自然科学,课中教学的难度必然较大,需要需要利用微课化解教学的重难点,促使生物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内容之时,由于此部分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针对不同的模块老师需要制作微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完后对其整合,在学生有初步了解之后,老师需为学生预留充分的原理、方程式及规律阐述机会,让学生在相互阐述中获得启发,这样学生便可以对光合作用的产生、水的光解和氧的转化等进行深入的理解,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顺利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实验和拓展环节
实验是生物学科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这是老师必须要重视的教学环节,但由于实验的开展难度较大,很多实验学生都没有办法亲自参与。针对这些实验,老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来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这样学生便可以对整个实验环节进行细微的学习,取得令人惊喜的实验教学效果。针对课外拓展教学环节,老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果汁中的果胶酶、啤酒中的酵母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及技术,从而养成课下观察及拓展学习的习惯。
4、评价环节
微课在生物课后评价环节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我评价方面。老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微课视频,此视频中既有对知识点的梳理,又包括检测反馈训练题目,学生可以通过此检测结果来自我评价,从而根据自己的不足来观看针对性的视频。微课在高中生物微课教学中的运用,形成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机制,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显著提高了生物教与学的质量及效率。老师需要加强对微课在不同使用时段运用的研究,对不同时段的微课视频进行精心设计,保持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为学生后续高层次的学习及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孙志华.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学周刊,2018,(34).140-141.
[2] 孟晓燕.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1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