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识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先学节奏后识谱,培养识谱的兴趣,视听结合,利用器乐教学提高识谱能力,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识谱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单纯的识谱教学很枯燥,如何使学生识谱学习既富有趣味又能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先学节奏后识谱
识谱练习要先易后难。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音准和节奏。先学节奏再识谱,学生能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的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再进行识谱就容易多了。节奏是乐曲组成的基本要素,是音乐中长短相同或长短不同的音所结合成的有机组成关系。节奏教学在音乐课上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
比如在教唱歌曲《其多列》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拍击来表现节奏,再加入若干小节的节奏进行练习。体会走——慢,发出的声音长;跑——快,发出的声音短。接着老师用琴声弹出相应节奏的旋律,让学生边听边想边唱边模仿,学生很有兴趣,效果也很好。
二、培养识谱的兴趣
(一)利用游戏,帮助学生识别乐谱
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很多小游戏,不断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愚教学于游戏中。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我通过设置“音符卡片”认读游戏,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认读积极性也很高。在学习唱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我设置《小鸽子》的游戏,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鸽子,边飞边听音乐。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鸽子”放到五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
在教学《动物说话》时,我让学生们分别学习小动物的叫声,模仿小鸡说话“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老牛说话“哞-哞-”,看谁模仿的最像。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的节奏。在趣味的教学中学习,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利用柯达伊手势,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音高这一抽象概念是很难理解的,用柯达伊手势将“ do re mi fa sol la s i”七个音表现出来,帮助学生树立音高的概念,让学生们记住音高。唱do时,右手握拳,放在肚脐前方,口腔打开“o”的口型,唱re时,五指并拢指尖向上,摆在肚脐上方胃部作用。唱mi时,五指并拢平放在胸前的位置。唱fa时,大拇指向下,放在脖子左右的位置。唱sol时,五指打开,掌心朝里放在嘴巴左右的位置。唱la时,掌心向下,手腕稍微抬高放在鼻子前方。唱s i时,指出食指,放在额头前方。
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通过音阶视唱,学生们边做手势边唱音高,学生们不但很快的记住了音高而且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视听结合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注重学生听觉的培养,在教学时,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兴趣不高,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专注的聆听音乐,提高识谱能力。以文字、图像、音响三位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重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让学生先欣赏,然后问学生“刚才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欣赏,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的了解。在听得时候也要变化多种形式,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听的感受。
四、利用器乐——竖笛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竖笛的教学。器乐是识谱的最佳途径,演奏器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利用有固定的音高的乐器——竖笛,学习竖笛演奏能帮助孩子识谱。竖笛的教学,可以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增强对音高概念,增强识谱能力。竖笛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聆听的同时,吹奏竖笛,学生认识了歌曲旋律,体验了歌曲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在学生们吹奏竖笛旋律之前,先让学生视唱旋律。学生演唱乐谱,这样学生在识谱的同时,将音符的唱名和音符的音高结合起来,加强了音高音准的练习。在竖笛教学过程中,我在初识乐谱的阶段,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打拍,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节拍、时值等节奏方面的问题。在学生演唱的同时,教师可以用竖笛吹奏旋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聆听竖笛的音色,以及音高,将歌曲旋律演唱得更加优美,还可以使学生注意教师的指法,学习竖笛的吹奏技巧。
在学习完一首歌曲之后,可以用歌声动作表现,还可以通过打击乐或乐器伴奏表现音乐。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要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教学。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掌握识谱的技巧。
参考文献
[1]苏静:小学识谱教学策略初探【J】新闻世界 2011(10)
[2]刘红梅: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的几点体会【J】文教资料 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