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后遇到很多问题,学习压力较大,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而课后翻转课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颠覆教学顺序,优化教学过程,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本文研究分析翻转课堂的特点及其在教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并展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程改革;学习压力;信息技术
1. 前言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的一所高中,老师在课前将课程演示文稿传到互联网上,以方便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来上课的同学学习。他们发现,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提前在家学习、掌握课程知识,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更理想。这样一种课前学习知识,课堂消化知识的教学模式,就是翻转课堂[1]。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式教学模式的教学顺序,教师提前把教学视频或者PPT等教学资料通过互联网提供给学生,而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观看、学习教学资源,然后在课堂上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探讨相关课程知识或者相互协作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也可以和老师相互交流,解决学习上遇到的相关问题[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并引起了教育学者们的广泛关注[3]。
2. 翻转课堂的特点
对于学生,困扰他们学习的往往不是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课程内容,而是课后做作业或者完成任务时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很显然,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承受的学习负担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听老师讲解课程内容时的学习负担或压力是比较小的,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疑惑也可以很快得到老师的解答,但是在课后自己做作业或者完成任务,也就是对课程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消化时,因为遇到问题没有老师答疑也没有同学相互交流沟通,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很重。这样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学习成绩和效果很不理想。而翻转课堂能很好地均衡学生的学习负担,课前通过在互联网上观看老师上传的教学视频资源或者课程PPT等资料,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教学知识点、学习重点和难点,并且课程教学资料可以反复观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们相互交流,在完成任务时遇到困难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答疑或者与同学相互沟通共同解决,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强调教师的中心主导作用,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课,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较少,并且主要是与一些学习表现较好的学习交流,而一些对学习悟性较慢的学生由于对课程知识还处于一头雾水状态,也没法提出问题或者不敢提问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对部分学生的教学是不公平的,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机会也是不平等的。并且传统模式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自主权,只能跟随教师的安排学习,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翻转课堂能很好的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并且由于课前已经对课程内容有了很好的理解,因此在课堂上,即使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学生,也有信心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与老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实现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异步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信心。
翻转课堂重构了教学内容,颠覆了教学顺序,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被提前安排在课前进行,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安排,并且通过视频资源、动画演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而课后作业或者课后任务被安排在课堂上进行,学生更方便与教师沟通、与同学交流,对知识的理解更积极和透彻,学生由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有了很多的精力解答学生的疑问,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对学生因材施教。
3.以翻转课堂为核心的课程改革
3.1 课前学习准备
课前,教师明确教学大纲,确定好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生产实践,且不要有太多的理论推导与阐述。最好将抽象隐晦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制作成动画的形式或者做成PPT演示文档,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翻转课堂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秀教学资源,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互联网教学资料链接或下载网上优秀的教学、生产实践视频等。
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课件或者视频,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内容,可以暂停观看,然后再利用网络寻找相关的答案,如果还不理解,可以记录下来留在课堂上和同学们或者老师交流讨论。在课前学习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或者学习基础来自主安排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因材施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课堂学习探讨
学生在课前已经理解掌握了大部分教学内容,也遇到了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难题和疑惑。在课堂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若干任务,对学习内容和任务进行交流探讨。教师鼓励同学们先相互交流探讨协商,利用课前所学的知识解决任务中的大部分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在课堂中,教师解答学生课前学习遇到的问题和疑惑,使学生更进一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记录好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任务的实施,学生能将教学内容的抽象孤立的理解内化到具体全面的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了学习知识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3课后归纳总结
课后,教师总结归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然后查阅资料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整改。学生完成课堂学习后,需要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反思评价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下一步学习的改进计划,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4.翻转课堂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和混合现实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翻转课堂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活力。在翻转课堂中,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教师批改作业或者解答学生的一些简单重复的问题,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更重要更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中,提高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效率和精准化水平。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构建虚拟的智能感知模拟环境,使翻转课堂的教学更为立体真实,并且可以模拟呈现一些危险性的生产实践过程。虚拟现实技术有更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能深化学生与信息环境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混合现实技术将真实场景信息与虚拟仿真世界连接起来,为用户和虚拟仿真建立一个交流互动的信息通道。运用混合现实技术与翻转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为直观更为真实,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愉悦,学习能动性得到极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炳超. 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5(03): 83-88.
[2] 黄芳. 翻转课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可期待的方向[J]. 职教论坛, 2018(08): 44-48.
[3] 容梅, 彭雪红. 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7): 108-115.
作者简介:陈登义(1979—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运用翻转课堂的电力系统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2019C267),课题主持人:陈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