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村教学点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导致语文整体成绩不能提高。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首选。经过实践,可以通过转移课堂、开展各种比赛、讲自己的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激发 农村学生 写作 兴趣
在农村教学点的语文老师,教学上都有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语文整体成绩提高难度大。通过分析试卷得到的结论主要是作文得分低,导致整体成绩上不去。在与学生的谈话调查中,得知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习作课不感兴趣,不愿写作文,所以在考试中作文分数低很常见。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首选。可如何激发农村教学点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一、转移课堂,激发写作兴趣
如果你问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吗?99%的学生会回答喜欢,问为什么?因为不用在教室里坐40分钟。由此可见,室外授课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习作课要在教室里安静地坐着听老师说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枯燥乏味又痛苦的事。所以一到作文课个个唉声叹气,情绪低落,没有了上课的欲望,这时候不管老师说什么做什么都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传统的室内授课模式,转换为室外授课模式。把习作的内容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室外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玩”中学。然后再结合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把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 吸收。室外授课这种学习方式,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打破了传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学生能积极地去配合老师学习新知,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把课堂转移到室外,带着学生欣赏校园里的植物,主要引导学生按由远及近或由整体到局部等顺序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一边看一边引导学生找出所看植物的特点,以及不同植物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要求学生把说出的特点记在笔记本上。观察完后再把课堂回归室内,指导学生把笔记本上的记录整理成自己的作文。
这样做学生对植物有了亲眼所见的印象,亲身的感悟,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还了解了写作对象,积累了写作素材,为后面的动笔写作做好铺垫。
二、开展各种比赛,激发写作兴趣
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喜欢比赛,而且总想着拿第一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和赞美。有这么一句话说:“认可赞美和鼓励,能使白痴变天才,否定批评和讽刺,可使天才成白痴。”通过比赛活动让学生获得赞美和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写作能力才会有进步。正如我国北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张载说的那样:“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比赛,如“写日记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写作文片段比赛”等有助于写作的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经验。
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只会按固定的格式写日期、星期几、天气和简单的一两句话句用于敷衍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为了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先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再设计一些“每日一评”、“每周一赛”、“每月一大赛”等比赛。
每天早上利用早读前的10分钟对学生昨天的日记进行讲评,然后在班级学习荣誉榜上用红星、红花和绿叶给每个学生评等次。到周末以红星的颗数选出一二三等奖,奖一张表扬信和一个语文本或一支笔。到了月底等次获奖最多的评为“写作之星”,第二至第五评为“写作能手”,进步大的评为“进步之星”,获奖的学生发奖状一张和一个日记本。这样做效果非常好,学生每天都能按时交日记,而且字数在慢慢增加,表达的意思也越来越清楚明了。只是老师的工作量较大,要仔细批阅每个学生的日记并写上激励性的评语。不过先苦后甜,一段时间后学生写得上手了,批阅就省心了。期中测试后有位家长跟我说:“老师,我女儿现在作业都不用我催了,而且每天晚上写完日记都要读给我听,让我提意见呢。”
三、讲自己的故事,激发写作兴趣
在每个单元的习作要求中,都会要求学生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可是这真情实感怎么来的?我国著名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透彻地认识事物有所感所悟,必须亲自实践。而学生们对习作没有兴趣,写作文时有的无话可写就交白卷,有的勉强地记流水账,成绩好点的会仿写或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得一两百字。但是孩子们没有经历过感悟过写出来的文章是空洞无物华而不实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可以说都是一个万花筒精彩奇妙,对写作来说它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源库。怎样利用这个资源库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呢?大家都知道,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点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把自己每天经历的有趣的、高兴的、难忘的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听。每天在下午的活动时间里抽出一点时间进行,然后评出当天的故事之星。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又能在无形中为习作积累素材。因为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对这件事的印象和感悟更加深刻,在动手写作文时就能下笔如有神,不用再担心没话可写了。写作文不难了,也就有兴趣去做了。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八《那次玩得真高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四《我和 过一天》、习作六《记一次游戏》、《生活万花筒》都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激趣。在学习《那次玩得真高兴》这一内容时,我先利用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讲自己玩的经历,在讲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表达不顺畅或不会用语言表达是要进行指导。到第二课时让学生把第一课时说的事,用文字记述下来,老师再指导学生修改。前面的讲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因为是自己做过的高兴的事,个个讲得特起劲,讲完了一件还要讲一件。有了讲故事做基础,再让学生动手写就容易多了。一个叫李春燕的学生,平时作文都是二三十字或白卷,这次竟然写了一百多字。
看到李春燕的作文我笑了,因为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这也说明通过“讲自己的故事,激发写作兴趣”这一方法是有效可行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有了兴趣才会有精彩的下文。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农村教学点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做能力,就得想办法激发教学点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农村环境是一个丰富的写作资源库,只要老师们善于发掘利用,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李媛 《 激发兴趣:语文教学活力的起点一一浅析小学语文激趣教学方法》课外语文:下 ,2017(12):65.
[2]刘志广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方法》小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184.